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16节

作者: 千成葫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了三个儿子,织田信长的干劲更足,他着手于尾张国的统一。经过数年的不懈(xiè)努力,到了1559年,织田信长基本上完成了尾张国的统一,并觐(jìn)见了当时幕府将军足利义辉(人名)。织田信长在统一尾张国的进程中,把自己的居城、治所从那古野(城名)迁到了清洲(城名)。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当时,日本各地的武将加强防备,在他们的领地上广设关卡,并征收很多的关税,这样的措施让过往客商头痛不已。织田信长革除了这种措施,他命令:只要不是发动战争,就允许日本各地的人(包括商人)自由出入尾张国,不征收任何关税。织田信长的这种经济措施,促成了日本各地的商人云集尾张国,尾张国的集市一天比一天红火,尤其是清洲的集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织田家从繁荣的集市中得到的好处,远远超过征收关税的作用。比如,织田家可以利用这些消息灵通的商人,获知日本各地的很多信息;还可以比其他各地更早、更快、更多地买到新奇的物品,织田信长的火枪军队就是这样组建而成的;还能够带动尾张国的商品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积聚家族财富。

  织田信长不光是有经济措施,还有人才措施。他意识到,要革新乱世、开创新世,就必须招揽大批英才,以英才们的热情和奉献凝聚起家族的力量。织田信长进行了招贤纳士的行动,一方面,他原谅并容纳了叛臣柴田胜家、林秀贞等人;另一方面,他还招揽了一大批青年才俊。织田信长容纳、招揽的人才,有很多成为织田家日后的得力干将。截至1559年,织田家里形成了人才济济、各尽其能的局面。清洲一带流行着一首小曲:前进柴田,退后佐久间,木棉藤吉,米五郎左。这首小曲的意思是:如果织田家有事情,前进要靠柴田胜家,退后要靠佐久间信盛(人名),木下藤吉郎(人名,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就像木棉一样,使用起来干什么都方便,置办粮草要靠丹羽长秀(人名)。上述的织田家的这些人才,和一批当时的英才,如前田利家、佐佐成政、泷(lóng)川一益、池田恒兴、森可成(均为人名)等人,都被织田信长所用。在这段时期,织田信长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略、容才的雅量,善待家臣、礼贤下士,令织田家群英荟萃。织田信长和这些家臣们一同走在时代革新的路上,成为日本战国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

  附:
  日本永禄二年(1559年),日本的各地强力诸侯的大致情况,有兴趣者可以看一下:
  今川家:今川义元(人名)是家主,41岁,此时的今川义元实力雄厚,被称为“超级大名”、“东海道第一弓”。是年,18岁的松平元康(人名,就是日后的德川家康)在今川家效力;
  武田家:武田信玄(人名)是家主,39岁,被称为“甲斐之虎”、“日本战国第一军学家”、“日本战国第一兵法家”,他正与长尾家进行旷日持久的作战(史称“川中岛合战”,这场合战分为五次,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年);
  长尾家:长尾景虎(人名,就是日后的上杉谦信)是家主,30岁,被称为“越后之龙”、“北陆的守护者”、“日本战国军神”,他和武田信玄处于宣战状态,并于1559年亲自进京(日本京都),得到了日本朝廷和幕府将军的认可;
  北条家:北条氏康(人名)是家主,45岁,被称为“相模雄狮”,在十几年前的“河越夜战”之中获胜,此时已经占据日本关东(此处不是指中国的关东地区,而是日本的本州岛东部地区)不小领地,成为一方霸主;

  毛利家:毛利元就(人名)是家主,63岁,被称为“西国第一智将”、“濑户内海智将”、“日本战国谋神”,已经在前几年取得了“严岛合战”的胜利,并灭掉了大内家,家族势力越来越强;
  伊达家:伊达晴宗(人名)是家主,41岁,虽然武力不显,但还是保持了伊达家在日本的本州岛东北部的领土;
  尼子家:尼子晴久(人名)是家主,46岁,虽然家族实力有弱化的趋势,但还是和毛利家进行拉锯战;
  大友家:大友义镇(人名,也叫大友宗麟)是家主,30岁,担任日本九州岛北部的领主,此时已经与毛利家决裂;
  龙造寺家:龙造寺隆信(人名)是家主,31岁,被称为“肥前之熊”,正在致力于日本九州岛西北部的统一;

  岛津家:岛津贵久(人名)是家主,46岁,被称为“岛津家的中兴之祖”,努力扩张领土。
  日期:2017-02-18 14:17:17
  第二章:生死较量
  第一节:进发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升职与进发
  本章主要讲的是两部分:其一,中国明朝的徐阶、张居正等人与严嵩势力的生死较量;其二,日本战国的织田家与今川家的生死较量。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张居正从翰林院编修,升任右春坊右中允(官名,一种虚衔),实职则担任国子监司业(官名)。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右春坊右中允是正六品,从官阶上说,张居正进了一个品级。

  所谓右春坊右中允,就是翰林院官员升职时担任的一种虚衔,而国子监司业则是实职。国子监是明朝的国家最高学府,当时的北京和南京都有国子监,全国只此两家、别无分店。明朝国家掌管下的国子监,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在此处学习期满并符合条件的学子,可以被国家录用为官员。张居正升任的官职是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司业就是协助国子监祭酒(官名,即国子监最高长官)对国子监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官员,相当于最高级国立大学的副校长或教务长。张居正升职为国子监司业的时候,高拱(人名)担任国子监祭酒,两人是上下级关系,也有一番交道。

  张居正的升职,必定是没有严氏父子或徐阶的从中作梗(gěng)。之所以是没有这两方当权派的故意为难,是因为张居正对严氏父子十分地恭维(比如写一些赞颂严氏父子的文章),而且对老师徐阶十分友好(比如不断地向徐阶学习从政经验)。此时,严嵩对徐阶还是心怀忌惮(jì dàn,顾虑畏惧)的,前者连续地谋害后者,却被后者一一化解。严嵩一派与徐阶一派出现了明争暗斗的局势。张居正知道这些事情,却高调地对严嵩父子示好,同时公开表示对徐阶的跟随。张居正这样做,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任何的愤恨或嫉妒,可以说,他在明朝政坛上运用起政治手段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已经复出的张居正,深感明朝的国家混乱、民怨日深,他曾经提起: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扫除廓(kuò)清,不足以弭(mǐ)天下之患。顾世虽有此人,未必知,即知之,未必用。此可为慨叹也。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如果没有光明磊落、奇特伟岸的国士,来彻底地破除惯例格局,肃清政局,就不足以消除天下的祸患。看到世上虽然有这样的国士,但世人未必知晓。即使是世人(特指当权派)知道有这样的国士,也未必能重用这样的人。这真要为之感慨叹息啊!
  从张居正的这番感慨可以看出,张居正已经认定明朝需要破除旧制、肃清吏治。当然,他也以此自勉,提高才能、等待时机,为成为革新时代的光明磊落、奇特伟岸的国士而进发。
  日期:2017-02-19 15:15:46
  第一节:进发
  下半部分
  日本战国:发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