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已泪流满面,也有些人却忍俊不禁,更有些人是苦笑不得,而我却感慨万千,因为豫让虽已远去两千多年,但从他身上散发的光和热却长留人间。(待续)
日期:2016-10-15 21:59:06
一、用真心才能换真心。人是讲感情的动物。豫让以前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可那两家主子有眼无珠,一直没重视他,对他漠不关心,所以豫让对他们的感情也是很淡的,死了就死了,谈何报答?而后来当他投靠智伯后,智伯对他特别喜欢。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原话是“甚尊宠之”,什么意思?本来“宠”就是过分的喜爱,那么“甚尊宠”就是特别特别的尊敬和喜爱。由此看出豫让真是找到了他的伯乐,找到了他的知己,投对了主子。虽然我们在第三节说过智伯是个有才无德的人,可在这件事上他却做得出奇的好,这也自然让豫让感恩戴德如同对待生身父母一般。所以才有后来的他不惜摧残身体、牺牲生命代价来为智伯报仇雪恨。
在人与人交往中,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如何对待你;同理,在官场上,你如何对待下属,下属也如何对待你。可现实生活中总不乏有些领导喜欢摆官架子,习惯以权压人,动不动对下属呼来喝去,连批带骂,甚至不把下属当人看。下属虽然当时迫于你权势不和你顶撞,不与你反驳和争辩,但内心早已记恨,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一旦有朝一日你不小心从高位跌落下来,权力不在,他们必会加倍奉还你,必会落井下石,让你“死得很惨”。相反,你如果平时对下属好,下属有困难你替他们想尽千方百计解决,下属有病你为他嘘寒问暖寻医问药,下属自然也会记住你。在你危难时刻他们也会挺身而出竭尽全力帮助你,甚至为你赴汤蹈火,舍生忘死!正如豫让那样,为你毁容、为你送死,也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总而言之一句话,用真心才能换真心。
二、忠心不二,至死不渝。其实豫让留给世人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他的忠心不二。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人要懂得感恩,这点没错。因为智伯对豫让有“甚尊宠”之恩,所以豫让自然为他报仇雪恨,也是合情合理。可当他进行了第一次刺杀后,虽没成功但也险些丧命,这已算是报答智瑶的大恩了,这时大可就此放弃,即便不投靠赵襄子,也可以另谋出路。然而他选择的是继续刺杀,足见其对智伯的忠心耿耿。后来在第二刺杀时,豫让又没有成功。据《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豫让临死前对赵襄子说:“古人说贤明的君主不应该埋没别人的好处,忠直的臣子应该为道义献身。上次您宽赦了我,天下没有人不称赞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也理所当然地该死,但我最后请求在您的衣服上砍几刀,这样也就算是让我报了仇,我也死而无憾了。我本来不敢提这个要求,只是大胆地向您说说我的想法。”赵襄子听了大受感动,就脱下华贵的衣服,让人递给了他。豫让拔出剑跳起来,一连向衣服砍几下,说:“这样我就有脸到地下去见智伯了!”说罢自刎而死。豫让死的那天,赵国有正义感的人们听了,都为他流出了眼泪。每读到这里我总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八年抗战和十年内战中,我们***人为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存亡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场景;就不由得想起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散去十三年了,可是直到今天仍然时不时有伊拉克军民身捆着丨炸丨药义无反顾地冲向美国人。豫让的死,***人的英勇献身,伊拉克人民的同归于尽,无不显示出了他们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他们的忠诚。每每想到这里,总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总有一种液体滑落脸颊,是震撼?是敬佩?还是怜惜?分不清,道不明!
三、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在豫让身上还有个优秀品质就是他的执着。在他第一次刺杀失败后,换作常人,既然赵襄子已经赦免了自己,不说感恩戴德恩,至少也不能再忍心杀他了,大都会放弃。可豫让仍然一条道走到黑,甚至把身体摧残的不像人样,足见他的决心和执着。在第二次刺杀被抓住后,豫让知道自己必死,可仍旧请求赵襄子刺一下衣服,后才自杀,这些无不体现了他义无反顾地精神。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说的是人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天下没有干不成的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有些人每每遇到困难就逃避,遇到挫折就放弃,遇到失败就自暴自弃,这样如何能担当大任?如何能赢得领导的信任?如何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虽败犹荣,感天动地。豫让虽然两次刺杀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还付出了生命,然而,在我看来他没有败,他是胜利的,因为他成就了千古美谈,他为后世做了一个楷模,让人懂得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执着。当然也许有人会说他是愚忠,智伯品质这么低劣,说白了就是个混蛋,为这样的主子糟蹋了身体付出了生命太不值得,甚至还有人说他的死比鸿毛还轻。可是我想问问大家,如果一个父亲是个坏人,甚至是个罪大恶极的人,作为这父亲的儿女就不该尽孝了吗?就不该尽儿女的本分了吗?他是他的问题,你是你的问题,他行恶事自有法律来惩治,而你不尽孝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这是两码事。当然还有人说豫让太傻太彪,不知道迂回,死脑筋。我想问问大家,现在社会里,有钱便是娘,有权便是爹,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还少吗?他们是明智的吗?他们是可爱的吗?他们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正因如此,后人在豫让刺杀赵襄子的桥上刻上了几个字,叫做“豫让桥”,就是用来警示后人的!
豫让虽然死了,但是他还活着,他忠诚的品质时刻警示着世人,不管对党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领导对亲人对朋友,人只要有了这份忠诚的品质,他就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不惧千难万险的人,一个无敌于天下的人,一个能成大事的人!
读到这里,也许大家正沉浸在深深的感动或悲痛中而不能自拔。接下来我们将讲一个让大家心情舒畅的故事,请看下节《人低为王》。
日期:2016-10-17 17:46:56
人低为王
———通鉴扶君上青云(六)
张
也许大家还停留在上节豫让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报仇场面而不能自拔,今天我们调节一下气氛,让大家心情舒畅些,来个低调点的故事。这故事的主人公叫魏斯,是我们第三节提到的魏桓子的孙子,即魏文侯。这个人生平我简要介绍一下,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姓姬,魏氏,名斯,又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继魏桓子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王与各国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dí)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正是靠这些文臣武将为他后来的治国理政和首霸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魏文候性格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