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60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玄武湖南岸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中展开了一场旷世精彩的辩论会。
  无神论者范缜一人单挑竟陵王萧子良、门客萧衍(当时的萧衍还是萧子良的门客)率领的一帮佛教徒。
  萧子良发问道:你说这世界上不存在因果报应,那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富贵,有些人生下来就要活受罪?
  萧子良气势汹汹,但没有吓倒范缜,他据理力争的答道:刚出生的小孩就像是树上落下的花瓣,随风飘舞,有些运气好落进了人家家里,有些不走运的掉进了茅坑里。殿下您出生在皇室,就是掉落到人家家中的花瓣;而我范缜烂命一条,就好像掉进茅坑里的花瓣一样。完全都是随机的,哪里有什么因果报应!(这个解释的好,朴素的唯物主义)
  接下来萧衍和其他门客轮番攻击范缜,但都被范缜一一化解,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
  梁武帝尊佛之后,百姓沉溺在佛教中,荒废农桑,范缜非常担忧,于是将自己的理论总结整理,在建康公开发表《神灭论》。
  佛教徒非常愤怒,每天都有大批的人堵在范缜家门口,要他收回自己的观点,到佛祖面前请罪。

  范缜来者不拒,反而把他们请回家,跟他们辩论起来“无神论”的道理,史载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
  佛教徒眼看辩不过范缜,于是将梁武帝请出来,试图利用皇帝之威来屈服范缜,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批判《神灭论》。由于被皇帝定了性,当时的范缜几乎成了全民公敌,随时有生命危险。
  在这样艰险的境遇下,范缜始终不曾妥协,一直到死都坚持反对愚民的神鬼思想。
  日期:2016-08-25 18:22:23

  第五十六章、佛教泛滥,榨干了梁朝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儒学、道学的融合,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客观讲丰富了中国古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凡事都有个限度,佛教的泛滥最终拖垮了本来欣欣向荣的梁朝经济,衰败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而接下来建康城将迎来历史上最为惨重的一次灾难。
  事情要从北魏分裂说起,公元534年,权臣高欢挟持北魏皇室元善见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将千年古都洛阳皇宫建筑全部拆毁,运到邺城,建立了东魏政权。

  次年,宇文泰在长安拥立北魏皇室元宝炬登基称帝,史称西魏。
  中国大地再次陷入三国对立的局面,梁武帝虽然看破红尘,但作为汉人领袖,他还是没有忘记北复中原的使命。
  经过自己的努力梁武帝终于收复中原,成为千古一帝!
  但一觉醒来,才发现不过是一个梦而已,恰好早朝时有人送来东魏将领侯景的降书,梁武帝大喜,觉得正好对上了自己的梦境。当时的梁朝文强武弱,已经没什么能带兵打仗的将军了,侯景久经沙场,将来肯定是北伐的好手。
  只是侯景是汉化的羯族人,很多大臣对他的忠诚度表示怀疑,认为不能接纳他。但梁武帝相信神灵已经托梦启发他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坚持收留了侯景。
  然而侯景果然选择了叛变,而他叛变的原因起于一场南北人质交换事件。
  梁武帝侄子萧渊明在北伐时被魏军俘虏,现在东魏想要和梁朝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对付西魏。为了表达诚意,东魏皇帝愿意将萧渊明送回建康。

  东魏是侯景的旧主子,侯景对新旧主子之间的秘密交易非常担心。
  人家送礼了,肯定得还礼,对于梁武帝来讲,手头上有的可不就是东魏叛徒侯景嘛!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侯景以东魏的名义给梁武帝送了一封信,信中表明希望进行人质交换,以萧渊明换叛徒侯景。
  梁武帝看到信后,十分高兴,萧渊明是他非常疼爱的侄子,侯景只不过是一个异族人而已,手头上的一颗棋子,随时可以牺牲。
  梁武帝的回信到了侯景手中,上面写着:若萧渊明早上到了建康,晚上我就将侯景送给你们!
  侯景将梁武帝的回信扔在地上,痛骂道:萧衍这老小子果然憋着坏呢,拿我当交易筹码。
  侯景决心先发制人,暗地里招兵买马,也只凑了8000人马。侯景没有等下去的耐心,他需要冒险一搏,太清元年(公元548年)八月十日,编了个“清君侧”的幌子,侯景正式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造反。
  日期:2016-08-25 20:11:36
  建康城里有一个内鬼
  梁武帝听说侯景造反后,反而大笑起来,说道:这小子有什么能耐,我一根小指头就能捏死他!

  梁武帝的信心是有道理的,毕竟区区8000人的队伍能掀起多大的浪,梁武帝马上派出大军北上讨伐侯景。
  正常来讲,此时的侯景有两条路,第一,死守寿阳;第二,北上逃跑。
  两条路似乎都不靠谱,小小的寿阳守住一个月还可能,但一年半载早晚得被梁军攻破;北上的话就到了东魏地界,自己本来就是从东魏叛逃出来的,难道要回去跪在东魏皇帝面前求饶:对不起,我回来了,再也不会背叛您了!恐怕东魏皇帝也不会相信。
  这么看横竖都是死路一条?
  未必!侯景仔细研究了一下局面,梁军主力北上,建康防务空虚,假如我不跟梁军主力纠缠,而是绕到长江边上去,直接偷袭建康,然后在“挟天子、令诸侯”,梁朝天下也就是我的了!
  萧衍的谥号可是“武帝”,证明萧衍绝对也是个雄主,对于侯景的伎俩萧衍也是有防备的。萧衍命令侄子萧正德全权负责建康城的防卫工作。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萧正德身上,侯景在起兵之前就已经秘密和他勾搭上了,侯景承诺只要拿下建康,就力保萧正德做皇帝。
  萧正德的老爹正是当年刺杀萧衍没有成功的萧宏,按照惯例,萧衍早就应该将他们一家全灭了。但是信佛的萧衍不愿意这么做,反而对侄子萧正德信任有加。
  只是萧正德并不领情,皇位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当年老爹没做到,现在机会到了他手中,他自然不会错过。
  萧正德将左右建康城的命令!
  日期:2016-08-26 09:53:33
  第五十七章、侯景围台城——南京史上最惨烈的攻城战
  侯景率领起兵出动,放出假情报要攻打合肥,梁军主力向合肥方向驰援。然而侯景却掉转方向南下历阳(今安徽和县),直接兵临长江。
  由于梁武帝将国家财政大部分都用来供奉所谓的“菩萨神明”,老百姓的农业税一再提高,早就怨声载道。侯景抓住这一点,宣称自己是“解放军”,每到一处,宣布免除赋税,很多被压迫的农民自愿追随他,侯景军滚雪球一般壮大起来。
  此时长江江面上突然出现几十艘大船,上面铺满了芦苇,大船一直向北到达侯景军驻地,掀开芦苇后,船上满载着粮草辎重。原来萧正德借运芦苇做掩护,秘密的补给侯景。

  宁远将军王质率领3000水军日夜不停的在建康江面上下巡游,侯景一直找不到攻击的机会,萧正德秘密的将王质水军换防的时间表告诉了侯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