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28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0-12 09:23:40
  第七章 武王“好文”
  刚刚成为周室最高领导人的姬发将如何应对帝辛声势浩大的“大阅”?
  帝辛大阅兵的动静或许太大了,地动山摇,当年峣山就发生地震,所谓“峣山崩”。峣山在陕西,帝辛在河南,按说这是陕西发生地震,分明是姬发的凶兆才是,可后世愣是把这个天灾换算到帝辛头上。帝辛没有学习大禹对周境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算是很人道了,姬发该庆幸才是。
  “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看起来姬发很是威风,可这其实是姬发奉帝辛之命而行。当时帝辛也正在东黎用兵,久攻难下,这才让姬发出兵增援。看来帝辛的大阅兵起到效果了,“拥有三分之二”强的姬发愣是听从“三分之一”弱的帝辛号召,真是奇哉怪哉。
  黎国,尤其是山东的黎国,帝辛非常伤脑筋。四十年前他在那里打猎,惹了一场和东夷的国际纠纷,招致舆论包括《殷本纪》在内的一致批评,黎国自此之后一直就没消停过。黎国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蚩尤,历史出过一位音乐奇才后夔。它本身的力量并不算很强,难搞的是它跟东九夷在地理和利益关系上盘根错节,要动它就和东九夷接上梁子,所以才有“商纣为黎之蒐,东夷叛之”之说。
  帝辛腾不出手来料理东夷,于是便假姬发之手行之。这是一箭双雕的战略,无论姬发输赢,帝辛都稳赚不赔,等水搅浑了,他就可以摸鱼了。帝辛后来扫平东夷,姬发功不可没。帝辛之所以不动姬发,并非怕他,而是需要他,就像文丁需要季历一样。姬发伐黎乃奉旨而伐,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周室当时不可能拥有天下三分有二,有那样绝对的优势,他怎么可能对三分之一的殷商言听计从吗?姬发跟他父亲姬昌表面上一直都很听话,所以我说这爷俩是装孙子的典范。(八十三)

  日期:2016-10-14 10:15:18
  打黎国风险极高,姬发并不想冒这个险,不得已而为之,居然打赢了。姬发深知东夷那块地方有多凶险,所以得天下后,便把大周的两张王牌插在昔日东夷所在地,周公旦封于鲁,姜先生太公望封于齐,齐鲁诞生了,东夷从此消亡,就像死于大禹之手的三苗、亡于河亶甲之手的蓝夷。那场胜利意味深长,商朝固然从中得益,它是平定东夷的前奏,但最大的受益人是姬发。因为此战,周室不仅声望大增,实力也大增。《殷本纪》特别提及此次战事在殷商引起恐慌,可见那是不同寻常的事件。

  四十七年,一位比大夫辛甲官位更高的内史向挚叛商而去,投奔姬发(“内史向挚出奔周。”)内史的权力很大,《周礼》称是春官宗伯的属官,“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仅次于相。《吕氏春秋》把向挚拔高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高度:“向挚处乎商而商灭,处乎周而周王”。商亡、周兴都和向挚休戚相关,这个法螺吹大发了,“四友”或“五臣”肯定不同意,姜子牙也不会同意,妲己都不同意:不是公认小妮子偶才是商朝灭亡的母鸡吗?姜子牙和妲己在向挚事件上达成共识:凭啥让一个内史抢去我们的风头?要知道俺们一个是精英,一个是妖精!

  帝辛四十八年,又一凶兆或祥瑞出现了:“夷羊见”,或凶或吉,取决于你站的角度。名词解释:夷羊是什么羊?事实上它不是来自夷族的羊,不但不是羊,而且和任何动物都没关系,因为它是神兽,样子可以参考草泥马。东吴第一史家韦昭注:”夷羊,神兽”,高诱给夷羊升格成:“夷羊,土神”。夷羊比赤乌还要莫名其妙,按《国语�6�1周语上》:“ 商之兴也, 梼杌次于丕山 ;其亡也,夷羊在 牧 ”,高诱也说:“殷商之将亡,见于商郊牧野之地”,颛顼的妖怪儿子梼杌反倒成了吉祥物,上哪说理去?总而言之,夷羊的“适时”出现是为了告诉后人,殷商必亡,大周必兴,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史书都是事后写的,所以要”预测”或者添加什么应景物事毫无技术难度。(八十四)

  日期:2016-10-15 10:38:55
  夷羊现身后,太阳两兄弟又并肩出来溜达(“二日并出”)。从尧时的十日、胤甲八年的十日、履癸二十九年的三日,再到帝辛四十八年的二日,太阳家族减员严重,幸甚。我好奇的是,这两太阳难道被植入电脑芯片,只晒帝辛不照姬发吗?反正这两人都不是被热死的就是了。
  在夷羊和双日闪亮登场之后,姬发现身于孟津(或盟津)。《竹书》记载:“五十一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盟津而还”,此说和其他史料吻合,但是语焉不详,转折得太快,让人摸不着头脑。
  孟津在河南,姬发大冬天里从陕西东进渡黄河抵孟津,为什么又原路返回?难道他在冬季大练兵,搞渡河演习吗?
  我们猜对了,姬发真的是在练兵。《周本纪》对此说得颇为详细,姬发在位第九年,他先去毕国祭奠他爹。关于毕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姬昌当年强行霸占的毕国,另一是指姬昌苦心经营的程邑,二者都是被姬昌打下来的臣属国,没啥区别,它们在国破之日,国名于它们已经失去了意义,反正它们再也没有复兴过。总之,姬发在毕或程举行缅怀先父的活动之后,也学帝辛搞了次大阅兵,一路演习到孟津,所谓“东观兵,至于盟津”。

  姬发的阅兵和帝辛的阅兵动机完全不同,后者是吓唬,前者则是实战演习,而且那次“东观”,差点就演变成“东决”。姬发完全是一副为父复仇的架势,随军带着木制的文王牌位,自称“太子发”。这个自称实际上等同于宣战,周侯升格为周王或者周天子,那就意味着帝辛必须让位。一山不容二虎,天下怎能有二王?姬发表示他是奉先王的名义发动正义战争,并不是他自己独断专行。(“武王自称太子发,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专。”)看来是文王托梦给姬发的,因为据我们所知,文王在世时,并未和商决裂,而且晚年一直在一直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辟雍和灵台颐养天年,再说姬昌也非受迫害而死,相反,他倒是很有可能是爽死的。据说他活到九十六岁,阅尽人间春色之后,他就到天上看风景去了。(八十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