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史》
第14节

作者: 飞翔明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家看到飞翔字里行间,轻描淡写,仿佛这是一件平平淡淡的小事。其实不然。让元璋来谈谈感受吧。
  他说,通过这事,我有两个,哦,不,应该是三个感悟。第一,我错了,不应该招纳孙德崖军过来食饭。因为老外不高兴。第二,还是我错了。明知老外仇恨孙德崖,我偏偏和孙德崖来往。这是一件错事。那为啥我也要这么做?也许是一时间动了“义气”二字的神经。第三,就是我发现了一位真心朋友!竟可以性命相托!他就是徐达徐天德!以后,他就是我的心腹啦!
  下图是徐达墓碑。
  朱元璋和徐达都平安回来了,但孙德崖却放走了。郭子兴眼睁睁,直瞪眼。连续几天食不知味,寝不能安,竟然病了。这是心病,他心有不甘,到手的鸭子飞走了。而且,他又想为什么这个女婿朱元璋竟敢瞒着自己偷偷和孙德崖来往。
  ——飞翔替他思考:朱元璋与孙德崖私通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他想独立!从元璋把700士兵交还主帅郭子兴,带着24骑另闯新天地之日开始,就十分清晰明了地表明:他要独立自主。一路来,他招馿牌寨兵,收横涧山军,以李善长、范常、冯国用、冯国胜为幕僚,以徐达、汤和、费聚、耿再成、郭兴、郭英、胡大海、邓愈、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人为武将,共滁州,取和阳,一系列的举动,无不彰显他图谋独立自主的勃勃野心。

  郭子兴思前想后,气愤难平,心病变大病,大病变绝症!不够一个月,竟然呜呼哀哉,撒手人寰!估计享年不足五十岁。
  子兴勇猛好斗,虽然散尽家财造反,但为人心胸狭窄,耳朵又软,容易受人疏摆,遇事犹豫不决,之所以与孙德崖、赵君用等人结怨,全是他的个性所致。这次心病引发的全身机能失去免疫力,竟然一病而亡!痛哉,哀哉,惜哉!
  子兴病亡,滁州、和州何人做主?
  日期:2017-01-18 12:04:48

  下图,徐达画像。
  郭子兴病死,其子郭天叙接任了大帅之位。这次,天叙终于放下心来了——朱元璋并没有抢他的宝座。可是,就有人不高兴。此人就是孙德崖。他派人来斥责郭天叙,你老爹和我一起反元,濠州五帅共治军政。如今你爹病亡,他的军队应由我们四帅统领,岂能由汝擅作主张!天叙慌了,急忙中,想让朱元璋前去申诉,但众将官不同意。就在这个时候,北方的大宋龙凤政权派人前来招附入朝听封官爵。原来刘福通拥戴韩林儿做了小明王,号令天下红巾军赶赴京城亳州听封委任。于是,众人推举郭子兴的妻舅张天佑去亳州觐见小明王。不久,张天佑带回委任令:郭天叙为滁州和州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刚好元璋在外执勤回来,听到这个消息,很不高兴,他说,何必听他号令?众人七嘴八舌,讨论后,认为:有龙凤政权在北边阻挡元兵南下,则自己少了两个敌人。在目前滁和地区尚不稳定的情况下,归服小明王是明智的。何况,濠州、滁州、和州都自称是红巾军,焉能不接受红巾军总部的任命?朱元璋最终也同意了众人的决议。

  果然,驻扎和州的几万人马,很快就吃光了军粮!这种没饭吃的状态下,能四面树敌吗?
  没饭吃,怎么办?
  和州缺粮,这是郭氏集团军迫切解决的头等大事。朱元璋的目光,盯着长江的对岸。这条波澜壮阔,浊浪排空的长江,无情地阻隔着一班饥饿之师。对岸太平路(治所为今天安徽当涂县),是金陵的门户。那里人们富足,粮食充裕,无疑地对和州将士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太平,采石,集庆(就是南京)这些都是江南富饶之都,与扬州、常州、苏州、杭州共同组成大元帝国最繁荣富裕的江南经济圈。冯国用首次与朱元璋见面会谈,就建议元璋要占据金陵这个龙蟠虎踞地。元璋牢记入心,可以说,若占有此地区,的确具有无上的战略意义。朱元璋虽然在郭氏集团军内坐第三把交椅,但是临敌决策,临阵破敌,战前战后诸事宜,莫不出自其手。故此,名为左副帅,实际上等同于第一统帅。他决计取太平,来回数次,到江边视察。要去太平,必须渡江。要横过长江,就得有船。即使有船,还要有水师!朱元璋日思夜想,要创办一支水师。可是,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等到水师创办好,将士们恐怕早饿死了。如何是好呢?

  这天,朱元璋又带兵外出巡视,却意外地得到一员虎将。

  谁?
  ——常遇春。
  下图,为常遇春铜像
  陕西,米脂,忠武园,常遇春纪念馆。奇怪,常遇春怎会去了米脂?
  日期:2017-01-18 14:17:53
  朱元璋(13)
  常遇春,安徽怀远人,穷苦出身。二十三岁,落草为寇,跟大盗刘聚四处抢劫为生。但是,常遇春不是一般的强盗,抢劫多了,觉得干这行没出息——人一旦有理想,就会觉得生活不应该得过且过。常遇春就是这样的人。他带着几个跟班,离开贼窝,向和州大路奔去。这天,走累了,就在路旁的草地上打瞌睡。不知道睡了多久,朦朦胧胧间,听见梦中有人说,快醒来,你主公来了。常遇春惊醒,揉揉眼睛,果然看见打着“朱”字大旗的大队兵马走过来。遇春连忙闪出路中,拦住朱元璋的兵马。元璋上前询问时,发现此人相貌堂堂,仪表非凡,听完遇春的故事,就说:你有主子,怎能收你?遇春说,良禽择木,良将择主。我愿意为朱大帅效劳!元璋摇摇头。遇春再三恳求,元璋笑了,说,我要渡江作战,你愿意跟从吗?

  常遇春说,愿意!愿为先锋!
  元璋说:“若破采石,再议先锋。”
  常遇春点头。
  朱元璋不知道,他差点儿错失了常遇春。
  常遇春也不知道,他跟对了领导。由此,常遇春的命运彻底改变。
  ——有关常遇春投奔朱元璋的故事,几个版本都是相同的,估计这是常遇春本人后来的陈述。
  ——有关常遇春,不少读者都不熟悉。不过,从这一集开始,逐步了解他吧——我认为他是远胜于卫青、霍去病的。理由之一,从未打过败仗!自称、被称“常十万”。

  日期:2017-01-18 15:38:20
  虽然收到常遇春这员大将,但是要夺取太平,必须要有大量的船只。船从何来?朱元璋很头痛,赶做是不明智的。一时间无法打造这么多船只。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有人通报:巢湖义军派人前来通好。元璋对徐达说,这次大事可成!原来,在和州西南面,有个大型湖泊——巢湖。巢湖义军原来是隶属于湖北的红巾军彭玉莹和尚的,有彭和尚的弟子金花统领。后来,主帅战死,余部由李普胜大帅指挥。他们占据着巢湖,结下水寨大营。经常与元军的庐州官兵交战,并且又经常窝里斗,与同是湖北红巾军的头目左君弼的部队窝里斗。左君弼多次击败这支李普胜民变军,而元军又扼守住巢湖通往长江的几个出口,导致李普胜军无法脱离制衡——很复杂!同室操戈而外敌强横。李普胜听闻滁州和州红巾军屡破元兵,曾经派人联系过朱元璋,希望可以得到援助。这次,元璋决定渡江取太平,也曾想到巢湖水师。正巧,李普胜再次派俞通海父子来求助。朱元璋马上接见使者,并随俞氏父子前往巢湖水寨一探究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