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13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禅诛杀李邈一事充分说明他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这自尊心因为长久被压抑而变得有几分扭曲,一旦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刺激到了他,只要条件合适他必定会作出反应。李邈在蜀汉朝廷上并非荷国之重的大臣,却还要对敏感人物诸葛亮指指点点,结果自讨苦吃,连性命都丢掉了。当然这也和他的兄弟过早去世有关:李朝卒于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李邵卒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以他们的才能若还在世,当也能做到尚书仆射或职权相当的官职,刘禅顾忌到他兄弟的身份,可能也不会骤下杀手。

  日期:2016-12-18 18:58:28
  029
  刘禅还有一个历史性的表情,这就是“乐不思蜀”。蜀汉灭亡之后,刘禅举家东迁,到达洛阳之后,掌管魏国朝政的司马昭宴请刘禅和蜀汉大臣,并命令蜀中歌伎表演助兴。蜀汉大臣们心怀故国,无不感怆,唯有刘禅嬉笑自若。看到刘禅的这个表现,司马昭对心腹贾充说道:“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并且说即使诸葛亮活着,也不能周全长久地辅佐他,更何况是姜维呢!贾充是个聪明人,但也是个讨巧的佞臣,闻言他立刻说:“如果不是这样,殿下(司马昭已因平蜀之功于该年三月己卯从晋公升为晋王)怎么能够吞并它呢?”

  数日后,司马昭问刘禅:“很是想念蜀地吧?”刘禅毫无心肝地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郤正听说刘禅的回答,对刘禅说:“如果晋王再问你这个问题,应该哭泣着回答说:‘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趁说这番话的时候闭上眼睛以表悲恸。”郤正的回答司马昭已知,故重问刘禅时刘禅对答如郤正所授,司马昭故意说道:“怎么那么像郤正所说的话呢?”刘禅本来闭着眼睛,乍惊之下开目而视:“正如您所说的。”司马昭左右人等尽皆失笑,从此司马昭知道刘禅乃一无知无识之辈,故不复忌惮。刘禅得以在险恶的环境下安度晚年,后于晋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卒于洛阳,谥曰思公。按《寰宇记》的说法,他被葬于芒山。关于刘禅此次表现,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这就是刘禅最真实的表现,从他小时候没有经受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又养于深宫,在当时那样一个环境下想要做出与内心想法不一致的表情是很困难的。另外一种说法恰恰相反,说刘禅就是一个出色的演员,凭着自己的高超演技骗过了司马昭和贾充等所有权贵。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真实呢?刘禅那年五十八岁,比司马昭还长四岁,就算他保养得法,在那个平均寿命短暂的时代他也绝对是个小老头了。如此年龄坐在一群陌生人中嬉笑自若,想想都会觉得滑稽。而在蜀汉亡国之前,他可是很不愿意投降的——他甚至想要跑到南中去,只是因为谯周的劝阻最终未能成行。这才不过短短数月,中间他还经历了投戈释甲,舆榇出降,爱子自戕,后来又被人看押着从成都迁徙到洛阳,这里面无论哪一样都不是愉快的经历,他的表情怎么会转换得这么快呢?个中原因值得三思。

  怎么来看刘禅的表情呢?刘禅活了六十五岁,一生的三分之二都是在皇帝任上。相比于他在位的年头,他的表情的确少的可怜,甚至比他父亲刘备还要少得多。这倒不是因为刘禅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其父之上,而是因为他的怠政:早些年有诸葛亮顶着,诸葛亮没了蒋琬继续支撑朝廷正常运转,直到蒋琬去世后刘禅才亲政,但没过几年他就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于是命令费祎开府,让他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政事。而费祎被刺杀后他更是委任陈祗和黄皓,直到蜀汉灭亡。刘禅处理政务的时间减少,则意味着他与大臣们接触的时间有限,可能被记录的表情自然要少。但刘禅也绝非无知无识的块然一物,从他在张嶷出征时的慨然流涕和对李邈的大怒来看,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爱憎和价值取向的君主,这一点和同时代的其他人并无二致。只不过他在位多年缺乏可以评说的政绩,相比于其他君主来说显得平庸而已。

  日期:2016-12-19 18:58:50
  030

  魏延
  在蜀汉的闪耀将星之中,魏延是功勋卓著、光彩夺目的一位,然而他最终却惨遭灭族大祸,令人扼腕。那么魏延有哪些被历史记录的表情呢?本文不妨做一梳理,或可对魏延的性格悲剧一窥端倪。
  魏延在蜀汉的建立过程中劳苦功高,入蜀时就因奋战有功而被提升为牙门将军,而刘备攻克汉中后思欲得重将镇守,当时关羽已经独当一面,董督荆州军务,因此众人的目光皆瞩目于元老集团中的另一位宿将张飞。张飞本人也对这一任命自信满满,觉得刘备必然会将这一重任交付自己。然而刘备经过思考,认为张飞虽然在机动作战中有专长(比如宕渠之战歼灭张郃深入巴地的军队),但张飞不恤下属,防守却非其所长(早年张飞就因为这个问题丢了下邳,后又因此而被部属所杀),因此启用的却是当时资历远不如张飞的魏延,并破格提升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并领汉中太守。这一人事任命大大超出了众将的心理预期,所以一军皆惊。为了让魏延能够展示所长,刘备特地在大会群臣时询问魏延方略。魏延回答得极有大将风范:“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概言之,如果敌我兵力悬殊,则当牢牢把守住汉中外围的诸处要点,利用汉中天然的地理屏障阻挡敌军前进,并在敌人兵疲力弱,进退失据时予敌人以重要杀伤。二十五年后的兴势之战,王平在汉中军力不满三万人(这其中还有部分为兵农合一的后备军团,并非全是一线作战部队)的不利条件下,派遣军队前据兴势,大败曹爽派出的曹魏大军,此即对魏延提出的汉中防守战略的实践,充分反应出了魏延高超的战略眼光。

  魏延具有如此军事才能,自然得到提拔重用,刘备称帝时魏延为镇北将军,刘禅即位封都亭侯。诸葛亮北伐时军中元老宿将凋零不少,因此魏延更是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建兴八年(公元230年)的阳溪之战中,魏延大破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统率的大军,魏延由此军功晋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并被封为南郑侯。南郑侯为县侯,这一封侯在蜀汉绝对是至高的荣誉。因为整个蜀汉历史之中,因军功而被封侯的不过九人,这一点我在《落日余晖》中已经讨论过,不妨引用文中的材料:蜀汉封县侯的年代顺序是:张飞西乡侯(公元221年封,下同),马超斄乡侯(公元221年),魏延南郑侯(公元230年),吴壹济阳侯(公元234年),姜维平襄侯(公元234年),王平安汉侯(公元237年),马岱陈仓侯(时间未知),吴班绵竹侯(时间未知)及句扶宕渠侯(公元247年)。吴班名位与族兄吴壹相亚,封侯不会早于吴壹,马岱的平北将军、陈仓侯是在魏延死后才获得的,因此可以肯定魏延是蜀汉第三位因军功封县侯的将领。而当时张飞、马超都已作古,所以魏延是蜀汉将领中唯一一位拥有县侯封爵的,连统率北伐大军的诸葛亮都没有这个待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