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5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在法正去世时,刘备哭得是最伤心的。这样可以被倚为柱石的股肱之才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像黄权投奔魏国之后,刘备可以用狐笃(马忠)之得来宽慰自己,关羽、张飞去后魏延、李严之才也差相可拟,唯有法正亡后无人可代,这个位置在刘备心目中永远被空了出来,刘备痛心之余,给法正谥号翼侯,这是他一生之中唯一给过谥号的大臣。心理学上认为,如果一个人在相处中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越多,可选择的替代对象越少,在离别时就会感到越痛苦。因此对于刘备这场连续数日的痛哭我们也就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刘备的叹息不多,见诸于史籍的记载仅有两次。

  第一次是为西川名将张任。刘备入川和刘璋撕破脸后,刘璋分遣张任、泠苞、刘璝、邓贤等到涪抵御刘备,这些人皆不敌刘备手下的黄忠、卓膺,都被打得大败,被迫退保绵竹。刘璋又派遣李严前来督绵竹诸军,参军则选用了自己的姻亲江夏人费观,这两人都是东州士,是刘焉刘璋父子赖以看家的心腹,结果李严睹势不利,直接投降了刘备,张任遂和刘璝退保雒城。雒城的主将是刘璋的儿子刘循,若是雒城不守则成都将直接暴露在刘备军队的攻击之下,刘璋虽然秉性暗弱,却并不糊涂,督令属下死保雒城。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张任悲壮地勒兵出屯雒城之外的雁桥,然而再次被刘备击败,并且不幸被生俘。刘备早就听说张任忠勇,更知道他是寒门出身的将领,若是能让他归降对日后稳定西川局势大有裨益。但是张任厉声说道:“老臣我一定不会侍奉两位主公。”刘备在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将他杀掉,并且为之叹息。(注:《资治通鉴》的说法与《益部耆旧杂记》不同,认为张任是战死的)刘璋属下的精英归顺刘备的原也不少,比如许靖、董和、黄权、李严、吴壹、费观、严颜等,但像张任这样引颈就戮的军事将领却是绝无仅有,难怪刘备也会一声叹息。

  日期:2016-11-30 18:27:39
  011
  另一次是对庞统而叹。庞统曾经做过周瑜的功曹,在刘备到吴地之时,周瑜曾经密劝孙权留下刘备。后来此事被刘备风闻,就向庞统求证真伪。庞统坦承确有其事,刘备因此而感慨叹息,并说:“我当时处境危急,因为对孙权有所相求(指联吴抗曹),所以才不得不去,差点不免于周瑜之手!天下的智谋之士,看法都几乎是相同的。想当初诸葛亮也劝我别去,我当时认为孙权的主要威胁来自北方,一定会依仗我为外援,所以决心前往而没有怀疑。回想起来这次真是险途,并非万全之策啊。”

  刘备高兴的时候不多,大致从史书上看,有悦、喜、笑这么三种,悦和喜表达的情感类似,但都稍微含蓄,笑就是直观的情绪表达了。
  刘备被记载为悦的情绪有三次,一次是为了廖化,表情是大悦,一次是与杨仪交谈,同样为大悦,还有一次则是在鲁肃前来劝说孙刘联盟之时,甚“欢悦”。
  廖化本来为关羽主簿,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后,廖化也成为东吴官员。但廖化不愿意投身孙权帐下,于是以诈死为名,身携老母昼夜西行,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生死大逃亡。这时刘备正好从川中出军东征,廖化在秭归与刘备相遇。刘备高兴的不只是廖化失而复得,事实上这时刘备帐下人才济济,以廖化之才还不到一线将领的位置,而且续后刘备也没有让他随军东征,而是任命他为吴汉边境的宜都太守(今湖北宜昌),刘备可能还认为廖化不远千里从远而归证明了荆州故地的人心向背,对自己东征因而充满了信心。想当初刘琮归降曹操时,他手下军队尚有不少主动从北军来归,如今自己身为继承汉室法统的天子,政治号召力更进一筹,那荆州将吏岂不是更应该望风归附?因此后面这一点恐怕才是刘备大悦的主因。

  因为杨仪的出色才能刘备同样大悦过。建安末年,曹操任命傅群为荆州刺史,襄阳人杨仪为傅群属下主簿,后来背叛傅群投降关羽,被任命为功曹。时刘备已经入主西川,关羽命令杨仪去刘备那里汇报工作情况。刘备与杨仪初次见面,谈论起对于军国计策、政治得失的见解,杨仪所言甚得刘备之心,刘备大为高兴,就将杨仪留在自己身边担任左将军兵曹掾(刘备当时的官方职务为左将军)。刘备为汉中王时杨仪被任命为尚书。法正死后刘巴为尚书令,是杨仪的上司,两人因为不合,杨仪就被左迁为有名无实的弘农太守。但等到诸葛亮掌握大权后,杨仪再次获得重用,先后跟随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又参与历次北伐,对于筹办粮谷、节度军戎一类事他轻轻松松便能了结,是诸葛亮倚重的左右手。不过因为他性格褊狭,诸葛亮最终没有推荐他继任。其实从这一系列的表现就可以推知杨仪确有真才实干,难怪刘备和他一番谈论之后便要大悦了。

  日期:2016-12-01 18:23:03
  012

  另外一次和鲁肃的到访有关。刘表死后,鲁肃向孙权说出了心中的谋划:他一方面肯定了荆州的重要战略价值,并指出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素来不睦,各在军中有自己的小圈子,另一方面刘备作为客卿不能受刘表重用,这都是荆州当时存在的客观情况。据此鲁肃提出了两条对策:若刘备能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和平共处,则应该与他同结盟好;若他们之间相互离违,则应该更作谋划。当年鲁肃一见孙权,即提出了“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的战略规划,极得孙权欢心,就是重臣张昭百般毁谤孙权也并不在意。

  此时孙权听从了鲁肃的建议,于是委派鲁肃作为吊丧使者前往荆州。鲁肃到夏口(今湖北武汉)时曹操已南向荆州,因此昼夜赶路,等到了南郡(郡治江陵)的时候刘琮投降曹操,刘备这时张皇无措,正准备南渡长江。鲁肃在当阳长阪(今荆门市西南郊掇刀石街道境内)遇到刘备,并陈说江东形势,劝告孙刘联合。以刘备当时的兵力,即使加上刘琦也万难抵挡曹操的雷霆攻势,说危若累卵并不夸张,现在有孙权为其背书,虽然孙权实力并不强大,但也能提供三万人左右的机动兵力,二者相叠足可以与曹操一战,刘备自然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表现在面部就是“欢悦”。

  刘备的喜有两次,都是因为人才的归附。
  第一次是为马超。马超在关陇与韩遂等十路军阀起兵后,被曹操离间而败,马超后虽又在陇上大展神威,然又被杨阜、姜叙等人击败,不得已归降张鲁。张鲁本来对马超甚有好感,甚至还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因为受人挑拨,最终此事不了了之。而张鲁的大将杨白等人妒贤嫉能,想要谋害马超,马超于是从武都逃奔氐中,并因李恢之请,密书向刘备请降。刘备这时正在围攻成都,听说马超要来,立刻高兴地说:“我得到益州了!”因为马超并无军队随从,刘备为增加声势,特意拨给马超部分兵马,并叫他屯兵成都城北。当时成都吏民虽然都愿意死战,城中也还有三万精兵和可支一年的粮草,但西凉名将马超的到来还是让城中大为震恐,马超来到之后不到一旬而成都城被攻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