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52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1 23:36:57
  伏允逃跑技能越发炉火纯青,在这场战役中,它成功逃出了唐兵的追击。但老婆孩子没能跟上他,全部被俘。
  而唐军的收获也不小,获杂畜二十万,而此前的段志玄才抢了区区二万头。这也证明契苾何力判断是正确的,伏允确实保存了大量的实力。真的是“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过十来天,伏允带走的千余骑,越跑人越少,仅剩不多的骑兵,厌倦了逃跑,厌倦了担惊受怕,也厌倦伏允给他们的希望。伏允说教变的越来越空洞,他给的希望也让人怀疑起来。
  这次不是隋炀帝时代的教训一番,而是要把吐谷浑人,往死里弄。
  唐兵带着赶尽杀绝的凶狠,不把伏允逮到,他们真的会天涯海角的满地球的追着跑。这种无法逃脱的绝望,漫延在跟随伏允的骑兵当中。在他们当初躲上一阵子,汉人自动褪去期望中,与现实没玩没了逃跑的巨大落差下,人人透漏着和平主义的倾向-投降。
  伏允不同意这个观点。
  遭到拒绝的部下,杀死了伏允。
  不断逃跑的轮回,停止了。
  厌倦,消失了。
  日期:2017-08-21 23:37:28
  伏允先生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然后变成什么也不剩,并还搭上自己的一条老命,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用以卵击石的大无畏精神,活生生的把自己玩死了。
  唐封伏允的儿子慕容顺(此人跟他爹不和)为西平郡王,吐谷浑变成了唐的附属,算是彻底安稳了。
  不打不服,直打到你服为止,这就是唐初的基本国策。
  5、争功
  战后,军队还没离开青海,朝廷派了特使,前来慰问,顺便评功,便于将来朝廷封赏。

  大帐内,特使端居上坐,诸将北面视之。
  大家拿出了浑身的劲,唾沫横飞,极力往自己身上贴光,将自己遇到的危险极力夸大,将自己杀死的敌人能四入,也不能五舍。
  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将别人的功劳张冠李戴,就不对了。
  前面提到的薛万均胡诌,就发生在这时。
  回顾事情经过,薛万均的最初建议,真的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他说太危险,不应追击,结果追击后大胜,这让他自己的面子上挂不住,被诸将当成一个笑话。

  他最恨谁?
  日期:2017-08-21 23:37:58
  那个提出正确意见的人-契苾何力。正是因为他的正确,才显出自己的愚蠢。
  薛万均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小事失职获罪,结果忧愤气死了。可知,此人倍儿好面。他为了掰回面子,将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并且极力诋毁契苾何力,认为对方是个胡人,掀不起什么风浪。

  我们说过,契苾何力是个实在人,一听这话,气的当场就炸了肺,怒气直上云霄,契苾何力无视特使的存在,什么也不顾,直接拔刀砍向薛万均。
  老子今天豁出去了,先砍了你个狗日的。
  好歹还救过你们兄弟俩的命,怎能厚颜无耻到这地步!
  幸亏诸将拉住了契苾何力,你可以想象当时的画面,有抱大腿的,有抱腰的,抢刀的,扣住胳膊的,死死的抓住契苾何力,才没有酿成一起流血事件。

  而站在一旁的薛万均,看傻了眼,没想到这个胡人这么的血性。
  这等不和谐的事情,传到李世民的耳朵,知道真相后,准备将授予薛万均的左屯卫大将军职位,授予契苾何力。
  但契苾何力拒绝了,他认为如果这样做,外界以为皇帝会重胡轻汉,这会导致更多的胡人,诬告汉人求利。
  日期:2017-08-21 23:38:26
  身为一个胡人,能说出这样让人心服口服话,契苾何力的情商也不低。
  李世民喜欢用实在人,而契苾何力以德报怨的高尚情操,赢得了李世民的重视。李世民直接将最重要的玄武门,让他宿卫,并让契苾何力娶了宗室女,尤其是后者,好多藩属国王,死皮赖脸的求上一辈子,宁愿花上天价的聘礼,李世民也不嫁。
  只能说明李世民,眼光老道,看出契苾何力忠勇气性,不遗余力的重用他。
  从后来看,契苾何力基本上参加了所有太宗、高宗朝的对外战争(除了征东突厥外),讨吐谷浑,平高昌,击龟兹、薛延陀、西突厥,抚铁勒九姓,灭高句丽,哪次都有他的身影。
  这个人一生都对李世民忠心耿耿,被薛延陀俘虏的时候,割左耳明志,誓死不降,李世民死的时候,以刀划面,准备殉葬,追随太宗而去,但被高宗禁止。677年,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做到镇军大将军、凉国公二品的高官。
  人们都渴望被别人认可,对于契苾何力,李世民就是那个人。
  士为知己者死。
  历史从来不亏待实在人。
  日期:2017-08-21 23:38:54

  6、关于对待功臣的技巧策略
  对待功臣,是历代君王最头疼的事情。
  灭人国家,讨伐贼寇,凯旋而归的将领,那个牛,恨不得将全朝廷的人都看扁了。
  作为君王,封高则骄,赏低乃怨。无论如何,看起来,这个度都很难把握。
  这是个艺术活。
  无论君王的艺术多高,这都需要受封者的大力配合。即战功者的自知之明。
  如果受封者缺乏这点,往往都会掉进人性的陷阱里,觉得这个世界欠自己。 或者傲气十足,觉得全天下人都不如自己。
  两个端点的人性悲剧。
  怨气丛生,结党欲反,有如侯君集灭高昌国,以封少,结太子李承乾,欲干倒老皇帝李世民。

  傲气凌人,这个,一般不用皇帝动手,被他凌辱过的人,早就准备好了,要么伸脚绊倒,要么暗地里扔砖头。
  李世民对待功臣,做的算是较好了。他对待战功赫赫的战将,只录功,不录过,这样做的好处是,凯旋而归之时,真正做到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功臣即对你赦免感恩戴德,又领到封赏,皆大欢喜。反向思考,不至于,大喜的日子,功臣一回来,直接就其某个过失,直接送进监狱里。旁人很难综合的舍身处地看待问题,唯一想到的是卸磨杀驴。
  日期:2017-08-21 23:39:32
  谁都不想成为那头驴!
  那谁还肯来拉磨。
  所以,在李世民的时代里,他的策略,使的拉磨的名将,群星璀璨。
  再说薛万均,虽然干了件令人鄙视的事情,但李世民还是给他升官了,从原来的左屯卫将军成为左屯卫大将军,虽然就差了“大”,却是从三品与正三品的差别,相当于副部级干部成为正部级。

  总指挥李靖,功劳最大,但和李靖打败突厥的处理方式一样,那次是萧瑀上凑李靖纵军劫掠财物(实际上李世民领兵时也抢),李世民将他叫来,装作极为生气的样子,久久不说话,估计跪在地上李靖吓的够呛,大方的来了句“录公之功,赦公之罪”。
  先威而后赏,让臣子对主上感恩戴德,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感。
  这次,与吐谷浑作战中,将军高甑生,没有准时集合(失期),李靖上凑说明情况。李靖这么干,算是责任之内走程序。而高甑生却倒打一耙,告李靖谋反。
  但查无此事,而高甑生诬告罪仅仅流放,从轻处理。
  李靖按程序录功。
  日期:2017-08-21 23:40:19
  十八、我走了

  635年五月初六,那个炎热的夏天,太上皇李渊死了,在当时,这实在算不得什么大消息。
  我们老朋友李渊好久没有出镜了,一出镜就崩了,从此再也不用背剧本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