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32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22 10:31:07
  姬发似乎不懂得外交礼仪,哪有先介绍自己人再介绍来宾的?姬发不知道是太紧张了还是大国沙文主义作祟,才会搞出这样的外交乌龙。然后姬发像孔乙己一一摆出几文大钱一样,把那八个方国隆重摆出来,号召大家举起戈、矛,排好盾,他就要宣誓了。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如果有其他方国参加,姬发提都不提,那些部落的首领面子上挂得住吗?说不定掉头就走,告诉姬发他们的妈喊他们回家吃早饭去了。这已经不是乌龙,而是悲剧了,姬发当然不可能那么傻,无视其他诸侯,他之所以没有提其他方国的名字,是因为真的没有其他方国,只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这“八文大钱”!他们如果能凑齐四百辆兵车便算是对得起姬发给他们的外交礼遇了,毕竟大周自己才有三百辆而已,不知道司马迁从什么地方搜罗到四千乘兵车?

  姬发在大家挥矛立戈排盾之际,开始发誓了,所发之誓便是同样收入《尚书》的《牧誓》。《牧誓》和《太誓》一样,先数落帝辛的罪行,基本就是《太誓》的翻版,不外是听信妇人之言,疏远同祖兄弟,不重视祖先的祭祀,重用各国的流窜犯们,祸国殃民,所以他要“行天之罚”。没啥新的猛料,连“十八摸”都不提了,重用罪犯倒是个新加的头条,只是这个“头条”能算罪吗?刑徒中的能人多的是,帝辛是在向他的九世祖致敬,武丁不就曾以罪犯傅说为相吗?用阿Q的句式来说“武丁行得,俺就行不得吗?”

  《牧誓》别开生面的是,最后的一大段(比《太誓》全文还长)竟然讲解起战斗的技术要领,按说这应该是百夫长的事,看来姬发真是急了,到了事必躬亲的地步,在企业文化里这叫MICRO MANAGEMENT,不值得提倡的。(九十六)
  日期:2016-11-23 10:54:39
  姬发双手不动(没法动,一手握钺,一手握旗),提高嗓门说:“同志们,朋友们,今日之战,每次迈进六步或七步,就要停下来协调一下,确保同步。戈矛冲刺不超过四下五下六下七下,也要停下来协调一下再冲刺。希望同志们像老虎、大熊、豺狼和山神兽(离)一样勇猛。不要攻击前来投降我们的人,要让他们为我们西土之人所用(真给他说对了,料事如神啊)。你们一定要奋勇作战,否则我砍了你们。”(“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免,其于尔身有戮。”)

  姬发的《牧誓》神似大禹儿子启的《甘誓》,想当年启讨伐有扈氏时说:“左边的士兵如果不进攻左边的敌人,右边的士兵如果不进攻右边的敌人,就是不听命令;御手不好好驾车,就是不听命令。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在祖庙犒赏,否则,在社坛里处决,连带妻儿一并处死!”。成汤的《汤誓》也是这个调调,我们来回顾一下:“女不从誓言,予则帑僇女,无有攸赦”。敢情商武王和周武王都是启的学生,圣人们眼中的两大”圣王”和启有什么区别?靠的还不都是威逼恫吓,何来以德感召、春风化雨?他们俩甚至还不如启,启的《甘誓》起码还是原创。其实《甘誓》和《汤誓》抄袭了《牧誓》,因为启和成汤时代没有文字,他们的“誓言”都是周以后的书生们照《牧誓》的路子编的。

  誓师之后,武王下令发起总攻,姜先生率领虎贲精锐担任先锋部队向朝歌挺进。《诗经�6�1大明》里说“燮伐大商”就是指这次偷袭,“燮”是袭的通假字。
  (九十七。 本章完)
  日期:2016-11-25 09:24:36
  第八章 取而代之
  周军的偷袭确实让帝辛吃了一惊,心想姬发这王八蛋出息了,还真会挑时间,老子的主力全都远在千里之外扫荡、绥靖东南,就算坐飞机都来不及赶回来了。
  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姬发怎么知道朝歌城防守空虚?朝歌的军事统帅是哥哥微子,帝辛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会是姬发的奸细。他不是没听说过微子和姬发勾勾搭搭的传闻,可他不相信,抛开亲情的因素,微子在大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投靠姬发,顶多做个一方诸侯而已,他怎么舍得抛弃祖宗五百年的基业去投靠山沟沟里的歧周?帝辛的想法很合情理,只是他低估了仇恨的力量,他不知道自己的亲哥哥有多恨他,巴不得他去死,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牺牲祖宗的江山。

  帝辛并没有乱了方寸,很快想好对策。那些从东南抓来的俘虏可以组成一支大军,人数绝不比姬发的乌合之众少。帝辛的军队在东南战线战果辉煌,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大批俘虏络绎不绝地从前线被送往殷邑。俘虏太多了,他们要吃要喝,还要妥善地安置好他们,否则他们一旦从集中营跑出来,社会就不和谐了,因此如何处理俘虏成了商朝的一大热门话题。
  最省事的办法是杀俘,这也是商朝的传统做法,从成汤到武丁,杀俘无数,部分俘虏还成为祭坛上的人牲,一举两得。以失业祭司为代表的以及世袭的贵族们一致要求处死那些野蛮人,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见;另一派比较单纯,把那些俘虏遣返原地,这种想法确实很傻很天真,这些俘虏一旦回归部落,立马就成了战士,继续和商朝作战,那么帝辛军队在东南的战略成果将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帝辛的想法跟任何一种意见都不一样,对俘虏不杀、不放,让他们成为生产力、战斗力,让他们开垦农田、修筑河道以及搞一些城建,甚至可以把他们组建成一支军队,等到他们深深被大商的泱泱风范“春风化雨”之后才让他们自由选择去留,愿意留在大商的,可以发放绿卡。帝辛的做法很人道,同时也照顾到殷商的利益,可以说是最优化的一种方案。
  帝辛招哥哥微子觐见。微子早就候在宫外了,听到传唤,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的速度出现在弟弟受德面前。帝辛看到微子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很是欣慰,到底是自家兄弟啊,当他把自己的部署讲出后,看到微子点头称赞时,帝辛就更欣慰了: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姬发算个屁?!
  微子说他早就安排好了,就等帝辛下令。受德对哥哥的表现非常满意,说姬发就交给他了,平叛之后,他要赐重赏,除了妲己要什么给什么。

  微子闻言笑了笑,拱拱手,什么话都没说就走了。受德目送微子离去,觉得他的背影越来越高大,需仰视才得见。
  帝辛部署完毕,然后若无其事地和爱妃妲己共享早餐。让我们看看朝歌城外发生了什么。 (九十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