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35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24 18:22:24
  080
  相比于孙权的哭,他的发怒记载次数更多,有“怒”、“大怒”、“盛怒”、“深责怒”、“案刀而怒”、“威怒甚盛”、“怒益甚”等诸般表现,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孙权曾经因为什么而生气。
  孙权有记载的第一次发怒是因为李术。孙策曾经任命李术为庐江太守,可是在孙策去世之后李术却不肯听从孙权的命令,而且还招降纳叛,成为孙权的腹心大患。孙权一开始仅仅想要回被他招降的民户,可是李术却回书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孙权登时大怒,于是给曹操上书说:“严刺史(指扬州刺史严象,原为曹操委任,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十月李术杀严象)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即伊尹)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孙权将曹操比作殷商的伊尹,又说李术一定会向曹操求救,请求曹操不要接纳。当时袁绍尚在冀州平定叛乱州郡,曹操以袁绍为头号敌人自然不能南顾,所以也就答应了孙权的请求。孙权得到曹操的保证后即发兵至皖城(庐江郡原治舒(今安徽庐江西),建安初年刘勋为庐江太守时徙至皖城),李术闭门自守,并向曹操求救,曹操果然不管,城中粮食最后吃完了,甚至有妇女吞食泥丸充饥。城池最终被孙权攻破,孙权杀掉李术,并将他的部曲三万余人迁走。

  刘备入蜀之时孙权派遣诸葛瑾求取荆州数郡。刘备不答应,说现在正谋划夺取凉州,等到凉州平定,就将整个荆州交还给孙权。孙权一看这就是长借不还的架势,也不管许多,就自发任命了荆州南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官吏。但是当时镇守荆州的关羽将孙权委任的官吏都赶了回去,孙权因而大怒,就派遣吕蒙督率将军鲜于丹、徐忠、孙规及将士两万人西取三郡,又让鲁肃率领万人驻扎在巴丘(在今湖北钟祥浰河下游北岸的朱堡埠附近)。长沙太守廖立仓皇逃走,桂阳亦落入敌手,零陵太守郝普被吕蒙诱骗出降。刘备虽然有心和孙权大干一场,但这时因为曹操平定张鲁,所以和孙权求和。

  孙权曾派遣使者为儿子求取关羽女儿(事详前文关羽篇中相关介绍),关羽不仅不同意还将孙权的使者痛骂了一顿,使者回报孙权后孙权大怒。为了关羽一个人孙权曾经两次大怒,难怪后来对关羽下手时毫无顾忌。
  孙权曾经为公孙渊的事两次发怒,一次是在公孙渊投靠东吴的时候,张昭劝阻孙权拜其为燕王,孙权按刀而怒。另一次是在孙权发现被公孙渊戏耍之后,大发脾气甚至想要去亲自征讨公孙渊,被上大将军陆逊、尚书仆射薛综等劝止,前文已经有详细叙述,这里就不再重复。
  日期:2017-02-25 18:29:28
  081
  虞翻曾经多次惹得孙权发怒。虞翻原为会稽太守王朗功曹,后归孙策。此人善治《易》,曾经准确推断出关羽被斩首时间,被孙权称之为虽不及伏羲,但可与东方朔相比。但此人性情抗直,说话办事直来直去,难免有时会惹得孙权不快。于禁投降后有一次孙权乘马和于禁并行,虞翻就痛骂于禁:“你这个降虏,怎么能和我们君王并驾齐驱呢!”虞翻甚至想用鞭子抽打于禁,被孙权喝止。又有一次孙权在楼船大会群臣,于禁听到音乐感伤流泪,虞翻就说道:“你想要做出可怜相以求免祸吗?”孙权怅然不平。孙权为吴王后,在一次欢宴之时自起行酒,但是虞翻就装作喝醉酒了,伏在地上不肯起身。等到孙权走过之后,虞翻又一骨碌从地上爬了起来。这么明显的欺骗领导,孙权当然不能容忍,他大怒之下甚至准备手持宝剑刺向虞翻。这时参与饮宴的人都不知所措,唯有刘基站了出来。刘基为原扬州牧刘繇长子,历任骠骑将军(孙权)东曹掾、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等职,此时担任大司农,深得孙权亲待,他抱住孙权劝谏他:“大王以三爵之后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孙权对虞翻起了杀心,说道:“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于虞翻何有哉?”刘基说道:“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于彼乎?”孙权若有所悟,就没有诛杀虞翻,而且还敕命左右如果今后在酒后说杀人都不能杀。

  虞翻后来又激怒了孙权。孙权曾经和张昭谈论神仙,一旁虞翻手指张昭说道:“那些人都是死人,世上哪有什么仙人?”孙权积怒之下将虞翻发往交州安置,后来虞翻因为上疏劝谏孙权一事再被贬往苍梧猛陵,虞翻就死在了南方。不过孙权毕竟是个从善如流的君主,在后来大军前往辽东遭受损失之后,孙权感慨地说如果虞翻在这里,就没有这一遭事情了,并且打算召还虞翻,然而这时虞翻已死,只有将其送返会稽郡安葬,而使他的儿子出仕。好在虞翻的儿子还算争气,第四子虞氾官至散骑中常侍、监军使者,第五子虞忠宜都太守,第六子虞耸越骑校尉、廷尉、湘东、河间太守,第八子虞昺廷尉尚书、济阴太守。

  孙权也为甘宁大发雷霆。甘宁位列东吴十二虎臣,早年曾在刘焉去世后起兵反对刘璋,失败后在益州无法立足而被迫东遁荆州,但不被刘表所用,后来转托黄祖,黄祖虽然接纳了他,也不过以常人目之。不过世上毕竟有识才之人,甘宁投身东吴,周瑜、吕蒙皆向孙权推荐甘宁。甘宁与孙权一见面,便说了一番军事见解,其本质与周瑜等人的规划并无差别,都是先取荆州稳定东吴的形势,而后图规巴蜀,再与曹操争衡。孙权对此深为接纳。甘宁投身东吴后,在历次大战中都有抢眼表现。如西取三郡时以千余兵对抗关羽,攻打皖城时为先登入城,曹操出濡须时甘宁带领百余人夜袭敌人前部,合肥之战中甘宁与凌统等人并力死战,保护孙权撤退。孙权对甘宁的功绩也加以肯定,将他从偏裨将佐一路提升至折冲将军。然而甘宁虽然性情爽朗又有计略,但是为人粗猛好杀,常常违逆上司吕蒙的意思,偶尔又会触犯孙权的命令。孙权为此不止一次地发怒,吕蒙就劝说孙权:“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孙权因而厚待甘宁,并最终得到甘宁的效力。

  日期:2017-02-26 17:59:26
  082
  诸葛瑾曾经多次在孙权生气时劝诫孙权。虽然诸葛瑾才识名声不及乃弟,但此人政治段位很高,虽然身属江淮流寓士人但与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也都交好,比如有人曾经在孙权面前陷害诸葛瑾,陆逊就直接上表给孙权保奏诸葛瑾绝无此事。诸葛瑾在劝告孙权的时候从来都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孙权之上,他总是先大略地说个意向,然后看孙权对此的反应,倘若孙权对此不太赞同,诸葛瑾就放下这个议题转而言他,等到一会假借别的事情来类比相求,孙权往往就能理解他的说法。诸葛瑾的这种做法既顾及了领导面子,又不丧失原则,比张昭和虞翻直通通地告诫孙权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吴郡太守朱治是孙坚时代的旧将,又曾经推举孙权作孝廉,孙权因为这层关系,遇到朱治做事不太合意的时候不好开口批评。孙权不开口朱治自然不知道哪些事曾经让孙权不快,所以长久累加,孙权对朱治忿忿不平。诸葛瑾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就写信给孙权,假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微言大义,暗示孙权解决此事的办法。孙权看到之后很高兴,对朱治的态度也终归释然,笑着表扬了诸葛瑾:“孤意解矣。颜氏(颜渊)之德,使人加亲,岂谓此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