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殇三生石——上山下乡知青的艰苦拼搏和荒诞不经的情爱》
第3节作者:
巴山牛_渝 日期:2016-12-16 12:03:19
老支书一进屋习惯性地脱掉脚上的家纳烂布鞋,赤脚蹲在饭桌前的木板橙上,抽着自产的山烟,一边卷烟吸烟吐口水,一边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一边无奈的聊着乡下人的衣食住行,还一边感慨城里人吃皇粮的生活。
当李尚发自内心的称赞石峡的美景时,老支书叹道:“游山玩水那活路,是那些吃得肚儿圆,这山望着那山高,闲得没事骂娘的人干的事,我们这些土老二扯不上这些!”
李尚接嘴道:“话不能这么说,您这也打击了一大片嘛。”
老支书“嘿、嘿”两声:“我是说那些不知足的家伙。”
李尚陡然发觉不该这么与老支书说话,就试图拉近关系,用恭维的语气说道:“老支书把我们大队还是领导得很好的。拿‘农业学大寨’来说嘛,任何人不论是在远山还是近处,看到我们大队的田地和明岩上,到处都是农业学大寨的标语,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们大队学大寨的决心有多大,这是你老支书的功劳呀。”
“呃!呃!你娃儿莫这么说哈!这是公社冯财副主任的功劳哟!我李方根不敢冒功,要不然全队社员的口水都可以把我淹死呢!”李支书随后又压低声音,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这个城里来的学生小娃娃呀!等你断了皇粮,吃上生产队的自产粮才晓得锅儿是铁铸的!别个说锅儿提起来当锣敲是穷得很,叫我说哈,锅儿都没力气提起来才是惨得很!”这话说得李尚绿眉绿眼的,不好接嘴。
日期:2016-12-16 12:03:50
老支书感叹了一阵,又卷烟吸烟吐口水,地上早已是水漉漉的一片全是唾沫。老支书拉开话题:石峡大队老地名叫庵寺沟,解放前有几座寺庙,佛子们整天礼佛念经,吃穿不愁有人供奉。如来佛的经书本来是普渡众生,是好人善言。这沟里的淫和尚污尼姑整天不劳而获,歪起嘴巴乱念经。为啥现在这沟里没得和尚尼姑?因为人们不给他们供奉衣食了,只有下田劳作才能活命。晓得锅儿是铁铸的后,歪经也不念了..
又扯了一阵闲白,老支书才说他家明天杀年猪,请李尚去吃杀猪饭。
年关将近,全队三十二户农家都陆续杀了年猪,家家都请两个知青去吃了杀猪饭。
又到一年"双抢"时节,小麦收割后,由于在田地里种标语的原因,石峡六队小麦减产了五千多斤。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是按队里的田地面积核算的,这五千多斤小麦实际上是减的全队社员的口粮,石峡六队用五千多斤小麦在公社换来了一张纸质的学大寨先进集体的奖状。
李天棒和冯卵头这两个知青已经过了半年的国家供应期,开始在生产队分口粮,一般社员按工分多少计算口粮,知青的口粮上级有规定:不论挣得工分有多少,必须按全队壮劳力分口粮。饶是如此,李天棒也只分得小麦25斤,豌胡豆6斤,洋芋49斤,每天的劳动只值6分钱。
分过小春口粮,除了稍后有点包谷外,要等到大春也就是秋收后分稻谷和红苕。知青们倒好办,没吃的了找父母接济点粮票和钞票,土生土长的农户怎么办?当时城里没临时工可以打,一般的手艺人外出干活,必须由生产队出具证明,外出挣的钱交队上,由队上记工分。没证明不能外出,没工分不分口粮。
日期:2016-12-16 12:04:28
这几天队里忙着往收割后的麦田里放水,用牛拉着铧犁翻田,好及时插水稻秧苗。社员们都累得慌,更别提两个知青哥儿。
生产队原有两头牛,一头黄牛,一头水牛。因为要抢农时,从九龙山上草多牛多的生产队租了两头黄牛,每天付租金两元钱。
牛租回来后,牛要吃草,这石峡六队自古缺少青草,平时连两头牛都喂不饱,怎么办?生产队老队长熊学近开出条件,这两头牛的草料包出去,每天40个工分!
好热眼呵,男劳力每天挣10个工分,妇女只挣8个工分,面对这丰厚的工分,明知道队长是在暗示去别队有山林的地方割草,善良的社员们自持没有当偷儿的胆量,一时没人敢接招。
老支书的二儿子李明柳是一个半文盲,小学读了两年就回家务农,他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了李尚的跟屁虫,眼热这高回报的活计,与李尚打起了商量。
他指着两边高岩半中间的一些陡斜崩坎说:“天棒,你胆子大打得虚,看那半岩上的坎坎上都是青草,一道坎坎上的草割下来够两头牛吃一天还有多的。如果我们俩个翘伙,找一根十丈长的粗麻绳把人吊到坎坎上,割下草去喂牛,你说这事划算不?”
李尚的胆子本来很肥,双眼反复扫着岩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崩坎,这些地方是没人上去过的,成年累月的积了厚厚的一层泥土,长满了尺把两尺高的青草,有的还生长着一些灌木丛,李尚见那些崩坎离岩顶近的只有五六米,远的有二十到四十米。
日期:2016-12-16 12:05:06
特别是青龙河对岸的观音岩半腰上,有处崩坎面积最大,足有半个篮球场大,而且坡度最小,上面的青草足够两头牛吃五天,灌木丛也长得比别处多,全部砍下来可以供李尚烧二个月。但这个崩坎离岩顶最远,垂直距离约有四十米左右,最恼火的是这块崩坎有点神秘,每年冬季气温下降时,崩坎上会有一股股白色的雾气冒出来,如果是下雪天白雾更浓,而且没有积雪。可能是这里的湿气重吧,个把月不下雨,别的坎上的草干枯了,这里的草木依旧是绿油油的。
这道崩坎正下方,也就是古官道边,以前有一座三开间的尼姑庵,在岩石上有一尊摩岩石刻的观音佛像,观音菩萨座下的莲台,也与上方的崩坎一样在冬天会涌出一股股的白雾,远远望去这观音菩萨如同端坐在云雾中一般。
这寺庙在解放前已经破败无存,但石刻观音像一直保存至今,佛像右拐数十米是一个被称为横石林的乱石阵,站在这里可以观赏千余米外的青龙大瀑布。当地人不叫它瀑布,而是称为刹水滩。
听了小明柳的提议,李尚不由得心动。他也不是做事不想后果的人,但他毕竟不到二十岁的年纪,见识有些欠缺。算他胆肥呗,略为思考了一下居然点了头:“绳子你去找,我下崩坎割草,收捡挑草算你的。砍下的杂树我作柴火,你还要把柴火弄回去给我码好。”
日期:2016-12-16 12:05:42
小明柳当即高兴得手舞足蹈,随后又怯怯地问道:“那每天的工分?”
李天棒回道:“40个工分不得行,每天50个工分是必须的,咱俩平分!”
经过向熊学近老队长交涉,每天50个工分喂饱两头牛的任务就由李天棒和小明柳接下了。
租牛的时间大约有半个月左右,两边明岩崩坎上的青草一天天被这两个青皮从近到远的割光,李尚也积存了一大垛的柴火。
每天的工作半天可以完成,余下的时间他不是看书就是赶青龙场。这青龙场小得很,是个白日场,委实不好耍,反正整天呆在队里也腻歪得很,有空闲时间去找郑文书套套近乎也好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