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继一到黑水市,就听到当地群众议论说市委大楼像一个棺材,也有的人说像殡仪馆。他想,官发在这里虽然发了官财,最终却是自掘了坟墓。郑成继自己每天上班下班也有走进走出坟墓的感觉,心里不免有些幽暗和沮丧,继而产生一种越来越浓重的郁闷和芥蒂。
郑成继在黑水办的第一件事是调整干部,第二件事就是想重建市委大楼。
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确定重建市委大楼之前,郑成继和赵应杰交流了意见。赵应杰说:“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建设楼堂馆所。如果这个时候咱们重建市委大楼,不是和中央精神对着干,顶风上吗?”
郑成继深思熟虑地说:“虽然中央和国务院有规定,但是我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市县都在建设办公大楼,都在顶风上,都没事儿。再说了,就说市委大楼是危楼,如果不重建,随时会有倒塌的危险。万一这样也行不通,顶多写个检查,这个由我承担”
赵应杰也不好说什么了。
郑成继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现在的市委大楼是建国初期建造的,虽然经过了几次维修,也没有改变它陈旧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需要了,应该重建一个宏伟壮观、有气派,能够反映黑水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成果,展示黑水人民奋发图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市委办公大楼。尤其是老旧的市委大楼年头太多了,像一个老人,虽然穿着一身还算崭新的衣服,但是骨头已经疏松了。大楼已经接近危楼,万一哪天突然倒塌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不重建,出了事故谁来负这个责任?”
谁都知道,在市里,市委书记是皇帝,说话是圣旨,谁能反对?谁又敢反对?!谁都清楚国家现在不允许建设办公大楼,但是市委书记硬要建,特别是提到大楼倒塌了由谁来负这个责任的问题,更让大家噤若寒蝉或欲言又止。谁都知道大楼一时半会儿塌不了,但是万一塌了呢?谁敢负这个责任?于是,各位常委一致同意。
要重建新市委大楼的事儿就这样定下来了。但是要建一座大楼,可不是堆积木那样轻而易举的事情。
让群众没有想到的是,新任市委书记郑成继上任不到半年,就让群众失望了。他不是首先抓经济,抓住房,抓就业,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关注的生活问题,竟然感觉市委大楼像棺材,不吉利,想把解放初期建设的市委大楼拆除重建。
黑水市群众得知郑成继要重建市委大楼的消息,立刻组织起来到市委门前上丨访丨,明确提出要见市委书记郑成继。让群众愤怒的是,几年以来,全市的经济形势极不景气,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经济效益非常低下,在全省排在后几位。因此破产企业多,下岗工人多,再就业的任务很重。群众收入非常低,排在全省倒数第二位,有些企业经常不能按时发工资,很多下岗工人吃饭都成了问题。市委不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全心全意促社会发展,尤其是没有把增加群众收入,解决群众就业和吃饭问题当作当务之急,竟然要挥霍纳税人的大量金钱重建市委大楼,群众意见很大,坚决反对。
市委连夜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重建对策,应对群众上丨访丨……
日期:2017-05-17 05:59:22
过了一个月,在黑水市委权威的重压之下,黑水科技学院将一所学生公寓楼让了出来,市委大部分机关搬进了学生公寓。黑水科技学院的学生公寓本来就少,学生很拥挤,曾多次向市里反映,求助市财政帮助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市领导都以市财政经费紧张为由而拒绝了。过去,黑水科技学院八个学生住一个房间,现在是十二个学生住一个房间,还有一些家住郊区的学生不得不把时间消耗在天天往返于学校和家的路上。一个保险公司只花了区区三千万,就把处于市中心黄金地段偌大的市委八层大楼买了下来。
市委大楼新址选于黑水市的城乡结合部上,征用了一百五十多亩耕地,面积达到十多万平方米。按照郑成继的指示精神:要建就要大手笔,请北京的设计师设计,五十年不落后。光设计就得花费几百万元,耗时三个月。
因为黑水科技学院的学生公寓容纳不下市委机关雍肿的全部人员,在原市委大楼里暂时先保留了两层,用于其他人员办公,待新楼建起来后,再全部搬出来……
日期:2017-05-17 06:01:20
市委为重建新市委办公大楼做了积极的筹备工作,专门成立了市委办公大楼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郑成继亲自担任组长。下设筹建工作指挥部,由市委一位副秘书长担任总指挥。其实人们都知道,总指挥只是负责给郑成继保管大权的,没有他的指示,大权谁也不敢动。
土地的征地补偿已经发给了农民。
正当新市委大楼在紧锣密鼓筹建的时候,中央开始更加严格地禁止楼堂馆所建设了,专门印发了文件,尤其更加严厉地禁止建设党政机关办公大楼,违反规定,顶风而上的领导,一律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甚至包括免职和开除党籍。对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般文件规定,郑成继都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轻易应付过去。他感觉这次中央是动真格的了,即使说市委大楼是危楼,也应付不过去了。中央不傻,他们不可能听任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定会派专家来进行危楼鉴定,如果不是危楼,那么他的书记地位就成危楼了。
决定重建之前,郑成继看到别的市县顶风上没事。他也想顶风上,顶多纪检委等有关部门查下来,写份检讨什么的就过去了。郑成继虽然平时一向敢作敢为,善于钻政策的空子,但是在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上,他是能够看出来眉眼高低的,政治嗅觉绝不比狗鼻子差。这次,他感觉情况不妙,大势不好,要继续实惠儿地顶风上,就不是写份检讨那么简单了。看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禁止楼堂馆所建设是下定决心的,这项规定三五年内也不会松动,市委大楼一时半会儿建不起来了。
任何一个领导都不会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去冒险。郑成继也是这样。
郑成继考虑,市委大楼三五年之内不可能重建了,他也等不到重建了。暂借黑水科技学院学生公寓办公,赖在已经卖出的市委大楼不走,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计。在临时办公场所工作很不方便,心理也不踏实,机关干部们怨声载道。最主要的是市委没有自己的办公大楼,就没有市委的庄重、市委的威严了。于是,郑成继在市委常委会上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市委大楼买回来。常委们也认为,根据目前的形势看,几年内重建市委大楼是不可能了,长期在外面游荡,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不是办法,所以一致同意郑书记的提议,把市委大楼买回来。
然而,保险公司坚决不卖市委大楼。市委秘书长去做工作,人家保险公司不买帐。最后郑成继亲自出马,人家才松口。但是,人家说了,保险公司搬进来之前,光装修就花了三千万,包括布线及设备损耗,如果市委非要把大楼买回去,他们的损失巨大。要给六千万,否则坚决不卖。其实,明眼人看得明白儿的,保险公司搬进来之前只是简单地装修了一下,不可能花了三千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