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怎样一步步走向失败——神龙政变》
第5节作者:
庶民意 李重润十九岁,永泰郡主十七岁(已经身怀六甲即将临盆)。武延基是武承嗣的嫡子,比他们兄妹大不了几岁。可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番话竟然会给他们带来一场灭顶之灾。因为隔墙有耳,李重润的异母弟弟李重福无意中听见了这些话。而李重福的老婆就是张易之的外甥女,这番话很快就传进了二张的耳中。二张马上去找武则天告状,而且还添油加醋一番。
武则天是一个从来不允许别人挑战她的权威的强人,一听二张告状,火腾地就上来了,刚把你们的父亲扶上太子之位,你们难道就想翻天!马上把太子李显叫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让他回家好好教训孩子!其实,无论是二张兄弟还是武则天,都没有真的想把这几个年轻人怎么样。但是,回首幽禁在房州的十五年,李显是不寒而栗,好不容易熬出头,他怎么敢再触怒母亲?
人逼急了就会失去理性,干脆让他们自尽吧,如果他们不死,自己恐怕就地位难保了!李重润才十九岁,尚未娶妻生子,永泰郡主年仅十七,新婚一年,已经怀孕,即将临产。李显狠下心肠,传令赐李重润和武延基自尽。永泰郡主即将临产,那就让她生下孩子再死吧。永泰郡主听说哥哥和丈夫同时毙命,一下子承受不了打击,早产了一个死婴,自己也因此而死。
李重润是李显的嫡长子,以后是李显的帝业接班人。武延基是武则天的大侄子魏王武承嗣的儿子,对于武家来讲,也是长房长孙。现在因为二张兄弟的一句话,二人死于非命,因此李武两家对二张兄弟恨之入骨。
李重润兄妹死后一个月,武则天重返长安,大赦天下,改元长安。李显作为皇太子随行护驾。最小的儿子李旦也被委以重要军职,先是知左右羽林军事(当时北衙禁军的最高统帅),接着又担任并州牧(李唐龙兴之地的最高军政长官),最后又被任命为雍州牧,直接护卫京畿之地。
政治重心重返李唐的旧都长安,武则天的两个儿子也都作了妥善安排,回归李唐的态势已经相当明显。长安是李家王朝的龙脉,是大唐帝国的象征,自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武则天离开长安东赴洛阳,她已经有整整二十年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了。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平民苏安恒公然上书劝武则天尽早还政李唐:“陛下钦先圣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敬天顺人,二十年矣。岂不闻帝舜褰裳,周公复辟!舜之于禹,事只族亲;旦与成王,不离叔父。族亲何如子之爱,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若使统临宸极,何异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之廕覆,并得封王。臣谓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馀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择立师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夹辅周室,屏籓皇家,斯为美矣。”要是在以前,有人胆敢这么跟武则天说话,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可现在武则天看完后召见了他,赐给酒饭,安慰嘉勉之后让他离去。
二张一撒娇,武李两家的嫡系传人都即刻死于非命,可见二张在武则天心中的地位,作为立嗣之争中既得利益者的李唐皇族深感不安。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八月,李氏三兄妹太子显、相王旦、与太平公主联合上表,请封武则天最宠爱的张昌宗为王。
这是一次试探,目的在于看看武则天到底宠爱二张到什么程度,因为以张昌宗的资历和功绩绝无可能受封异姓王。表章呈上去,武则天果然不许。李家兄妹再次上表,武则天遂加封张昌宗为邺国公,张易之为恒国公,各实封三百户。虽然没有受封为王,但把两个年纪轻轻的男宠封为国公,享受食邑三百户这样公主级别的待遇,也足以让人瞠目结舌。武则天是被这两个妖精迷晕了头。
诸武跟二张是有矛盾的,二张在关键时刻助李显立嗣成功,又逼死了武延基,诸武不可能对他们没意见。但作为立嗣之战中的失败者,诸武正到处寻找机会翻盘,二张是他们最有可能得到的助力。因此诸武与二张合作多于对立,武三思被二张引为同党。二张附庸风雅,仿造秦王时代的李世民作《十八学士图》,请画师为他们府中上宾作《十八高士图》,梁王武三思赫然居于榜首,依次是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等十八人。
并不是所有的宰相都是这样的软骨头,魏元忠就是如此。几年前,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曾担任洛州长史职务。在魏元忠到任以前,洛阳令张昌仪倚仗诸兄之势,每次到洛州长史衙门参拜,都不按规定在庭下站立,而是径直走上长史办公的大厅。
有一天,张昌仪照旧大摇大摆地闯进长史办公室,里面的人忽然把他轰了出来,命他按规矩乖乖到走廊外面排队等候。张昌仪恼羞成怒,一问才知道此人是新任长史魏元忠。这件事过去没多久,张易之的家奴在街市上横行不法,魏元忠下令将其杖杀。
魏元忠
魏元忠入朝作宰相以后,武则天征召张易之的弟弟岐州刺史张昌期入朝,想要任命他为雍州长史。百官上朝奏事时,武则天向诸位宰相问道:“谁可以胜任雍州长史的职务?”
魏元忠说:“现在众多的朝臣之中,没有哪一位比薛季昶更合适的了。”
武则天说:“薛季昶长期以来一直在京府任职,朕打算另外任命他一个职务。你们认为张昌期这个人怎么样?”
宰相们纷纷回答说:“陛下可算是真正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了。”
魏元忠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张昌期无法胜任这一职务!”
武则天询问原因,魏元忠回答说:“张昌期还很年轻,不熟悉民政事务。以前他在岐州任官时,岐州户口逃亡得所剩无几。雍州地处京城,事任繁剧,张昌期自然不如薛季昶强干习事。”
武则天没有再说什么。
魏元忠还曾当面向武则天进言道:“臣自先帝以来,蒙受朝廷大恩,如今臣得忝列宰相之位,不能尽忠死节,使小人在侧,臣之罪也!”武则天听后很不高兴。
张易之兄弟更是对魏元忠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除掉他。
魏元忠既是宰相,又是太子左庶子,属于东宫官僚。张易之兄弟想到自己因为间接杀死了太子的一双儿女,已经把太子得罪了,以后太子继位,魏元忠又是东宫的官僚,肯定接着还得当宰相,到时候君臣联合修理他们两个,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干脆制造一个案子,把魏元忠给拖进来,顺便也把太子拖下水,一箭双雕。
长安三年九月,张昌宗向武则天递上一张状纸,告宰相魏元忠和太平公主的情夫司礼丞高戬,说他们私下议论“太后年岁大了,我们不如倚仗太子,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这犯了武则天的大忌。武则天非常生气,问:“你们怎么知道的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