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江湖——传承千年的骗术门派秘史》
第13节

作者: juanke198807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乾隆龙心大悦,极其喜爱,尤其是这是一块玉璧,为什么他对玉璧特别喜爱呢?前文说了,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看到古玉,就喜欢在上面题词,写诗,用以炫耀,殊不知这样会破坏玉器本身的时代感,但是乾隆不然,在他的眼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我的,更可况是一块小小的玉器?这块玉璧有大片的地方可以刻字写诗,于是,乾隆诗兴大发,提诗一首,诗曰:
  長樂號鐫宮,炎劉氣蔚虹。
  如宜子孫式,可匹夏商周。
  傳著妒必有,鴙平恨莫窮。
  郅傳禁中語,曰勇異當熊。
  乾隆问了一下身边的太监,这份礼是谁送的,太监回说:宁夏知府,王亶望!
  当乾隆看到陕甘总督的奏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时任宁夏知府的王亶望,大笔一挥,直接升任甘肃布政使!甘肃布政使相当于如今的甘肃的副省长,主要分管的内容就是民政,王亶望大喜,高高兴兴上任去了。
  陕甘总督勒尔谨在自己的官邸会见了新官上任的甘肃布政使王亶望。

  王亶望方脸大耳,在清朝做官,长相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勒尔谨对王亶望的官相还是满意的,虽然同在甘肃为官,但是勒尔谨是陕甘总督,而王亶望只是一个宁夏知府,双方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此时的王亶望内心还是有些紧张的。
  “圣上派你来负责捐监,那肯定是欣赏你的能力,你说说你的想法吧。”
  王亶望回到“一切,全凭总督大人调遣。”
  “混蛋!圣上让你来管,你却问我,真是有意思”勒尔谨大怒,一甩袖子,走了。

  王亶望看到上官如此,并没有诚惶诚恐,他的内心反而安定下来了,因为他知道,勒尔谨这个老狐狸肯定是有想法的,今天只不过是一次彼此的试探,如果不立威,以后勒尔谨的很多想法都没办法实现,他越是生气,就说明他内心越是渴望这个想法实现。
  王亶望看到勒尔谨走了,一直低头跪着,他知道此时,肯定有勒尔谨的眼线在盯着自己,虽然套路已经看穿,但是不能立刻走人,面子还是要给领导的,跪了一会,起身看向了大厅内的一个侍卫,走过去塞了几两银子,说道,改日,亶望再来拜会大人。
  勒尔谨听到下人们汇报王亶望的行为,露出了玩味的笑容,因为和聪明人做事,省心不少。
  此后一段日子,不见勒尔谨的具体的指示,王亶望只能按兵不动,先开始一些书面的准备工作,当然,贿赂上官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王亶望三天两头的去给勒尔谨“汇报工作”,慢慢的和勒尔谨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某天,勒尔谨召见王亶望,王亶望心里觉得,捐监这个事,有眉目了。
  果然,勒尔谨面授机宜,并且给王亶望推荐了一个人,当王亶望的幕僚。王亶望打眼一看,这个人一副教书先生的扮相,文质彬彬的,身材瘦削,因为是勒尔谨推荐的,所以王亶望还是恭敬的问道:“怎么称呼先生?”
  “王大人莫客气,在下字 正丰 ”
  王亶望赴任甘肃布政使一个月后,甘肃地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捐纳,全甘肃的有钱人顿时是望风而动。古代人的思想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让人看得起,唯有功名!但是考取功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朝廷下了一个政策,可以用钱买功名,有钱家里都希望能多出几个所谓的“读书人”,由此,捐监的人是络绎不绝。
  王亶望也有点始料未及,他没想到有这么的人响应了“国家的号召”,起先,他严格督促各级官员,做好登记入册,同时腾出了各地的官仓,准备纳入捐监的粮食,并及时给勒尔谨汇报进展。
  勒尔谨每次听完了,总是不疼不痒的回复两句,鼓励王亶望给皇上办好这次差,但是作为官场的老手,看完了勒尔谨的这个批复,王亶望还是感觉不是滋味。
  这日,王亶望把正丰交了进来,问道:“正丰先生,你对捐监一事有何看法?”
  正丰直接开口道:“勒大人对捐监不满意。”
  此话一出,王亶望的冷汗就下来了,自己办的差,让领导不满意,那他这个位置就坐不稳了。
  “敢请先生指教”王亶望这次是真的坐不住了。
  正丰先生在王亶望的耳边轻声说着什么,说完,王亶望静静地看着面前的这个貌不出众的正丰先生,正丰先生也平静的与他对视,王亶望似乎看不透这个人,从他的眼睛里看不到任何的拨动,任何的情绪,王亶望行了一个礼,“谢先生指教,亶望拜服!”
  乾隆收到了王亶望的奏折,这已经是在王亶望上任半年以后的事情了。
  奏折上,王亶望先是大肆鼓吹了捐监这个政策利国利民,然后开始汇报捐监的进展,一共有一万九千多人捐纳,共收得了粮食八十多万石,成绩斐然。

  乾隆号称是明君,也是有原因的,当他看到这封奏折的时候,心中也起了一定的怀疑,甘肃地区每年汇报干旱,而且又是相对贫穷的地区,半年的时间可以捐纳八十多万石,从数字看不像是那么的贫瘠,最重要的是,这么多的粮食,按照以前的粮仓规模,储存是个大问题,因为如果没有灾情,这些粮食是不能随便发放的。乾隆把自己的问题回在了奏折上,让王亶望回复。
  王亶望看到了乾隆的询问,顿时冷汗下来了,他只顾着邀功,根本没想到乾隆是个这么精明的人,单纯的从数字上面就能发现问题,而且提的这么一针见血,王亶望深知,如果这个问题自己回答的不好,自己的小命就危险了。他屏退了左右,让人唤正丰先生谈事。
  正丰先生冷静的看完了乾隆的批阅,斟酌了一会,想出了一条对策。
  王亶望为什么看到乾隆的问题就慌了?因为甘肃压根就没有收到所谓的捐监粮食!王亶望让所有捐监的有钱人把粮食全部换成了银子,而这些银子,则进了勒尔谨和自己的口袋,自王亶望以下的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都在这个捐监的银子上上下其手,粮库里是空的,所谓的赈灾粮也根本没有!
  这个所谓的捐监,自始至终就是一个骗皇帝的骗局!现在这个骗局眼看着就被皇帝拆穿了,王亶望当然着急,然而当他听到正丰先生的话后,心又放了下来。
  不久,乾隆收到了王亶望的回复,王亶望在奏折上说,自从平定了新疆了叛乱,陕甘地区与新疆的贸易往来频繁,而甘肃又是商民通过的必经之路,做生意的人很多,所以有钱人就多。但是甘肃这个地方,干旱少雨,需要大量的粮食赈灾,救济百姓。
  乾隆在这份回复的奏折中没有发现什么不妥,于是鼓励了一番,就此作罢。
  王亶望看到正丰先生的计策生效了,大喜过望,从此胆子也是越来越大,自此三年,他上报的捐监粮食达到了六百万多石,是甘肃全年赋税的7到8倍!这个数字让王亶望在乾隆面前是大放光彩,乾隆屡次表扬王亶望的功劳,当然,为了做平这个收入,甘肃三年的赈灾粮发放也是六百多万石。
  整整三年,中间没有一个甘肃官员上报朝廷,朝廷从上到下也没有一个人发现王亶望等人的骗局,这个背后就是正丰先生一手策划,上下协调,他看透了这个局中每一个官员的内心贪欲,牢牢地把他们控制在手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