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殇三生石——上山下乡知青的艰苦拼搏和荒诞不经的情爱》
第8节作者:
巴山牛_渝
这种办法是知青一旦自愿申请下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后,国家财政对每人一次性补助二百元钱,其中五十元发给本人,拿去添置一些生活的必须品,一百五十元拨给安置地的生产队,生产队用其中的一百元建房和置办知青的生产、生活的用具。
办得好的一般有一间小小的土墙瓦房或草房,约六到八平方米,屋内有单人床一张,装粮食的木质粮柜一口,小饭桌一方,长条凳一条。土灶上有铁锅一口,好的队也另置鼎锅、锑锅各一口,鼎锅吊在灶沿火门上方靠余火温热水。
生产上置办锄头两把,深口的叫挖锄,浅口的叫褥锄。还有镰刀一把,斗笠一顶,粪桶和水桶各两只再加扁担一根。
剩下的五十元在半年内按月发到知青本人手上,用于购买国家配给的粮、油、肉,但是,按上级的规定:在半年时间内,知青不能参加生产队的口粮分配。
当时的知青也与社员一样,分到小小的一块自留地,用来种植各种蔬菜。由于是集体劳作,各家各户的猪圈茅厕里的粪水都是属于集体的,由集体使用。其时国家的化工不发达,每年分到生产队的化肥指标只有几斤或十多斤日本尿素,农耕主要还是靠农家肥。
日期:2016-12-17 12:08:35
为了照顾各家的自留地用肥,队上根据季节,每月有一到两天时间,社员家的粪水可以自由使用,去给自留地中施肥,但只能使用自家的。知青一般不喂猪,也没有自己的厕所,所以除开这一两天,平时都可以自由使用,而且允许专选粪水肥的厕所,如果与队里领导的关系搞得好,也可以拿点化肥来用。
李尚是1971年10月插队的,当时城里的工厂经过两年的复苏,开始大批的招收满二年的下乡知青和城里只读过小学或文盲的青年,这种年轻人称之为"社青",也就是所谓社会青年。
如果你拥有初中毕业以上的学历,是必须下乡才有所谓的出路,不然是没办法进工厂当工人的。
石峡大队现在共有七名下乡知青,一队原有两名渝州知青,调回城了一名工人的子弟,现有一名叫赵忠的男知青,下乡近三年,其父母是渝州大学的教授,这知识份子在当时不太吃香,他们的子女一般是很不容易调回城的。
二队人多田地少,没有安置知青。三队有两名南浦市来的男知青,都快满两年了,一叫沈斌,一个叫王全。
四队原来有两名渝州男知青,都先后调回城当了工人,刚刚才来了一名渝州女知青,名叫赵燕。
五队有一名南浦女知青叫刘慧,是与李尚前后脚来的,算是一批下乡的战友。另有一名叫莫家兰的南浦女知青,本来是一名孤女,原在南浦市的长岗公社落户,已经下乡两年多了。当年的孤儿孤女下乡后,很是艰苦,城内无近亲,经济上无依靠,自然也没有父母单位上的点招回城,基本上是处于绝望状态。五队的社员王力是一名年青的木匠,经常在外面干点木工活儿,前段时间在莫家兰落户的生产队给几家社员做家具,双方对上了眼,于是把莫家兰娶了回来,媳妇儿的户口,也迁到了石峡。
当时的知青是有小圈子的,渝州知青是一个圈子,男女知青之间可以谈恋爱耍朋友,平时的走动或赶场打堆,都是不容其他地方的知青渗杂的。
青龙公社有两个乡场,公社驻地的青龙场是白日场、即不赶场。但位于青龙境内与云州县金凤公社、革岭公社相邻的张家场却赶场。只是这张家场座落在高山上的金凤岭,李尚从没去过。其他同赶张家场的有渝、南、云三个地方的知青,虽说每场只有几个知青,也按惯例分成三个圈子,平日里互不相容,在赶场天还时常打架火拼。
这说来也有一些道理,如果渝、南或云知男女谈情说爱,他们将来回城怎办?如果结婚成家只能是两地分居,在那计划经济时代,人口是不能自由迁移流动的。对莫家兰这种与社员通婚的知青,自然是被排除在知青群体外的,所以她现在不能算知青。
农忙过后,李尚向老支书提议:大队应该形成一个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知青会议,时间一天,但要按出工劳动对待,也就是生产队要计工分。每月由一名知青招待参会知青一顿中饭,说白了就是玩耍一天打平伙还算出工。李尚给老支书说的理由是知青们集中学习、交流一下接受再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自从降服了公社那位靠造反上位的杂皮副主任后,李尚在石峡也算得上一位人物,公社对老支书为大队争实惠也比以前有所让步,如果不让步的话,老支书往往搁下一句:“我回去派天棒来办。”所以说这天棒现在多少也有点话语权。老支书也许明白这些城里娃儿无非是找机会在一起乐活乐活,也没有点穿,当时一口答应并通知下去。
这天是六月十五日,七名石峡大队的南、渝知青们,一个个穿上自认为最得体的服装,清一色的斜挎军绿色帆布包,这是知青们自发的统一标识,齐集李尚的小瓦房,召开有始以来的第一次知青会。在举行当年流行的歌曲演唱时,沈斌是竹笛,王全是二胡,赵忠是一把小提琴,冯守胜什么也不会,说等会儿合奏时可以用筷子敲碗打拍子。天棒有一架扬琴和一只口琴,而且演奏很见功底,赵燕和刘慧不会乐器,可以用唱歌来凑合。
为了这次知青会,李尚掏钱买了两只兔和一只老母鸡,又在自留地摘了一些青椒、南瓜、丝瓜什么的。沈斌把兔、鸡斩杀后,由赵燕和刘慧负责打整伙食。会乐器的几位就伊伊呀呀的开始调弦,准备穷乐了。李尚不许冯卵头敲碗打拍子,安排他负责烧水煮饭,大热天算是一个苦差,搞得这家伙浑身湿漉漉的汗流浃背。
知青会按规矩是邀请了老支书的,由他宣讲大的方针政策,报告国内国外的大好革命形式。一见这阵仗,立马尿遁,自觉岔在这里有失体统,也影响知青们的情绪。
器乐声起,赵燕和刘慧正在切菜炖汤,放开歌喉,当然不太优雅,只能算是凑合,两位知妹一位挥着菜刀,一位舞着汤勺,在天棒的开场白:“石峡大队穷乐宣传队现在开始演出”声落后,器乐和歌声不太合拍的响起:
哥哥拉琴妹唱歌,
知哥知妹穷快乐,
勤修地球懒洗澡,
身上的虱子起坨坨。
嘿唷、嘿唷,
用板板车来拖.....。
日期:2016-12-17 13:00:23
“双抢”大忙季节后,社员们都松了一口气,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没想到公社革委会给各大队下达了改造大寨田的硬指标,六队分到二十亩的指标,完不成指标的,队长免职,大队领导也要吃挂落。在老支书的协调下,熊老队长安排妇女负责田地的铲草扶苗等农事,青壮男劳力都投入到改造大寨田的工作中。
田地里种字的花架子,公社的通知中倒是有要求,但没像去年那样下硬指标。石壁上刷字是下了硬指标的,队长安排李尚用两天时间完成,无非是用石灰水在原有的标语上再刷一遍,让字迹显眼一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