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6节

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至于老百姓的非议,在商鞅看来,那根本不值一提。在秦孝公最纠结的时候,商鞅的一席话,让他豁然开朗:“君上如果想干一番大事,就应该果断点,犹犹豫豫,前怕狼后怕虎的,能干成什么事?咱们是在变法,变法当然有风险,如果没有风险,其他诸侯国的君主也不是傻子,不早就将变法进行到底了吗?”
  商鞅的这番话说在秦孝公举行的宫廷会议上,而会议的主题正是讨论该不该变法。这次会议聚集了秦国朝廷众多名望大臣,其中有很大部分是保守派贵族,由于秦孝公内心深处偏向变法,因此暂没有给保守派们发力的机会,使商鞅得以继续侃侃而谈。
  “臣知道君上担心什么,但臣可以明确告诉您,如果您推行新法,老百姓肯定非议,这是无法避免的。”商鞅正色道:“老百姓的见识水平低下,您的高瞻远瞩他们肯定不理解,在背后非议也正常,您不必太在意。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世上很多高明的主张刚提出时,都是不被人认可,甚至是嘲笑的,现在的变法也将如此,希望君上明鉴。”
  秦孝公听到这番话,心里舒坦了许多。商鞅乘胜追击:“君上,干大事者可不能墨守成规,您应该向远古时代的圣人学习,只要可以强国富民,根本不眷念旧制度,该抛弃就抛弃。如果老百姓不理解,您也甭跟他们解释,老百姓可以与他们乐享其成,但不能与之谋划大事。为什么?聪明人在事情才有苗头时就能预测到将来,而蠢人等事情发生了他还是蒙的,不清楚什么情况,您能与这种人合作吗?”

  秦孝公正担心如果变法,该怎么和秦国老百姓解释,商鞅这番话说得很及时,让他恍然大悟——根本不必解释,他们尝到变法的甜头了自然会消停。
  “卫先生说得真好啊!”秦孝公不禁发出一声赞叹。
  “卫鞅一派胡言,君上万不可被他蒙蔽!”
  日期:2016-11-15 22:21:03
  秦孝公被这一声激烈的控诉吸引,他定睛一看,说话者正是老贵族甘龙。甘龙是秦国的老官僚保守派,官拜上大夫,他的一言一行在秦国都很有分量。尽管老贵族们造不成反,但秦孝公若想顺利完成变法,依然需要他这样的老贵族配合,因此说服这些老官僚支持变法,或者说服他们不给变法添乱,也很是有必要的。
  作为秦孝公的辩手,商鞅早已做好应对保守派抗议的准备,此时他信心十足,从容不迫,正等着甘龙送上门来受虐。
  甘龙的反对理由很有群众基础:“变法太闹腾,把秦国折腾得天翻地覆的,百姓们不习惯,当官的也不习惯,这样做真的好吗?如果按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管事,不需要多费精力,百姓们也都安定,不挺好的吗?老夫觉得,圣人不变法,能不改变祖宗的制度还能让国家强盛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聪明人。”

  一番酣畅淋漓的抗议下来,甘龙很得意,自以为这番辩驳无懈可击,但他没想到商鞅比儒生还善辩,而且专打他这种保守派的七寸:“君上,甘大夫所说的,正是世俗之见,老生常谈的论调。像甘大夫这种人,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说得难听点就叫书呆子。这种人让他奉公守法可以,和他谈改革就是扯淡。”
  “甘大夫,您说圣人不变法,那么卫鞅想请教您两个问题。”商鞅开始与甘龙针锋相对:“夏商周三代制度各不一样,但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都能够开辟新时代,请问他们遵循的是谁的制度?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霸,他们国家的法制互不相同,请问他们又是遵循的谁的制度?他们可不像您这么保守,他们是开创者,制定法度,所以能成就大业,而像您这样的人,只配被他们所制定的法度统治。”

  甘龙被商鞅这番有理有据的辩驳气得面红耳赤,心中虽然很不服气,但也实在是理屈词穷了,不知道如何反击。看着哑口无言的甘龙,又看着商鞅理直气壮一脸得瑟的样子,同为老贵族的杜挚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按捺不住心中的不满,一定要好好会会这个卫国人。
  日期:2016-11-16 19:34:41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君列传)
  见商鞅骂反对变法的人为书呆子,杜挚觉得不能往刀口上撞,否则商鞅肯定会抓住这点大做文章,这样一来,辩论的主动权就在商鞅手中了,他想不败都很难。精明的杜挚没有直白地抗议变法,但他给变法设了个要求,即变法的前提是保证有百倍的利益、十倍的功效,为蝇头小利承担改弦易辙的风险不划算。

  如果秦孝公决定变法,而且变法取得成功,秦国能否获得百倍的利益?当然不可能。这一点,秦孝公明白,商鞅明白,在座的朝廷大臣只要不是猪脑子,都明白。正因为这样,杜挚便可以很自然地露出狐狸尾巴——“法古无过,循礼无邪”(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理直气壮地维护传统且陈腐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
  杜挚的这番辩词也是一个套,他以“利不百不变法”诱导商鞅,让商鞅从变法能否带来百倍利益这个点与他辩论。但商鞅并没有入套。如果他那样去辩论,则主动权就掌握在杜挚手中,而且以难以预知且未实现的变法利益去反驳保守派们,缺乏说服力,那样商鞅最终难免一败涂地。
  商鞅从而不迫地逃开杜挚的圈套,从是否该更改制度的问题入手,发起反击:“治国有一成不变的制度吗?没有!规矩是人定的,如果非得照搬别人的东西才能治国,那三皇五帝照搬谁的制度?杜公说循礼无邪,事实真是这样吗?恰恰相反,商汤武王因为革故鼎新而平定天下,桀纣因为抱残守缺而身死国灭,这些可都是史有明文。杜公现在还认为按照祖宗的规矩办事就万事大吉吗?”
  日期:2016-11-16 20:46:45
  杜挚的辩词都是道理,但他的道理缺乏事实依据,如同臆想;商鞅则不同,他博览群书,深知历史治乱朝代兴衰,他的每一个道理都是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杜挚以他的臆想撞击商鞅的史实,尽管理直气壮,但脚下空虚,不如商鞅四平八稳,摔倒便是理所当然了。
  在一旁观战的秦孝公再次被商鞅杰出的思想与口才所折服,又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卫先生说得太好了!”

  当着保守派的面连连称赞商鞅,秦孝公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他认同了商鞅的主张,决心在秦孝公掀起一股变法狂潮。保守派们虽然仍不服气,但面对主意已决意志坚定的国君,又无法在言论上压倒商鞅,也只能忍气吞声屈从君命了。
  宫廷会议最终在秦孝公商鞅的志得意满、保守派的抑郁难伸中结束。保守派们虽劝阻不了秦孝公变法,但可以阻碍新法的推行。而秦孝公虽在言论在战胜了保守派,变法已成定局,但为了使新法有条不紊地推行,他又酝酿了三年之久。
  日期:2016-11-17 11:50:0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