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红尘东逝水---之梦落花》
第5节

作者: 红尘烟雨心迷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说钱兴带了密旨到了北平,见了燕王先宣读圣旨,把燕王褒奖了一番,然后问道:“那位是李天孝,李先生?”众人面面相觑。少顷,李天孝答道:“在下正是。”钱兴略点一丝冷笑道:“祝贺你,李先生。圣上念你是个人才,提升你为户部郎中,赶快谢恩吧!”李天孝谢了恩。钱兴道:“殿下保重,我和李大人回去复命。”燕王挽留道:“钱大人一路辛苦,小王略备了薄酒,请大人留宿一宿,明日启程如何?”钱兴故意带出点为难之色,经燕王再三挽留,钱兴这才答应。晚上众人开怀畅饮已毕,朱棣面带愁容,回到了自己的王宫,早有李天孝在此等候多时。李天孝一见朱棣,倒身下拜说道:“在下向殿下诀别,今日一别,恐怕关山万里,阴阳两隔。”朱棣叹口气道:“先生不要如此悲伤,先生高就,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李天孝说:“殿下危如累卵,天孝恨不能辅佐。”朱棣大惊道:“先生可有金玉良言教我?”天孝说:“如今圣上年事已高,一旦山陵崩对殿下可是百弊而无一利。太子孙一旦即位,必然仿效汉景帝削藩,到那时候殿下必然是他们心目中的最大目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请殿下早做安排:听顺朝廷削藩,只能是坐以待毙;还不如反戈一击———成则君临天下,不成也是一世英雄!总比受辱而死好得多。”朱棣眼含热泪点点头:“先生金玉良言,小王谨记在心!只是我现在束手待命,没有救先生良策。”天孝哈哈大笑:“今生能遇见殿下这位明主,我已是死而无憾!天下可无我,但不可无燕王。遍观当今形势,依我看来,一旦太子孙即位,重用的必然是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之流:齐泰是马谡、赵括之辈,只会纸上谈兵,临变而无一能;黄子澄更是白面书生,毫无识人之相;那方孝孺虽说是当今大才,只可惜他的才能只适合于盛世治国而不适合于乱世争雄,这三个人都不为忧虑。朱允炆志大才疏,他想效法汉景帝削藩,只可惜他既没有晁错更没有周亚夫!”李天孝说着,面色突然凝重下来:“放眼天下,我最担心的是朱允炆重用这两个人:一个是卓敬,无双国士,有神鬼莫测之机;另一个是您的至亲内兄,名将徐达之后徐辉祖,殿下要千万提防呀!”朱棣听了不仅流下泪来,他感激的握着李天孝的手说:“本王正在用人之际,不想你要离我而去。”李天孝也流下泪来:“殿下大事为重,绝不可妇人之仁。您要外表假痴不癫,内心小心谨慎。一旦天下有变,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然后他站起来,坚定的说道:“殿下北图大宁以为依托,据有幽燕用兵之地,南图天下可以争衡。”说完他深深的向朱棣施了一礼,起身告辞,朱棣紧紧握住李天孝道:“先生还没有等到出头之日就离我而去,我实在是不甘心呀!今夜我陪先生共度一宿。”说完,解下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亲自穿在李天孝身上,李天孝见了,流涕道:“天孝为殿下死而无憾!”正是清逸居士言:

  刘邦解衣衣韩信,  齐桓五访东郭人。
  诸葛鞠躬为感念,  方知大业需贤臣。
  李天孝上任没有一个月,突然暴病身亡,朱棣闻言无限伤感。朱元璋心中欣喜,暗自道:“双‘孝’已经去了一个,剩下一个方孝孺就可以安心辅佐朱允炆了。”没过多久,朱元璋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跌倒在地,自此病情越来越沉重,于是把贴身太监王钺叫到跟前,给他一个密封的箱子,嘱咐道:“他日朱允炆如果有大难,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便将盒子打开,内面有救命之策。”王钺看着这个箱子,心里充满了疑惑,但他没敢多言。朱元璋又召来朱允炆,再三叮嘱后事。朱允炆含泪一一应允。朱元璋仍然不放心,便召来驸马梅殷等一帮大臣行托孤大事,然后辞世。清逸居士有言叹朱元璋:

  生逢乱世起草中,  建国逐元立大功。
  无为士诚惊破胆,  漫有友谅百万兵。
  整肃贪官显恨手,  诛杀功臣一样狰。
  一身兼具两样色,  谁言王侯宁有种?

  明天继续发新帖
  日期:2017-05-03 19:21:25
  滚滚红尘东逝水--之《梦落花》--05
  (紧接上文)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朱元璋打算起兵讨伐黄金州之前,黄金州上下早已经风闻,只闹得人心惶惶;但是黄金州主沉怜于酒色,不问政事,朝廷上下一片混乱。且说黄金州上有一位秋风老隐士甚是忧虑,但是他已经归隐山林,而且是前太子袁承业的私下老师,所以不能问于朝政;于是他思虑再三,他离了黄金州,辗转到了中原,徒步浙江地带,又辗转到了天姥山。你道那天姥山是何居处?唐代诗仙李白有言,单说这天姥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
  倒东南倾。

  原来秋风老隐士本是中原人士,原名叫郭秋风,年轻时和谢登峰、易脱尘、胡凌波非常要好,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四贤”。 那时候正赶上元朝末年,元顺帝荒淫无道民不聊生。四人年轻时在一起习文练武,相约共做一番大的事业。后来郭秋风因为打死贪官污吏被人缉拿,于是无奈背井离乡离家出走,后来到了世外黄金州,自称为秋风隐士。黄金州大太子袁成业招贤纳士,听说秋风隐士有学问,便想拜为老师,但是始终寻不见秋风隐士的下落。然而过了不几年,黄金州内发生政变,袁成业受人迫害,被秋风老隐士所救,袁承业私下认秋风老隐士为老师。谢登峰等三人则投奔了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多为张士诚出谋划策。无奈张士诚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专门听信阿谀奉承之言。三人见自己明珠暗投,又想投靠朱元璋,但是考虑到那样会落下个贰臣之名,于是辞官归隐到了天姥山,出家做了道士,与郭秋风多有书信往来。朱元璋闻得三人贤名,曾经多次派人探望,邀请三人出山相助,三人均婉言谢绝,但出于对朱元璋的感激之情便为朱元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点布局。时间飞逝,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次秋风老隐士到天姥山就是要拜访这三位老友,四人见面欣喜万分,谈了好久,秋风老隐士把话题一转,仰天长叹道:“朱元璋果然是真主,中原随处可见天下太平景象;怎奈黄金州内仍然和元顺帝时一般无二,不知何日老百姓可享受太平。”此时谢登峰已经改名登峰上人,易脱尘已经改名叫脱尘真人,胡凌波已经改名叫凌波仙子,三人虽然出家,但是心里仍然时刻关注着天下形势。登峰上人听了说道,“你何不用中原大国文化礼仪来教化黄金州内臣民,造就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清平世界呢?”秋风老隐士听了苦笑道:“我纵然有此心,但年事已高,何以能成大事?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只能寄希望于年轻有为的后人了。”

  登峰上人听了,沉思了一会说道:“你不是要礼仪教化黄金州人么?我修道之前,曾有一好友,此人叫广善人,现已经辞世了。闻得他膝下有一子,非但人才出众,更兼品德刚正,性格直率,何不让他帮助你前去用中原大国孔孟礼仪教化异邦,成就大事呢?”凌波道:“以一人之力,而寄予救民大事,恐怕此事难为。”脱尘真人听了说道:“我们众人帮他,况且黄金州内有志之士也甚多,大家齐心协力或许有成功之理;况且教化异众,本是宣扬我中华大好文化之机,我看此事可行。”秋风老隐士道:“三位说的都有道理,我在黄金州内也有一帮年轻豪杰,只要他们年轻人一心为了国家、人民,哪有不成功的道理?”登峰上人口中答应,转身对小徒弟蝉翼仙子说道:“持我的请柬,前去天姥山脚下的握秀村,请我那世侄广成文前来赴宴。”蝉翼仙子听了赶忙启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