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挨打太轻》
第30节

作者: 火柔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8 21:04:30
  第二天黎明,醒过味的英人马上组织反攻,清军大败。英人船上竖立着黑色的旗帜,在珠江河道里纵横游弋,清军都不敢还击。之前防守东胜寺的总兵段永福正带领一千来人守卫天字码头,即现在广州北京南路珠江边的天字码头。这段总兵看见英船逼近,下令放了几声空炮,便溜之大吉,八千斤的重炮便拱手送给了英人。防守泥城炮台的副将岱昌、参将刘大忠见了英人也是不战而走,结果摆放在那里的战略物资全数落入英人手里。英人及“汉奸”一把大火把清军准备的木材及油船烧个干净。

  更要命的是英人还攻取了城北的要塞,四方炮台。这个炮台在越秀山上,在此可以俯瞰广州全城,控制住这个炮台,就等于控制了广州的命门。当初清师南下攻打广州半年不能成功,南明永历军队拼死抵抗,直到后用荷兰大炮摧毁四方炮台,才一举攻占广州。
  四方炮台这个据点实际上是个两刃刀,非常利于防守,但是一旦丢失,就等于广州命脉被人掐住。其时英军早都知道这个据点的重要性,因此占领泥城后,英军就饶东而北,摸到四方炮台,其实人数很少,也就一百来人。就这点英人,守卫炮台的大清士兵望风而逃,从越秀山上跌落下来而死的士兵竟然就有很多。
  英人占据四方炮台,连夜修筑工事,准备以此为据点,进攻广州。那时,英人已经有了望远镜,站在越秀山上,四处张望,就能知道清军的一举一动。
  这样的被动局面,这样的战斗力,清军怎能保卫住广州?
  这时广州陷入混乱局面,老百姓能跑就跑,能逃就逃,逃不走的就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官兵也是一片混乱,城外退兵加上刚抵达的福建水勇,共有一万七八千人,无处居住,就都钻进了贡院里。贡院里宿舍多,有八千多间,当兵的随意占据,找不着地方的,撬开空置民房居住。当兵的乱作一团,军官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兵在哪里?只好拿着旗帜沿着街道招呼,如果是发饷银,就一哄而出,如果是打仗,人都找不齐。也有士兵勇敢的,想出城与英人作战,可城门根本就不开,奕山下了死命令,闭城。而且乱兵没有了约束,最容易出事,四月初五,有个湖南士兵不知为了什么事,杀了一个招募来的南海义勇,引起南海众人的愤恨,一时引起群殴。这些人跑到贡院外面,四处杀人放火,宣泄怒气。看到逃难入城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就罩上“汉奸”的帽子,抢夺财物。之前抢了十三行夷馆财物的士兵们,有些害怕受到纪律处分,干脆早都逃跑掉,只不过这些逃兵不是本地人,不熟悉道路,只顾向北跑,结果跑到清远、三水,被地方官员给送回广州,当官的询问他们,就胡乱说是追逐英人,也没受到处分而不了了之。

  这些兵丁甚至连土匪都不如,指望他们打英人,白日做梦而已。
  那么广州当官的又如何?杨芳到底是武将,有胆色,他不想坐以待毙,要率两千多人出北城作战,但被左右当官的所阻挡,英人的炮弹呼啸着从他身边过去,他谈笑自若。广州其余大小官员都龟缩在巡抚署内惶惶不可终日。那还得说杨芳是武将,久历疆场,胆色过人。
  日期:2017-12-28 21:05:08
  英人已经打通水路,英国兵船环游珠江,从城东、西、南三门外,用炮火向广州发起进攻。英人探知大清大小官员都躲在贡院,故此炮火一路对准城西北,哪知道大清官员等早都转移回巡抚署了,而巡抚署则在广州市区东南。幸亏老天连日降雨,没给广州造成太大损失。
  清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除了奕山搅乱了地方军队外,还有领导阶层特别是奕山的地域歧视政策。因为广东有很多所谓的“汉奸”,故此奕山等人认为粤民都是汉奸,粤兵都是贼党,不可用,故此打仗主要是用外来士兵,自然,本地兵勇不肯为之卖命。官府捉拿到“汉奸”,往往不问清楚就砍了头。如此广东的百姓无不愤恨官府。当然最主要原因就是腐败,腐败渗透到每一个地方,官场军队都一样,正如病人无力发拳一样,腐败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可言,跟人数没有关系。另外一点就是,对待老百姓的态度,大清官府和军队还不比人家英人。故此,在关键时刻,老百姓并不会选择为官府出力。

  反观英人,在粤经商很久,百姓自然已经习惯了洋人的存在。而且英人态度明确,只把矛头对准广东政府和清军,不对百姓发难。当初义律就特别指出:兵来但与官为难,而无与民户为。事实上不仅仅是喊口号,英人在行动上也做出表率,向广州百姓诉苦,痛诉他们受到政府打压的苦,这样很是博得大部分百姓的同情。而且英人不杀百姓,且把俘获的本地乡勇尽皆释放,严禁劫掠,维护当地治安状况,甚至为百姓进攻当地的土匪武装。

  所以英人进攻广州城区时,老百姓大多作壁上观,看双方交战的热闹而已。
  局势发展到现在,人人均知广州不保,城破就在旦夕。奕山他们一商量,别无良策,只有跟人讲和。大家推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与义律谈条件。
  余保纯字冰怀,江苏武进县人,嘉庆年间进士出身,倒是有点学问。不过与英人谈判,他一个小小的知府其实是不够资格的,他的职位相当于一个市长。但是奕山刚来,人生地不熟,没跟洋人打过交道,而余保纯在林则徐没来之前,就在广州为官直到现在,对广州情况熟悉,加上他跟义律多次打过交道,算是有点交情。而且余知府也认为义律为人比较讲道理,容易说话。故此,只有派他出马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