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扶君上青云》
第2节

作者: 正行天下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赵简子立储一事上,无恤对他父王不仅态度端正,对老人家的话高度重视,而且在平时生活工作中注重了每个细节,养成了凡事都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所以最终他成功的被立为储君,为以后的人生舞台奠定了政治基础。由此我们看出赵简子立储不仅是以德服人更是以德用人的典范。
  那么就有人要问了,自古以来选贤任能要求德才兼备,你这仅仅是以德选人,为何不以才选人呢?如果以才选人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个请大家思考,我将在第二节和大家一起分享另一个故事,敬请期待。
  日期:2016-10-12 19:32:06
  德才兼备 万事俱备
  ————通鉴扶君上青云(二)
  张玮
  上一节我们谈到赵简子用人是“以德选人”,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个“以才选人”的故事:智宣子立后。

  有一天晋国的智宣子对家臣智果说:“我现在要从三个儿子里选一个做我的接班人,你给我看看哪个合适呀?”这时智果刚要说话,宣子又对他诡秘一笑补充了一句:“你觉得我的瑶儿如何?”智果一想:“主公这是啥意思?这不明摆着让我推荐智瑶吗?可选接班人是关系江山社稷安危的大事,可不能稀里马虎随便抓一个上来就OK了,所以我这次就不拍马屁了,还是说句公道话吧!”想到这里,智果严肃地说:“智瑶这孩子有五个优点”,宣子一听就乐了,急忙催促智国“你快说,有哪五个优点?”智果继续说:“第一个优点身材高大头发乌黑亮泽看上去玉树临风,第二个骑马射箭样样精通算得上武功盖世,第三个是能唱能跳堪称才艺双全,第四个舞文弄墨堪称绝世无双,第五个是勇敢果断可以说是雷厉风行”这时的宣子正乐地频频点头并双眼迷成了一条线。突然智果来了个“但是”,吓了宣子一跳,犹如梦中警醒,智果继续说:“不过这孩子还有一个缺点,不如智宵,那就是不仁义不厚道,具体干了哪些不仁不义的事?这个你懂得!我只想说如果他依仗那五个优点驾驭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事,时间一长,谁还喜欢和他一起上班一起工作呀!如果真要让这孩子接你的班,我敢打赌晋国一定会完……”,还没等智果说完,智宣子已火冒三丈,破口大骂“混蛋!你是不是傻呀?他有五个优点,只有一个缺点,五减一等于四,还有四个优点,这你都不识数吗?你数学及格吗?”当时就把智果整蒙了,感觉主公说得仿佛有点道理。可他再想反驳时,一个巴掌已狠狠地打在了自己的脸上,顿时眼冒金星,满脸火辣辣得疼,嘴角还有咸咸的液体流出。“你给我闭嘴,这里我是老大,我说了算,我说啥就是啥,这事就按我说的定了!”宣子怒吼完,背着手挺着啤酒肚,气冲冲地走出了门外,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智果看着主公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俺刚才不是想跟你争辩,只想说,俺老了,脑子糊涂了,俺要告老还乡”。智果当晚便卷着铺盖离开了智氏家族,改名换姓成为辅氏。

  当然司马迁在记述此事时要考虑方方面面因素,记述自然很简洁,原文:“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后来的事实证明,智宣子这次用人是相当失败的,那么究智宣子败在何处呢?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唯才是举,并不可取。在三国时期,魏国首领曹操曾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导向,就是无论什么样的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有才能就可以被举荐做官,言外之意就是哪怕品行不好的也可以考虑。说实话,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这一招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很多能人志士不远千里投奔曹操而来,齐聚在了曹操的麾下,为曹操后来平定战乱、建立魏国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但同时也埋下了深深地隐患,许多人名义为曹操办事,实则毫无忠诚度,诸如魏种和徐庶等人,我们常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还有很多深受曹公大恩,在魏国后期却为了自己荣华富贵,背叛曹操成了为其他诸侯卖命的人,如郭淮、孙礼之流;还有在朝中排除异己,导致崔琰、毛阶等人蒙受了不白之冤;甚至到了魏国稳定时期,这一政策更是积怨深重,直接加速了魏国的灭亡。由此可以看出“唯才是举”并不是什么好招,可能短时间能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却会后患无穷,得不偿失,说白了,唯才是举,并不可取!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智宣子立后一事也犯了同样的错误,《通鉴》借智果之口道出了智瑶有五个优点,一是长得帅,二是力气大,三是才艺好,四是会写作,五是很果断,总起来一句话,这孩子能力很强,可就是有一点不厚道,品行不好。设想如果智瑶生活在现代社会,既高富帅,又文武双全,想必很受姑娘们青睐;但可惜的是,他生错了年代,更遗憾的是,他选错了职业,走上了政治生涯。正如智果所说的那样:“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历史最终也证实了智果的预言,后来的智瑶发扬跋扈,贪得无厌,到处侵吞别人领地,最终被三家联合起来灭掉了。通过智宣子用人的悲剧我们不难看出,选人用人不是只看长相帅不帅,有没有才华、有没有能力,而要先看看这人品行如何,看看是不是忠厚善良,是不是诚实守信,是不是深得民心,等等,所以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或做官先做人,就是这个理。

  日期:2016-10-12 20:47:58

  有德无才,等于废材。刚才,我们说到重用有才无德的人并不可取,可是有人就问了,如果有德无才的人就可以用吗?单纯做人做得好或者说那些所谓的老好人都可以做官吗?答案当然否定的,有德无才也不行,没有可用之处,就等于废材,这在历史上是有深刻教训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一个有德无才的典范。宋和楚打仗的时候,两军在河边驻扎,当时楚强宋弱,宋襄公底下的谋士公孙固说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兵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 ”宋襄公就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 “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到了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天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后来等到楚军过了河结果将宋襄公打的落花流水,他本人也被俘虏。纵观宋襄公一生,年少时便有让贤之名,之后更有仗义助齐之功享誉于诸侯,本是品行不错的人物,然而却因缺少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表面上仁义之至,实际上迂腐可笑,最后只能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说到底,这正是有德无才惹的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