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56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2 19:05:25
  6.回光返照
  问:有哪些关于足球的名言?
  回复: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距离秦统一中国(前221年)只剩不到50年,我想说的也是同样的一句话——留给赵国的时间不多了。
  老赵坐在摇椅上,望着日薄西山的赵氏天下,点了一支烟,猛嘬了一口,视野渐渐模糊:“……啊,好喜欢....这舒服的风……也好喜欢……这白桦林啊....”

  我悄悄走到他旁边,递上一杯茶。他看着我,先是一愣,但立马又恢复了那张风雨不惊的脸
  “小柯呀,我当是谁呢。其他五国的老大呢?”
  “去给秦王贺寿了。”
  他接过茶轻轻的品了一口,然后望着远处漫天飞舞的落叶

  “秋天了吗?人少了,茶也凉得快啊!”
  心力交瘁的老赵试着再一次将茶杯送到嘴边,但手臂已无力垂下,茶杯也从手中滑落,掉到地上。
  “已经放弃了吗?老赵。”
  “嗯,我偷看了你的剧本《春秋那杯茶,战国这杯酒》,一切都注定了,何以解忧,唯有退休。”
  “对于世界而言,你只是一把黄土,但对于你的亲人和爱人而言,你,就是整个世界.....你,放的下吗?”
  老赵笑了,把茶杯又递给我:“茶太醇和了,无血气,有酒吗?”
  那年,秦国已经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虽然国家强大了,但秦昭襄王似乎高兴不起来,即使自己已经亲征多年,而且也小有作为,但国政大权似乎还掌握在,王太后芈月,以及穰侯魏冉手中,魏冉自恃自己位高权重,为扩大封地陶邑,派客卿灶跨过韩魏两国攻占齐国的刚、寿地区,这可是以国家公器以谋私,谁知偷鸡不成蚀把米,秦国最后费了老大劲才摆平,这时由魏入秦的谋士范睢(这孩子也是个有故事的男人,以后再讲)开始崭露头角,他向秦昭襄王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外交战略——“远交近攻”,秦国的三位名相,如果非要简要的概括他们的功绩的话:商鞅——“变法强秦”;张仪——“连横破合纵”;范睢就是——远交近攻。范睢认为攻齐国的刚、寿是战略错误,因中隔韩、魏,即使一时攻占也难以固守。建议采用远交近攻战略,贪多嚼不烂,攻下多少消化多少。他又认为地处中原的韩、魏系天下枢纽,欲兼并天下,应先用兵韩、魏以“断山东之脊”。秦昭襄王欣赏范雎的见解,之后魏冉逐渐失宠,范睢的名相之路也是从此开始。范睢虽然嘴上说的一套一套的,但秦昭襄王突然发现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战斗民族赵国,就像一根钉子钉在秦国的脚上,让秦国大出于天下变得步履维艰,所以,第一件事,就是干掉赵国。

  前281年,秦攻取赵地三城,之后,赵以公子部为质于秦,并与秦签订以焦、魏、牛狐交换三城的协议。但过了几年之后,老赵突然跟打了鸡血似的,大概是看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不如拼一把,都说铁杵磨成针,木棒只能磨成牙签,老子就算只是牙签我也要让他扎出血来。
  所以秦国来要城,老赵直接给否决了。看到赵王装傻耍无赖,秦王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一把年纪了还耍赖皮,笑的是总算得到机会揍你了,于是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协义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大军攻赵阏与。
  赵惠文王一看老秦来真的了,不是说好做彼此的天使吗?你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于是急召名将廉颇、乐乘等,询问是否可救。所谓名将其实除了打仗技术没的说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看时机,他们打仗必须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才肯出手,比如乐羊,以魏国的强大军力做支撑才能碾压中山,成名之后再很少参战,再比如乐毅,在燕国十几年都没敢提出攻打齐,就算在苏秦把齐国搞的上下离心半死不活的时候,他也不敢给燕昭王打包票。所以名将在成名以后都很重视自己的名誉,生怕自己遭遇滑铁卢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阏与距邯郸(今河北境)甚远,道路崎岖险阻,此道难,难于上青天,战车重武器都用不上,而且脱离大本营太远,后勤援兵什么的,都跟不上,一旦出兵,那就是相当于千里走单骑,真的被困,那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以廉颇乐乘才不敢接这烫手的山芋,赵惠文王尴尬了,自己装了一把下了战书,本来以为可以在国际上硬气一把,谁晓得两个国防部长这么不争气,这时候赵王突然想起了雪藏的将军赵奢,于是又召见又召赵奢商议。

  赵王说:“阙与道路狭且难,难于上青天,国防部长的意思是作壁上观,不救阙与,你觉得呢”
  赵奢拔剑划手饮血:“狭路相逢勇者胜!(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没错,李云龙的那句名言就是出自赵奢之口,赵王听了特别提气,直接任命赵奢为将出兵救阙与。
  救兵如救火,按理说战偶色应该快马加鞭赶往阙与,一鼓作气干倒秦军,但赵奢刚出邯郸三十里,突然下令停止前进,筑垒扎营。你有疑问?如果你在赵奢底下当兵,我劝你有疑问最好也别问没因为赵奢为了治你这样同样有疑问的人,下了第一道军令——“有敢于谈及军策者,一律斩首”,啥意思呢?谁敢对我的军事策略有意见,一律杀,随后又散布消息,说自己是软蛋,秦军彪悍,自己一听到他们的威名都吓的生理期乱掉了,作出一副畏惧秦军、无心救援阏与、仅求保住都城的消极姿态。

  秦军那边一听到这些消息,紧绷的心就松弛下来,既然赵国庙堂不敢来救援,那阙与就已经是囊中之物了,取不取只是时间问题了,所以攻打阙与的秦军也就逐渐松懈了。这样,赵奢的第一步计划就得逞了,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阙与争取时间。现在时间也争取到了,为何还不出兵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太了解秦军的招数了——围点打援,秦军将领向来是比较谨慎的,他们即使相信赵奢不敢来救援肯定也会做两手准备的,所以他们肯定还是会派军队在半路截击赵奢,一旦让他们缠上,别说及时赶到阙与了,自己也得被啃下一块肉。

  果不出赵奢所料,秦军另一只部队进屯武安(今河北武安市境内)西面,击鼓呐喊,欲诱赵军援救武安,钳制赵军。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赵奢的天才谋略,几个士兵非要定风作案,联名上书请求赵奢救援武安,赵奢看到这群士兵据理力争,声泪俱下的陈述厉害,赵奢差一点就被感动了,时不时还停下来鼓掌,听完了士兵们的《出师表》,赵奢满含热泪的说了一句——“杀”
  士兵们都懵逼了,这将军翻脸比翻书都快啊,死的不明不白的。其实他们应该死得明白,因为赵奢杀鸡是给猴看的,其实不只是给猴看,还给想偷鸡的黄鼠狼看,因为他早就发现军中混入了秦军的间谍,为了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表一表自己绝不去支援阙与的决心所以才不得杀几个冤大头。当然了秦将暗地里的调查还不能让他们完全放心,于是索性派了一个使者,其实也是一个间谍,去探探赵奢的口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