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阴.梦想带我去飞翔》
第2节

作者: 阿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当赵辉还在劝说那女孩的时候,突然她停了下来,收音机里面出现了少有的宁静,仿佛可以听见收音机对面女孩一滴一滴眼泪的声音。大概10秒钟过去了,赵辉的声音再次响起,她说:“你知道么,你哥哥听见了她刚才说的一切,打了电话进来”。仿佛是在一阵朦胧的视野中,传来一个哭泣中的男人的声音。收音机里三个人仿佛是抱成一团在痛哭,虽然他们为之哭泣的不竟相同。而静静地趴在床上的我,听见赵辉为她们,包括那个毅然离去的女孩,送出的歌《EverythingIdo,Idoitforyou》的时候,无法抑止住的眼泪开始在艰难地苦忍了2个月后,终于热滚滚地流了两滴下来。

  那一夜,是1995年12月28号,我刚刚大学毕业半年。
  此时此刻受到着真实的人间爱情追寻故事的冲击,我才感觉到这半年自己经历了怎样的痛彻心扉和迷茫无奈啊!
  纵然十年光阴如流水般逝去,那段时光的身影依然可见,气味依然可闻,旋律依然动人,感觉也是依然可触。我本只想在记忆的画面中拾起点滴关于一个男人梦想和成长的回忆,却不曾想到疯涌潮起……
  那段时光过去好久了,那是开始于1995年的岁月时光……
  艰难时光.成都青涩年华 之 颓废的青春2

  艰难时光 之 颓废的青春
  这个国营单位于我而言就如一个毁灭我的魔窟一样,它肆虐的想占据我年轻的心灵和掠夺我青春的理想,仿佛恣意要把我扔进那个浸泡着烟头的浑浊焦黄而无法呼吸的玻璃容器。
  我在成都城市中心展览馆的台阶上面坐着,捧着自己的脸发呆,一坐就是一下午。我喜欢看着匆忙的人群在这个城市的中心如何的奔波着,常常就这样发呆,像童年那样望着天空和人流发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融入到眼前的人群中……
  1995年大学毕业,我终于如愿分配到了成都。对于当年我这样的非成都户口省属本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已经算是非常幸运和令人羡慕的了。
  95年的春节刚过,我第一次来成都参加大学生人才交流会。当公共汽车行驶到盐市口的时候,自己心里面一阵阵发怵。看着周围熟练穿梭着的人流,巨幅的广告和耸立的高楼,我真的不知道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和世界中,在这片汽车的汪洋和高楼林立中不知觉地感觉到急促的不安和窒息的压力。彷徨、恐惧的心绪在肆意地挤压着一个刚刚踏出封闭的黄坡岭大学(四川轻化工学院)的毕业生不知所措与茫然的灵魂。我心中一个声音在不断的问我自己:“何处何时才是我的立足的地方和时候呢?何时我才能如眼前汽车里面的人一样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和自信呢?”

  家里四代人都是教师,我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门第出身的孩子。看够了父母作为教师的辛苦和微薄的收入,我发誓不从事教师职业。尽管当时考师范院校,教师子女是可以加到可观的15分的。父母靠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关系终于让我来到成都,并进入红光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当年成都纳税大户。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时来自年轻大学毕业生的憧憬和激情,还有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奋斗和期盼在心中翻涌的感觉。

  尽管自己对于毕业后的失落和反差有过心理准备,可是红光这样的国营单位对一个年轻人的摧残却是令人10年都难以忘怀或填补的。
  我被分配到了6分厂,所谓的电子技术公司,也就是生产军用电子显像管的车间。我对于显象管是一窍不通,毕竟大学专业是电子,而不是这个玩意儿。
  在领取工人劳动用品的白色工作大褂和线手套的时候,我嫣然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劳动者了。车间主任教导我们这批大学生说“你们大学生就是只知道理论,对于实践一窍不通”。可是我真的想告诉他们“我对于这些理论也是一窍不通的啊,这方面我还不如一起进厂的技校生”。车间主任先安排我和另外一个川大毕业的男孩去楼下的装配帮忙。所谓的装配就是把放在架子上面的显像管装进泡沫,然后一个个装进矩形的大形纸箱子里,贴上封条并一箱箱堆整齐。

  毕业前,学校对我们进行了充分的人生打击,要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不要挑三拣四。于是我们几个人在这个装配的露天车间,整天抱着显像管,完成着简单却危险的装配工作。年长的师傅阿姨挺好的,不断的提醒我们“别抓住显像管的末端,否则显像管容易爆炸,划破了脸,你们就找不到媳妇了”。
  在这个装配车间干了1个月。我在尽量的调整着自己的期望和现实的平衡,还有自己的承受力。常常休息的时候,坐在露天简陋的纸箱上面,流淌着汗水,感受着8月份成都的天气,觉得燥热无比。
  随后,我们开始为期一年的车间生产线循环。我被分配到了专门为显像管玻璃电子枪人工封口的工序车间。那是三个高温旋转的巨大圆盘,旁边是一台封口用的类似玻璃工厂用的那种火焰封口的机器。每天我们看着师傅们用熟练的手艺把一个个电子枪封入显像管中,我就抱起这个显像管,把它垂直的放入那个巨大的高温的旋转圆盘的座架上面进行退火冷却。然后再把冷却了的显像管拿起来重新放在搬运显像管的架子车上面,并推到下一个车间。

  夏天,在近乎千度的火炉旁边,我脱了上衣挥汗如雨地搬运着这些笨重的显像管,伴随着周围巨大的轰鸣和噪音,重复着这个车间机械单纯的体力劳动。温度上千度的电炉在旁边转动中,直烤得我的胸口发红。在工作的间歇,我们几个大学生如同异类一样在旁边坐着,听着男性师傅们唾沫飞溅的切磋着麻将记忆,股票经验;看着女性师傅们神采飞扬的谈论着孩子和喳喳新闻,再回味和憧憬着自己在这个国营单位的未来和价值。

  我在这个工序车间,一晃就呆了6个月。每天闻着陈旧的车间里面充满着的机器和化学药物的味道,至今在我回味那段岁月的时候,仿佛依然可以嗅到其中硫磺的颗粒微微刺鼻的味道,而这样的味道又是怎样的唤起我那段艰难时光的回忆啊。
  整天这样重复着的生活和枯燥同时自己一无所知而也毫无兴趣的体力工作,我们几个分来的大学生慢慢的都开始处于失去平衡和失去耐心的状态了。坦白的说,我从来不鄙视这样的体力工作,我很清楚这样的基础体力工作是何等的重要,这样的工作也是劳动者的付出。可是,可是,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和环境不应该是降临在我头上的,也不应该是寒窗苦读18年的结果。每天大量的空余时间在闲谈和等待下班的时间中被这样的工作焚烧掉,焚烧之后剩下的就仅仅是灰烬。

  在六分厂车间的走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容器,里面陈放着半瓶水和无数的烟头。这个是工人们每天在工余闲聊长期积累下来的。无数烟头的浸泡让里面的水显得浑浊和焦黄。而我的光阴在也在这样被焚烧,同时也在被这样的意识和环境所浸泡,侵蚀。我,我真的怕有一天,我也像他们一样。他们可以有他们的生活和目标,可是这绝对不是我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