《大明帝国史》
第39节

作者: 飞翔明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西吴马军随从上坡而去!
  李福猝不及防,被偷袭了一场,死伤过千人,好不气愤!
  他传令:追击!
  想不到如此美丽的地方,竟然是杀人战场!新安江建德梅城古镇河段。
  李福,是杨完者的心腹爱将,虽然跟从完者东征西讨,立下无数战功,但在某些问题上,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招降张士诚,杨完者一再坚持,江浙行省丞相实达帖木儿只好接受他的建议,向朝廷汇报,结果,张士诚归顺了元政府。李福私下里曾表示,张士诚反复无常,多次降元,又多次反叛,根本没有忠心朝廷。但杨完者只说了一个理由:大都缺粮,张士诚阻隔了河运及海运,如今他归降,大都有食矣!

  李福就不说话了。

  这次,名义上是奔袭建德,实际上是诱敌深入。李福根据多年的作战经验,一旦追赶朱文忠部队至梅陇坳,就凭直觉感应到:有埋伏!
  梅陇坳坡长多弯,一边是悬崖下的新安江水,一边是高山密林——竹林杂树遮天蔽日,如果敌军在此埋伏,我军危险了!
  李福对已经冲上山坡的苗军下令:停止前进!
  他分析了一下地形,山坡为沙质黄土,接连几天的春雨把山地冲刷得泥泞不堪,沙质黄泥流失严重,苗军步兵虽然早已习惯丘陵山间的战役,但长途奔跑已经疲累了!身上的干粮还有,但饮用水早喝完了,江岸高差大,想到河边取水很不容易,中午时分,烈日当空,苗军士卒大多喉咙干渴难熬了!

  李福霎时间被一种恐惧笼罩着,这个梅陇坳莫非就是朱文忠的埋伏地?
  刚才之挑衅分明就是诱敌行为!
  他喝令士卒停止前进,派出前锋斥候打探路况。
  下图,李文忠画像。
  就在此时,一阵梆子响,刚刚撤回的西吴马军又从土坡上冲杀下来!为首一员年轻将军,一身白衣战甲,手挺天方画戟,呼啸而来!来者正是朱文忠!他带着二千众,在双刀王弼的护卫下,又扑入苗军阵来!
  李福急命长枪步军把枪头一致对外,三四批壮士扎稳马步,将二丈长的铁头木枪分上中下三路护卫着阵中央,一批弓箭兵和飞刀兵远距离发射武器,阻止西吴军队的冲杀。
  于是乎,又一轮的拼死拼活,王弼双刀上下翻飞,朱文忠长戟拨打飞箭,西吴马军齐步向前,以军士和战马的惯性力量不断缩短与苗军的距离,最后,马军进入了长枪兵的最短决斗距离,两军进入白热化的肉搏战模式!
  李福指挥二万苗兵团团围住西吴马军 ,准备全歼外敌。
  忽然间,一阵锣响,朱文忠又领兵撤回高坡,消失在丛林弯道中!
  战场上,满是伤兵死士!
  李福清点人员,又挂了好几百人!
  这就是朱文忠的埋伏?
  众苗军面面相觑!
  李福根据多年的军事经验,判定朱文忠在梅陇坳必有埋伏。可是全军步卒皆百战之苗兵,经朱文忠轻骑突袭两次虽有伤兵死士,但全军仍然完整。天足苗军名闻江浙,岂能轻易退缩避让?他的一员副将罗晖说,阿哥(苗人一律称为阿哥),敌将此等伎俩,吾岂可惧之!若吾军迟疑,水兵早达建德,恐大帅怪责吾军延误。
  李福沉吟片刻,说,梅陇坳坡长弯多,临涯靠山,林密路狭,易于藏敌,彼必设伏诱吾深入,而后围击之!
  副将余旺、董兰二人齐声说,任他诡计多端,我等何惧之有?阿哥勿再迟疑,吾军二万众,齐军急进,前后相随,左右接应,鱼贯而上,必无大碍!
  李福同意,于是下令:全军分列五个纵队,长枪兵在前,藤甲兵居中,弓箭兵继后,飞刀兵及大刀兵左右策应。李福吩咐:若遇敌军偷袭,长枪兵抵御敌军骑兵,飞刀兵和大刀兵则对付敌军步兵,弓箭兵则用飞箭远距离击杀敌军的增援力量,藤甲兵旧掩护受到敌军飞箭攻击的部队!
  此令一出,苗军二万众迅速列队抱团,几分钟内,天足苗军兵容肃穆,装备整齐。李福挥鞭喝令:前进!

  苗军高唱“阿哥破敌去”,步伐如飞,直奔梅陇坳!
  究竟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下图,乌龙山之战预告。
  日期:2017-01-29 09:11:50

  朱元璋(43)
  李福全军鱼贯而上,梅陇坳坡度平缓,起初弯道不多,二三里后,弯道渐渐多起来,十余丈就一个弯,一支纵队才十余个身位就看不到前面的战友和路况。山道两旁尽是高耸的竹林和杂树,左边竹林之外是望不到边的林海,右边则是悬崖下的新安江水!
  李福感到危险指数已经爆表了!
  可是,难以置信的是,竟然没有伏兵!
  只有山林浩荡之风,雀鸟之吱啁,鸣蝉之饶舌。
  李福传令:加速前进!
  梅陇坳,全长约十里,即5000米,二万苗兵分作五队齐头并进,即每对四千人左右,以每个战士相隔2米计算,十里距离正好容纳苗兵全军!
  是巧合,还是专门的陷阱?
  下图,苗兵阵营。
  罗晖,苗兵出色勇士,在武昌之战中,创下了他人生中的最佳战绩——斩首一百四十一具!成为李福部属中最厉害的角色。
  他领一百多号人率先冲上梅陇坳顶——一片开阳地。
  朱文忠正等着他!
  苗兵刚从地平线上冒出半个脑袋,文忠的火铳兵、火箭兵集中火力,飞蝗一般,砰砰砰,嗖嗖嗖……
  苗军之前屡次败于朱元璋部队,就是因为两个字:火器!
  这次,这场仗,究竟怎么一个了结?
  下图为鄱阳湖之战之预告!
  罗晖一手持大砍刀,一手持藤盾,一边掩护,一边前进。火药飞箭铁弹在他身前身后乱穿而去,呼啸着,火花飞舞,烈焰腾空,他毫无惧色,用藤盾护体,高呼杀敌!
  ——为什么苗兵爱用藤盾?第一,轻便,适宜步军长途作战;第二,有弹性,敌军的刀枪很难毁坏藤盾;第三,藤盾由麻油浇灌干晒制成,具有一定的浮力。士兵渡河时可以作为救生工具!

  罗晖,苗兵格斗之王,他高声叱咤,勇不可挡!
  西吴军队连连后退,以取得最佳射程。朱文忠吩咐身边几十个火铳兵,瞄准罗晖开火!
  ——有人问,飞翔,你写元末明初的战役,仿佛西方近代的战争,真有那么厉害的武器么?
  ——有的!朱元璋军队之所以能够力克群雄,除了出色的军事战略和杰出的军事人才之外,就是一批批的精良先进的武器!火铳枪就是其中之一。

  朱文忠的火铳兵,分作三个梯队,前军开枪,火药和铁弹纷纷射向敌军;中军则瞄准敌兵,准备发射;后军则放置弹药。前军发射完毕,从左边后退至最后,继续放置弹药,而中军则迈前一步,向敌军开火,后军又继续前进一步,瞄准敌军……如是者,交替开火射击。与此同时,火箭兵也如是者对敌。
  只听见“砰砰砰”,“嗖嗖嗖”……
  伴随着一片着枪中弹后的惨叫声及愤怒声,梅陇坳上战况激烈!
  苗兵的藤盾,遇到西吴军的火器,简直就是遇上天敌!
  虽然藤盾诸多好处,但却有一致命弱点——怕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