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56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诏书从江陵发出,大赦天下,同时宣布萧宝卷昏庸无道,天地不容,皇位已经失去合法性。
  与此同时,萧衍的三千战船舰队顺江而下,直抵石头城外,建康岌岌可危。
  萧宝卷此时正在光华殿外演练军阵,并不是为了抵御反贼,竟然只是觉得好玩。
  皇城外传来密集的战鼓声,萧宝卷披上大红袍,登上景阳楼顶向外看热闹(这孩子缺心眼),皇家禁军正在和叛军激烈的交战,流箭射中了他的大腿。
  前线将军王珍国拼死帮他守城,萧宝卷还在背后扯他后腿,觉得他有二心,想要召回并杀掉他。气得王珍国调转刀口,带着部队往回进攻皇城。
  皇宫禁军已经不愿意卖命了,眼看着防线就要全面崩溃,心腹大臣跪在地上请求萧宝卷赏赐钱物给将士们,稳定人心。
  萧宝卷满不在乎,骂道:反贼难道只抓我一个人吗?凭什么让我一个人出钱赏赐?(这逻辑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外面打了一夜,心大的萧宝卷仍然在含德殿里和宫女们唱歌跳舞。
  困得受不了,正想去睡觉,喊杀声渐渐近了,连忙从北门溜出去。黑暗中被人砍伤了膝盖,摔倒在地,回头一看,是个死宦官,骂道:奴才也要造反吗?

  你威风时奴才自然是最温顺的,当你落难时,他们又是最先朝你龇牙咧嘴的。
  身后一名宦官张齐不由分说,一刀斩下萧宝卷的脑袋,包起来送给王珍国将军邀功。
  萧宝卷糊涂了一生,最终将自己小命也糊里糊涂的送掉了。
  日期:2016-08-23 08:47:15
  美酒中赴死的亡国之君
  萧宝融配合萧衍肃清了萧宝卷的势力,萧宝融入主建康,成为天下共主。
  但萧宝融没有搞清楚的是,他只不过是萧衍手中的一杆“枪”而已,当他的哥哥萧宝卷死了之后,他这把“枪”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建康城里突然流行起一句民谣“行中水,为天子”。“行”字中间有水,正好是萧衍的“衍”字。
  原来这个民谣正是萧衍的弟弟故意散播出来的,目的是利用老百姓的迷信心理为即将到来的篡位打造舆论攻势。
  当时的萧衍看中了宫中两个美女,每天都想着如何取悦美人,竟然把称帝的事不放在心上。
  萧衍手下一帮人可急坏了,纷纷死诫萧衍称帝,因为只有萧衍称帝他们才能成为开国功臣,才能升官发财。这帮人开始私下里给萧宝融做思想工作:小皇帝,别挣扎了,您这傀儡皇帝有什么意思?退了位,您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萧宝融被迫在禅位诏书上签字画押,117名大臣争先恐后的堵到萧衍家门口,又是哭,又是闹的非要萧衍出来登基称帝。太史令自称已经研究过天象,紫薇星易主,天下确实应该换个主子了,错不了!
  既然老天已经表态了,萧衍也就不推辞了,正式登基称帝,国号为“梁”。
  仅仅延续23年的南齐覆灭了,萧宝融退回自己的封地姑孰(今安徽当涂县)。南朝每次朝代更迭都伴随着血腥杀戮,但这一次萧衍起了恻隐之心。
  当年秦始皇50万大军平定岭南时设置了桂林、象、南海三郡,那里山高路远,鸟不拉屎。萧衍计划将南海郡设立为巴陵国,让萧宝融去那里做个“土皇帝”。
  心腹大臣沈约觉得萧衍的想法太过幼稚,争天下历来都是你死我活,妇人之仁肯定会坏了大事,劝道:陛下,如今的世道可跟古时候不同了,当年曹操就说过“不可以慕虚名而受实祸”,您放虎归山,将来必成大患!
  权衡之下,萧衍点头答应暗杀萧宝融。
  一周后,亲信大臣郑伯禽前往姑孰,将一枚生金子送到萧宝融手上,让他吞金自杀。
  年仅15岁的萧宝融却异常镇静的说道:想要我死的话,用不了金子,只要有美酒就行。
  仆人拿来一罐罐美酒,萧宝融痛饮着,喝下去的却是亡国的血与泪!
  烂醉如泥的萧宝融摊倒在木地板上,郑伯禽上前推了他几下,已经没了知觉。于是他抽出随身宝剑,对准萧宝融的心脏捅进去。
  鲜血顺着剑刃浸湿了地毯,亡国之君萧宝融在美酒中慨然赴死!
  那时候,潘玉奴的美名传遍建康,萧宝卷死了,潘玉奴名花无主。
  萧衍动了心思,想要将潘玉奴留在自己后宫,然而大臣们极力反对,在他们眼里,潘玉奴就像是苏妲己一样的狐狸精,祸害了萧宝卷,现在不能让她再祸害大梁。
  下面一个叫田安的军官趁机向萧衍讨要潘玉奴做妾,萧衍虽然不舍得,但也无可奈何。

  谁知道潘玉奴仍然记挂着死去的萧宝卷,不愿意改嫁受辱,甘愿一死,萧衍成人之美,命令手下勒死了她。当她的尸体被板车拉出皇宫时,依旧美艳动人,一路上被不少流氓士兵猥亵。
  “红颜多妒”,历代倾国美女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而中国的史书往往将亡国的罪因强加到这些女人身上,总是觉得皇帝没有错,错的是他身边的人。
  这真的是奇怪的逻辑,对女同胞实在不公平的很。纣王暴虐,和妲己有什么关系?周幽王糊涂,怎么却怪起褒姒来了?
  还是大文学家苏轼替潘玉奴鸣不平道:
  “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
  这首诗也成为潘玉奴与萧宝卷之间的爱情绝唱!

  日期:2016-08-23 14:53:44
  第五十三章、梁武帝时期南京人口爆发
  萧衍出生在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今武定门公园西侧),当时那是聚集了不少人家。
  萧衍登基后怀念小时候的老房子,于是在三桥宅老宅地基上建立了一个行宫,没事回去住上几天,回忆童年时光。
  可以说萧衍是老南京人,对南京也有很深的感情。
  他在位48年,是南京历史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南京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当时的建康 “人口大爆炸”,总共有28万户家庭,按照每户4人计算,当时的南京总人口超过百万,可以说是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都市,比后来唐朝长安早100年进入百万人口都市时代。
  当年王导所倡导的城市自由布局显然承载不了如此众多的人口,建康城迎来了有一次建设高峰,庆幸的是此时民富国强,完全负担得起众多工程建设的开展。
  在梁武帝萧衍的主持下,台城里的正殿“太极殿”被扩建,扩建之后的“太极殿”,高达8丈,长达27丈,宽达10丈。大殿正面有13个开间,代表了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加上闰月。换算到现在,每丈等于2.4米。就是和故宫三大殿相比,“太极殿”也仅仅比最大的“太和殿”小一点而已。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太极殿完全是让人震撼的建筑。
  又在秦淮河南岸建造了一栋宏伟无比的“国门”,每一个经过国门的人都感叹大梁的富庶豪华。
  从都城正门宣阳门一直到秦淮河边的朱雀门有长达五里的御道,御道两边的政府大楼、佛寺、居民区等,严格对称布置。
  这种沿着城市中轴线,左右对称的规划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的北京堪称这种对称布局的巅峰之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