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25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太史慈本当与刘繇一同奔赴豫章郡,但他从芜湖逃遁到了山中,自称丹杨太守。而此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只有泾以西六县尚未归附。太史慈于是到了泾县,开立屯府,得到了当地山越人的依附。孙策随即引兵来攻,太史慈不敌被擒。孙策亲自为他解缚,并握住太史慈的手对他说:“还记得神亭之事吗?如果那时候你得到我又会怎么样呢?”年长孙策九岁的太史慈据实相告:“未可量也。”孙策有意将太史慈收归帐下,对他说道:“闻卿昔为太守劫州章,赴文举,请诣玄德,皆有烈义,天下智士也,但所托未得其人。射钩斩袪,古人不嫌。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这里孙策列举的是太史慈前半生几件最光彩夺目的事:早年东莱郡守和上司青州刺史心怀嫌隙,而当时的朝廷按照接到奏章的先后次序谁先送到就判谁有理,郡守准备发出奏章时刺史已经先行派人赶往京城,太史慈受命日夜兼程从后追赶,并用计劫夺刺史表章并予以毁坏,使得郡守表章先行送到。因为这件事太史慈到辽东避祸,而北海相孔融听说后认为他是个人才,常常周济他的老母。在孔融被黄巾军管亥部围困于都昌(今山东昌邑县西)时,太史慈因为母亲的劝说来到都昌为孔融效力,并杀出重围赶到平原向刘备求救。刘备早就对名士孔融倾慕不已,闻言立刻拨给太史慈三千精兵,太史慈赶到都昌杀散黄巾军,孔融因此得救。以上均是太史慈人生得意之笔,是孙策对太史慈才能的充分肯定。而后面孙策用了齐桓公任用管仲的典故(笔者注:这个典故在当时家喻户晓,连吕布这等武夫在被俘时都曾说过“齐桓舍射钩”),表示对过往之事一概不究。孙策大笑着对太史慈说道:“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孙策同时还表示:“龙欲腾翥,先阶尺木者也。”这话的含义就是,我知道你有大才,但是官位都是一步步来的,所以暂时委屈你一下,但我日后一定会给你升官。孙策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回到吴郡后授兵,拜折冲中郎将。

  日期:2017-01-17 12:07:36
  057

  此时正值扬州刺史刘繇病故,他的部曲有万余人穷无所归,孙策想让太史慈前往招降,就对太史慈说了一番话。因刘繇生前责备孙策为袁术攻打庐江郡,孙策先解释了当时自己所处的环境,然后向太史慈下达了任务:一是刘繇的儿子还在豫章郡,不知道朝廷对任命的豫章太守华歆待他们怎么样,所以要太史慈观察刘繇旧日部曲的动向;二是太史慈与刘繇同出东莱郡(刘繇为东莱牟平人,太史慈为东莱黄人),过去又曾经为他的手下,孙策因此命太史慈前往探视他的儿子,并将招降的意思透露给他的下属,如果他们愿意来就让他们来,如果不愿意就安抚他们;三是观察华歆在地方的统治情况,看邻近的庐陵、鄱阳两县(均为豫章郡所属剧县)的百姓是否亲附他。孙策同时还说,太史慈需要多少兵马,可以自行报数,随他所用。

  太史慈回答说:“慈有不赦之罪,将军量同桓、文,待遇过望。古人报生以死,期於尽节,没而后已。今并息兵,兵不宜多,将数十人,自足以往还也。”孙策做出这个决定后,左右都说太史慈这一去就不能回来了,有人认为太史慈和华歆是州里的大同乡(华歆是平原高唐人,两者同属青州),很可能会被华歆留下收为己用,还有人认为太史慈将从黄祖那里假道还乡。不管哪一种说法,大家都认为孙策让太史慈去是大大的失策。孙策表示:“诸君语皆非也,孤断之详矣。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勿复忧也。”孙策又说:“子义舍我,当复与谁?”在送太史慈的时候孙策与其把腕话别,问他多长时间能回来,太史慈说不会超过六十天。到了约定时间,太史慈果然如期而返,众人这才信服。太史慈并为孙策带来了豫章的消息,称华歆虽然有美好的德行(从后来杀伏后的举动看,也不见得如此,太史慈如此说,多半还是因为早年他与邴原、管宁等人游学积累下来的声名),但并非有筹略之才,目前没有别的办法,只是自守罢了。对于孙策最关注的庐陵县和鄱阳县,太史慈也分别得到了消息,丹杨郡有个叫僮芝的人在庐陵专擅大权,而且诈称自己被诏书立作太守。鄱阳县则做得更绝,当地民帅别立宗部,还派遣兵将把守边界,不接受华歆派遣的官员入境,并扬言以该地自立为郡,除非是东汉朝廷派遣真正的太守来才会出迎,言外之意是对华歆毫不认可。不仅如此,即使离豫章郡治所南昌县很近的海昬国(西汉为县,昌邑王刘贺废黜于此,东汉改为侯国,今江西永修)上缭壁,也有五六千户人家聚合为宗伍,只是为郡中提供租税和布匹,但是不承担郡中派遣的杂役,华歆即使下达命令也没有一个人肯去听从。太史慈并说,即便遇到这种情况,华歆也是束手无策,只有瞠目而视罢了。虽然陈寿在《三国志·华歆传》中记载了华歆此时的表现是“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但豫章郡地面广大,下辖二十一县及侯国,从太史慈的话中显然也能分析出华歆并不能掌控豫章郡全部,只是在近郊几县发号司令而已。孙策听太史慈这么一说,当时的表现便是拊掌大笑,知道华歆绝不是自己对手,于是欣然有定豫章之志。孙策进兵豫章时,华歆也知道用兵打仗非己所长,于是幅巾(汉末流行的一种裹头巾,即以缣全幅包头,王公大臣多以幅巾为雅素,士人亦以幅巾为尚,东汉时鲍永曾以幅巾出行)出迎,孙策也因为华歆是长者,没有难为他而待他以上宾之礼。

  日期:2017-01-17 12:09:02
  058

  孙策另有一次大惊的表情,与其母吴夫人有关。孙策手下有一个叫魏腾的功曹,其祖父为名列党锢八俊之一的河内太守魏朗,因为触犯了孙策而将被杀掉。孙策左右都熟悉他的性格,虽然心怀忧戚而又有所恐惧,但却无人敢来劝阻。吴夫人听说后倚靠大井对孙策说:“汝新造江南,其事未集,方当优贤礼士,舍过录功。魏功曹在公尽规,汝今日杀之,则明日人皆叛汝。吾不忍见祸之及,当先投此井中耳。”吴夫人不仅指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收揽人心聚合人才,更指明杀掉魏腾是失策之举,将会导致众心离散。孙策一方面是对吴夫人的话有所感悟,另一方面也真担心母亲会跳下井去,于是大惊失色,立刻就释放了魏腾。

  孙策另有一次愤怒的记载出自《搜神记》,与琅琊道士于吉有关。然而对于于吉,《江表传》给出了和《搜神记》截然不同的说法。《江表传》的记载是,于吉从琅琊郡寓居东方,在吴地往来传播道术,并且制作符水给乡人治病,当时的人多有尊奉他的。孙策曾经在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这时于吉穿着华丽的道袍出现了。他柱着一根拐杖,拐杖上用漆涂画,名为“仙人铧”。在孙策宴请的宾客之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于吉的追随者,这时候他们纷纷下楼前往迎拜,连掌管礼宾的官员呵斥都不顾。于吉的本意大概是想借这个集会在高层面前推广自己的道术,但如此情景无疑惹得孙策不快,他令人收治于吉。这些崇仰于吉的人纷纷派出妇女团游说孙策的母亲吴夫人,吴夫人就对孙策说:“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孙策说道:“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原来孙策是看到于吉在影响力上更胜于己,有碍于自己的统治才决定将他杀掉。这些顶礼膜拜的诸将仍然联名上书请求孙策能够赦免于吉,孙策就对他们说:“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于是下令斩杀于吉并悬首于市。这些迷信于吉的人仍然执迷不悟,声称于吉没死而是尸解了,并且继续祭祀求福。然而这则记载被裴松之指出有误,因为在西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按其中的记载,到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时候张津犹为交州牧,则张津死必在孙策之后(孙策卒于建安五年),孙策活着的时候肯定不会拿做例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