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57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08 12:07:58
  周公的儿子伯禽来汇报鲁国进展时,比姜子牙足足晚了三十一个月,周公问儿子怎么这么慢——五个月对三年,差距确实太大了,伯禽西装革履,还打着领带,一本正经地回答父亲道:“额到了东夷后,试图移风易俗,三年之丧很重要也很费时”(“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除之”不是说除掉“三年之丧”,而是说脱下丧服,我不知道伯禽在鲁国服哪门子丧,他爹是周核心,活得春风得意、有声有色。

  周公听了儿子的汇报,长长地叹了口气说:“唉,鲁国将来必定成为齐国的跟班!”(“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周公说对了,鲁国后来就是没出息的典范,即使鲁国享有天朝的礼遇也没用,比如“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啥的;即使出了孔圣人也没用。在国家实力上,它始终就排在二流,那还是在周王室撑腰的前提下,到后来特别是春秋时更是每况愈下。
  《鲁颂�6�1閟宫》把鲁国的强大吹上了天,什么“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意思是龟山、蒙山以及东方的广大疆土和沿海各国都是俺的,连淮夷都来朝贡,俺鲁侯的功劳大大的;还有“至于海邦,淮夷蛮貊(mò,神话里的一种怪物,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沿海诸国,淮夷、北蛮及南夷,没人敢不拿俺鲁侯当干部。照诗里的说法,鲁国都强到天涯海角,可为什么在春秋霸主里排不上号?春秋五霸有多种说法,无论哪一种里都没有鲁国国君的身影,无论哪种排名里齐桓公都稳居第一霸。鲁僖公脸皮真够厚的,他和齐桓公同时代,竟然好意思在那位首霸的隔壁给自己疯狂点赞。齐桓公比鲁僖公早死十六年,齐国此后大乱,《閟宫》若是写于齐桓公身后,那鲁僖公明显是在庆幸自己不用再被那个巨人的影子遮蔽。(168)

  日期:2017-02-09 10:45:45
  《閟宫》是《诗经》里篇幅最长,也是写得最烂的一首诗,啰嗦得像是骗稿费,相同或者意思雷同的句子不断地重复。“淮夷”在《鲁颂》里不知道被提过多少次,其实淮夷臣服于鲁,鲁国只是跟在中央军后面捡了个便宜而已。淮夷后来势弱,它也没有投靠“强大”的鲁国,而是归附了楚国。
  《閟宫》是鲁僖公的御用“诗人”贵族奚斯所做,赤裸裸的媚上之作,极尽阿谀之能事,文采也一般,模仿以前的颂诗句式,然后不负责任地往鲁国历代先君、主要是鲁僖公的头上套。鲁僖公被颂爽了,奚斯领赏自然也领得爽。后人有人用《鲁颂》里的夸大之词证明鲁国曾经很强大,实在幼稚得很。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说得极好:“愚谓此诗褒美失实,制作又无关紧要,原不足寸。其所以存考,以备体耳”。这位自吹自擂的鲁僖公知名度倒是高(广告不是白打的)——孔子的《春秋》里,鲁僖公是绝对男一号,没有之一,《春秋》的大事小情基本都能跟鲁僖公扯上关系。鲁僖公比孔子年长一百多岁,我不知道为啥孔子对鲁僖公情有独钟。

  总之鲁国是个伪强国,齐国才是真强,齐国从一开始就比鲁国强。它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为西周的最强国,我相信这不是周公喜闻乐见的,但是年轻的成王对此心花怒放:牛叉的太公望是额外公啊!外公与外孙的关系理论上比叔侄关系密切,因为隔代亲的本能。也有例外,比如杨坚和他的外孙,杨坚被诟病占孤儿寡母的便宜倒也不冤。
  召公当然也清楚齐、鲁之间的强弱对比,他不动声色地走上了无间道。表面上,他和周公仍然是政治盟友,召公背地里和侄儿暗通款曲。甚至后来周公失势时,召公依然没事人似的还和周公一起下乡采风,其文学成果便是《诗经》里《周南》和《召南》。以当时周公的势力,他要成王和外面断绝联系——就像现在让国内人上不了敏感国外网站一样易如反掌,但是召公可以秘密地建立成王和太公望的热线,同样易如反掌。

  成王、召公和太公望组成的三角足以抗衡大咖周公,可怜周公还被蒙在鼓里,以为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其实他已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逆着洋流独自游到底”,更可怕的是,那是一个无底的深渊。(169 十二章完)
  日期:2017-02-10 10:38:28
  第十三章 周公制礼
  有了召公的内部支持和外公的外部威慑,成王的日子好过多了,这个年轻人看起来真的像个王,而不是一个“不敢言”的懵懂小子。他在位的第六年,也即洛邑动工的第二年,成王在岐山之南搞了场大型的狩猎活动。(《竹书》:六年,大蒐于岐阳。)狩猎是成年男子的文体活动,他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己的叔父周公:额已经长大成人,玩腻泥巴了,该玩玩高大上的五色土游戏了——五色土其实也是泥巴。很久、很久以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人横渡长江,表示自己尚未年迈,就是再走一遭两万五千里都没问题,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成王的本钱足够了,不仅硬件——身体茁壮成长,软件——人脉也同比增长,软件跟不上,再好的硬件都是白搭。腰杆子硬起来后,成王便再俯首帖耳地仰视那位“多才多艺”、爱“吐哺”的叔叔了。期间的变化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成王不动声色地架空周公,比如西周最重要的施工工程让召公承包了,周公后来也参与进来,但怎么看都像一个凑份子的吃瓜群众。
  召公是个政治高手,他明明是主持洛邑建设的总工程师,但给足了周公面子。洛邑动工之际,召公率领一帮诸侯携带一堆贝壳进献周公,对成王行稽首大礼,说请按周公所吩咐的告诫和使用殷商遗民(《召诰》:“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如果你爱你的同事。你就在老板面前说他好话;如果你想害你的同事,就在老板面前把他夸得比老板还高明。

  成王听了“吩咐”吗?建设洛邑的民工都是“庶殷”,入朝为官的商人不见记载(微子就不说了)——有记载才怪,按武王的构想,那些死不改悔的余孽都被关在嵩山呢。(17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