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42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13 09:26:11
  宋建立
  刘裕已经没有任何对手了,建康城里所有的大臣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

  皇帝在刘裕面前根本算不了什么,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建康宫里弥漫着肃杀的气氛,御弟司马德文得到消息刘裕准备暗杀皇帝,率领禁卫军在太极殿四周日夜守护。
  那时候正值冬天,外面大雪霏霏,寒冷得很,司马德文病倒了,被侍卫送回王府休息。可司马德文前脚刚走,后脚晋安帝在太极殿偏房中被人用衣服布条活活勒死。
  正是晋安帝身边的宦官们干的,原来他们早就被刘裕收买了,只等着下手的机会。
  刘裕向老百姓诡称皇帝暴毙而亡,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

  总之皇帝死了,刘裕应该可以顺利的登基了吧?
  刘裕不是傻子,现在登基不等于跟老百姓摊牌晋安帝就是我刘裕杀的么!
  为了掩人耳目,刘裕将司马德文立为傀儡皇帝。
  做皇帝都讲究个名正言顺,孙权称帝前还造了个祖坟炸光的故事出来,刘裕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

  一查族谱,不得了,往上一推自己的祖宗竟然还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老子是汉室后裔,根红苗正,皇帝自然能当得,干脆一脚踢开司马德文。
  义熙十六年,刘裕在建康宫登基称帝,国号宋!
  (老祖宗是楚王,国号不叫“楚”,也不叫“汉”,干嘛用“宋”,恐怕汉室后裔的身份有鬼)
  无论如何,在南京苦苦支撑了103年,延续了11代皇帝的东晋政权灭亡了。

  由于刘裕的篡位基本上算是个“和平演变”,建康仍然是那个建康,对老百姓来讲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是皇宫里的皇帝变成了姓“刘”的!
  只是皇帝司马德文的下场就比较悲惨了,起初刘裕还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他,除了没有人身自由,相当于被囚禁在秣陵县政府(今江宁秣陵镇)。
  等到刘裕的皇位坐稳了,就派人送去毒酒给司马德文。哪知道送酒的人是个犟脑袋,觉得自己不该贪生怕死,逼迫前主子喝毒酒,在路上自己将毒酒一饮而尽。
  刘裕气坏了,派出卫队亲兵带上毒酒,翻墙跳进司马德文家大院,将毒酒放到司马德文面前,让他识相点,自己喝下去。

  司马德文内心倒是很平静,该来的始终会来,只是他信佛,佛理讲自杀的人是要下地狱的。
  所以司马德文不愿自杀,卫兵们倒是帮了他一个忙,将他扛到床上,用棉被生生的闷死了。
  东晋恐怕是中国最富争议性的朝代,恨的人恨死,爱的人爱的死去活来。
  恨的人恨他是一个屈辱的时代:北方五胡乱华,汉族差点被胡人给灭族了,东晋朝廷的拳头始终没办法攥紧,一举将胡虏驱逐出中原。
  爱的人爱他的自由浪漫:这个时代有王导的殚精竭虑,有王羲之的袒腹东床,有谢安的谈笑间指点江山,有不让须眉的谢家女才子……
  日期:2016-08-13 14:45:54
  第三十八章、刘裕小时候差点被扔进臭水沟

  刘裕出身于江苏镇江,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母亲生下他就病死了。
  可怜的小刘裕生下来就没奶喝,老爸已经准备将他扔臭水沟里了,最后被好心的邻居家少丨妇丨用奶水养大了他。因为是被邻居奶大的,刘裕小名就叫“寄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句就是当年辛弃疾在镇江参观刘裕故居时写的词。
  为了养活自己,种田、打渔、砍柴什么事都干过,还学着自己亲戚刘备卖起了草鞋。
  可就是这么努力,还是喂不饱一家人,刘裕动起了歪脑筋,决定在赌场上混饭吃。

  结果输的叮当响,欠下一屁股债。
  刘裕坐在田埂上,想起了当年刘皇叔建立蜀国的丰功伟绩,咬咬牙、跺跺脚!干脆舍得一身剐,弃赌从戎!
  刘裕选择加入北府兵,在部队里倒挺会来事,很受领导重视,节节高升,最终成为北府兵的统帅,开创了帝王大业。
  刘裕的个人经历实在太过励志,也难怪当年羌族皇帝姚兴佩服他的艰苦奋斗的一生,甘愿奉送淮北十二郡。
  做了皇帝的刘裕仍然自称只是一个“老农民”,而且他说的是事实,在贵族们眼里刘裕就是个土包子。

  古人讲“钟鸣鼎食”,音乐是礼仪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刘裕每次吃饭上厕所,总有一班金属乐团跟在后面“咵咵”的演奏着。
  刘裕皱起了眉头:我一个农民,又听不懂这些玩意,都给我撤走。
  云南的地方长官送来罕见的琥珀枕头,刘裕看了看,这玩意硌脑袋的很,民间偏方上说琥珀可以疗伤,于是刘裕让宦官将琥珀枕头捣碎,送到军营里分给士兵。
  刘裕让人回到自己老家,将小时候用过的镰刀、锄头,补了又补的破棉袄等等农家物件都搬到建康宫里来,将自己的寝宫打造成了一个农家博物馆。

  一遍遍的给儿孙们做着忆苦思甜的教育工作:看看……你爹小时候过得都是什么日子,你们算是赶上好时候啦!
  刘裕躺在床上,常常在梦里想起小时候饿肚子的经历,那是一段痛苦难熬的岁月。自己小小年纪已经那么努力,什么活都干,可还是养不活自己,为什么?
  那些地主家的富二代们,整天啥活不干,喝酒泡妞,这又是为什么?
  当时的南京周边能开垦的荒地已经全部被开垦成良田了,仅仅在江宁湖熟镇就多出来10万亩良田,南京已经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
  但是所有良田的主人基本都集中在乌衣巷来,不是老王家的,就是老谢家的。湖熟镇还有4000亩的“脂泽田”,是专门供给皇后买化妆品费用开支的田。
  只有极少数的南京人拥有自己的田地,大部分人只能给大地主们打工,成为放牛的张三,砍柴的李四,种田的王五。
  南京周边山多湖多,而这些山头湖泊要么是皇家园林,要么就被地主们圈了起来,普通人要想进去打猎、捕鱼,就得冒着被地主打断腿的危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刘裕总算找到了自己穷的理由,丫的,老子小时候就是被地主给压榨、剥削啦!
  日期:2016-08-13 18:03:25

  打土豪、分田地
  种田娃翻身做了人上人,刘裕自己是得道升天了,但天下还有千万万饿着肚子的贫民呢,刘裕决定解放他们!
  打土豪、分田地!
  他首先清理了东晋皇家财产,湖熟的4000亩“脂泽田”被平分给建康城里的贫民,紫金山南老王家的8000亩田也被重新划分。
  东晋时代的南方,大概只有一半的老百姓是自由民,直接被政府管辖,剩下的一半都成为门阀家族的部曲、农奴或者佣人,这些人只听命于自己的主子,政府没有权利管辖他们。
  刘裕的土改之后,地主家逐渐不允许有“农奴”存在,所有老百姓都登记在册,成为国家公民,政府依法保护其土地所有权。

  简单的说,农民种国家分给自己的田,直接缴税给国家,形成了国家与每个老百姓之间的直接关系,农民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脸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