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的轮回传说集锦》
第4节

作者: 龙啸九天深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宛如大人口气地质问禅师。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龙象,佛门法器,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
  日期:2016-11-14 16:07:00
  5、苏东坡
  元丰七年四月,苏东坡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还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苏辙抚掌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现在已经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见面。三人非常高兴,一路小跑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大家一算此事过去五十年了,而苏东坡现在正好四十九岁。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

  苏东坡总是喜欢穿僧衣,这可能这是前世因缘所致。宋哲宗曾经问内侍陈衍:“苏东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么衣服?”陈衍说:“是僧衣。”哲宗笑之。
  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苏东坡环视后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象都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这五戒和尚又是何人呢?据说他一目失明,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为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了苟且之事,犯了**之戒,结果事情被已经有神通的明悟和尚看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已经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谤佛谤僧,这样可能就永无出头之日了,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到了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就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苏东坡刚开始时真的不信佛法,醉心功名,但佛印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左右,苦心劝化点悟于他。自身的亲身遭遇,加上佛印的不断劝化点悟,苏东坡终于醒悟,不但深信因果轮回之说,而且崇信佛法,潜心修炼。

  有一年,苏东坡与黄庭坚(就是上文的黄山谷)一起去拜见一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苏东坡点头不语,黄庭坚却根本不相信。老者对他说:“你到涪陵时就会有人告诉你。”黄庭坚认为涪陵是被贬的官员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么会去呢?
  后来他果然被贬到了涪陵。在这里,他几次梦到一位女子,向他亲口叙述前身的经历。她自称经常诵念《法华经》,只愿再生变为男子,而且要变成一位名扬天下的男子。显然,她的愿望实现了。她还点出了黄庭坚的一个秘密,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私——“狐臭”。照这女子说来,庭坚有此毛病,是有因果的。这女子说:“某所葬棺朽,为蚁穴居于两腋之下,故有此苦。”原来是这一窝蚂蚁害的。要想除去这毛病,也不难。只要找到这女子的墓,打开墓穴,“除去蚁聚”,那种难言之“隐”便可立刻消除。庭坚依言照办,果然,“腋气不药而除”。

  日期:2016-11-14 16:39:00
  6、钱钟书
  杨绛所做之后序-----他的童年,我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杨绛写钱钟书幼年非常迟钝,在家经常遭受严厉家长的责打。他的堂兄,还有父亲,都是很有学问的封建家长。家教本来应该束缚到钱钟书天生的奇思妙想。好在他从小跟大伯一起生活。大伯是个非常随意、悠闲的长辈。我记得书里描写钱钟书小时候总穿大伯一双又大又蠢的钉鞋,雨天,他抓些青蛙放在里面玩耍……因为钱钟书从小吃了疯傻乳娘的奶,故理所当然沾染上奶娘的痴气-------而我则认为,这种从心底迸发出来的真正痴气,才是人们常说的 藏锋露拙、大智若愚!我想大喊一声!文曲星下凡来,都是带着痴气的!

  记得最清楚的是钱钟书小时候夏日午后别人午睡他在房间里玩儿他最爱的游戏,叫做 石屋里的和尚。就是一个人坐在蚊帐里头上披个布单。他自己每每玩儿得不亦乐乎……当然好玩。我能明白其中的乐趣。石屋里的和尚。闭上眼,他就到了另外一个曼妙的地方……
  这TMD上辈子如果不是和尚,打死我也不信,这就是上辈子带来的习惯,话说我也有。
  日期:2016-11-14 17:01:00
  7、岳飞,徐达
  朱国桢,明朝人,曾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等职。他的《涌幢小品》用笔严谨,是可信的。
  安陆州原有一座岳飞庙,年久失修,逐渐毁坏。明万历年间,守备杜正茂创议重修。破土动工后,发现地下有许多整齐的石块,取出来建筑围墙,恰好够用。最后又发现一块大石碑,用水洗净后,光彩照人。仔细观察,石碑里面有许多人影,其中有一位高大富态的人,在众人的簇佣之下,向远方走去。一整天都是这样。围观的人齐声欢呼,都认为是岳飞显灵现形。 
  到了晚上,杜正茂守备特意派士兵守护这块石碑。忽然看见“一伟丈夫”从石碑中跃出,“骑白马,冉冉乘云而上,从者数百,遥见天门开”,出来一位身穿王公礼服的人,把他们迎接了进去。在周围守护石碑的人,吓得伏在地上,不敢出声。天亮以后,再看那石碑,里面的人影全无,却有一首诗写在上面:“北伐随明主,南征拜上公。黄龙已尽醉,长侍大明宫。”当时有一秀才在旁边观看,记下了这首诗。过了一会儿,大雨如注,将碑上的诗,冲刷干净。 

  朱国桢的文章说,徐达出生时,他的家长梦见岳飞到家中来说:“我当受汝家供奉。”朱国桢认为:“岳武穆在我朝,殆再转世矣!”
  徐达(1332-1385),字鹏举,明初名将,被视为朱元璋的“韩信”。徐达有谋略,行军持重,纪律严明,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累建奇功。不但战功卓绝,而且品德高尚。平时,他与士卒同甘共苦,打起仗来,冲锋在前。他不贪财、不贪色,沉稳大度,少言寡语,一心一意为朱元璋效命,对军中朝中大事,从来也不说长道短,更不参与大臣之中的派系之争。任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