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weijohn 战法(小散的福音,高手的法宝)》
第25节

作者: guoweijohn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个股的出场点,不一定要用MACD高位二次死叉。。。
  最好别用。

  也就是:
  个股来说,入场点可以用低位二次金叉,出场点不要用。。
  
日期:2009-11-14 14:03:50

  虽然个股出场点不能看高位二次死叉,但是中国平安是大盘的发动机,基本上可以很好的反映大盘,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
  日线MACD二次死叉
  
日期:2009-11-14 14:11:38

  现在我来说一下让大家最牵肠挂肚的均线形态很好的时候防止踏空的方法,这种方法必须用在日线MACD中。其他的周期千万不要用

  如果低位二次金叉的有效性是90%,那么下面介绍的防止踏空的方法的有效性是65%,所以,你一定记住不要轻易满仓,分天、分批加入。
  那就是。。。。。。。咋没人顶啊。
  
日期:2009-11-14 14:13:04

  现在我来说一下让大家最牵肠挂肚的均线形态很好的时候防止踏空的方法,这种方法必须用在日线MACD中。其他的周期千万不要用

  如果低位二次金叉的有效性是90%,那么下面介绍的防止踏空的方法的有效性是65%,所以,你一定记住不要轻易满仓,分天、分批加入。
  那就是。。。。。。。咋没人顶啊。
  
日期:2009-11-14 14:53:44

  我还是先声明一下使用防止踏空的先决条件
  1、使用在日线的MACD中
  2、成功率65%
  3、分批加仓。
  下面一个图我清晰的做出了入场->出场->踏空->防止踏空方法生效,开始加仓->出场,的整个过程,希望大家能理解
  (1)其实在4月29和5月27的入场点,是满足30分钟低位二次金叉的
  (2)同时这个绿柱子的缩短,也可以视为小浪。。

  在均线多头的时候,上面2个条件,满足任何一个都可以。如果2者都满足,那么就可以满仓了
  
日期:2009-11-14 15:01:47

  我的请假时间快到了,最后一种防止踏空的方法:
  其实上面的那种防止踏空的方法是绿柱子变短,还有一种:
  如果没有30分钟二次金叉,那么在日线MACD的红柱由很短又变长,也可以分批加仓,但是不要满仓,一般最多7成。
  所有的入场中,只有当满足低位二次金叉的入场才是可以分批,分天满仓的 。
  
日期:2009-11-14 15:07:06

  其实对于均线多头排列的牛市来说,在日线高位二次死叉,出场以后,60分钟的低位二次金叉很少,但是30分钟的低位二次金叉倒是很多啊。。。
  耐的住寂寞的,才会抓到最安全的机会。
  牛市在利用日线高位二次死叉出场以后,最怕的就是踏空,总结一下上面的几种方法防止踏空的:
  1、60分钟MACD低位二次金叉(不太容易)
  2、30分钟MACD低位二次金叉(很多时候)

  3、日线MACD绿线变短(很多时候对应的是30分钟二次金叉,如果是,就可以分批满仓)
  4.日线MACD红柱由很短突然变长(也可能遇不到30分钟二次金叉,但是可以分批,分天加仓到7成)
  本次剩余了一部分仓位,加仓的机会可能就是等待MACD红柱在由很小的时候突然变长。。
  现在给了4重保险。。。你还害怕踏空么?(注意每种情况的可靠度和加仓程度)
  
日期:2009-11-14 15:08:41

  我周一,周二不能动,大家按照我上面说的方法操作。

  我觉得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慢慢理解,会让你们印象更加深刻。
  
日期:2009-11-14 15:10:15

  大家,再见!
  下周三可能可以动了。

  下周末出来。。。我争取好好改造。。早日出来
  我不在的时候,大家互相转帖我上面的防止踏空提醒,谢谢!
  
日期:2009-11-14 15:20:40

  占sf的同志需要的公式已经发过去了。
  如果邮箱地址错误的,可能就收不到,如果收不到的,请再次给我站内发消息。
  
日期:2009-11-14 15:27:55

  记住,上面第四个防止踏空的方法的
  前提必须是均线很好的时候
  其他他时候,不要用这种日线MACD突然变长的方法
  
日期:2009-11-14 15:35:52

  作者:啥都不是啊 回复日期:2009-11-14 15:28:11 
  楼主的MACD战法研判大盘很不错 用的好的话 绝对有50%以上的准确率
  ==========================
  50%。。。。呵呵
  那不如去看周易高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