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46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14 09:41:11
  2、对战败国初步讨论会议纪要
  突厥灭国,悬在头上刀子,终于取下来了。
  现实问题总是一茬接着一茬,还有十多万投降的突厥人,关于如何处理这些降人,朝臣则产生了各种看法。现在由各方发言,各抒己见。
  首先发言的是吃瓜群众:这些游牧民族,是中国的祸害,应该教这些突厥老,男耕女织,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开荒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这样中国的北边就成了空地,那么就永无灾害了。
  驳:当年的称霸草原的匈奴,被汉人打的跑到欧洲,但是随后,东胡(鲜卑族前身),立即填补这一空白,鲜卑人之后成为第一个入住中原的少数民族,向南打到长江边上,压的南方的小朝廷,一度喘不过气来,但是发现自己曾经老家大草原,又被柔然、蠕蠕等少数民族占领,并要经常出兵教训一下。总之,无主之地总是暂时的,很快,就会有强大的部落,宣布对大草原的所有权。此议不可行。

  日期:2017-08-14 09:41:34
  中书侍郎颜师古:将这些突厥人分置在河北一带,分立酋长.
  还没有等这位分析完,反方辩手魏征,立即反驳这位,师古而不知古的的颜师古先生。
  魏征:五胡乱华,就是因为晋武帝,让胡族与汉人混居,那时在洛阳周围,到处是胡人的毡帐,一旦胡人起事,当然向富有的晋朝发难。以至于,最后一位晋朝皇帝,死于胡人的刀下。突厥人抢习惯了,这几乎成了他们DNA里面所固有的一部分,现在的十万突厥人,几年之后,十万繁衍二十、三十万。人山人海的突厥人,又重演西晋五胡乱华的一幕。说不定连我们都会变成西唐。
  接下来由修过南北史的历史学家李百药发言。
  李百药:突厥人由很多部落组成,将各个部落拆散。不相臣属,这些部落会变的弱小,便不会对唐构成威胁。各自又很难相互吞并,如果哪个不服,以本朝之盛,如老鹰捉小鸡般解决掉对方。
  夏州都督窦静补充道:把地分成小块,部落打散,做架构重组,则会变的比以前弱小,在给几块王侯的印把子哄哄,控制他们简直易如反掌。
  评:不得不说,窦静的策略,与后世的清代对于蒙古人的方法极为相似,把大草原分成割成小块小块的“旗”,所有人只能在自己的旗里放牧,谁都不准出界,当隔壁旗的羊倌放羊,赶到你家的草场上,不用急,清代的理藩院专门解决此类纠纷,那时处理部落纠纷的司法权从地方收归到了中央的理藩院。所以终清代一朝,蒙古人都在老老实实的放羊。没有产生过第二个成吉思汗。

  日期:2017-08-14 09:42:05
  接下来由写过《大唐起居创业注》的温大雅的弟弟温彦博发言。
  温彦博:东汉光武帝时代,将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长城边上,令其拱卫中国,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同时向他们灌输儒家文化,那么几年之后,如果谁要是说对方是突厥人,没准对方跳起来跟你急。并且挑选这些酋长充当宿卫,他们就会感恩,一切就会变得妥妥的了。
  评:温彦博先生的高见放到今天,这种行为叫做“同化”或者“文化入侵”。是日本人在台湾推行的同化策略,由于推行的太成功,以至于二战时,台湾组织的高砂义勇队把自己当成日本人,侵略东南亚,并以选不上为耻辱。日本战败后,有些台湾人认为自己国家“战败”,剖腹自杀。
  拍板的李世民,最后选择的温彦博的策略,实际上,李世民的眼光确实不俗。那些加入大唐国籍的突厥人,一部分成为唐朝最能打的将军。
  任命那些各部落的酋长为将军,五品以上达到百人。

  日期:2017-08-14 09:42:26
  中央公务员扩编后,突厥人达到了令人掉下巴的比例,汉胡各半。 老李家真的没把突厥人当外人啊。这种对于少数民族的宽容态度,直接导致了唐代的很多名将,半数都是少数民族。这种信任并没有浪费,他们中的很多人,以成为大唐的子民而感到荣耀,并对这份荣耀保持了高度的忠诚,看看这些名单: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哥舒翰、黑齿常之.
  开放、包容、进取、信任。
  也许,这就是唐朝至今令人怀念的原因吧。

  日期:2017-08-14 09:42:47
  十五、太宗逸事
  1、关于李建成、李元吉死后处理意见
  射死的李建成、李元吉,名义上说这二人谋反,实际上政变就是政变,李世民是尊重对手的,在玄武门之变的四个月后,李世民将他的兄弟礼葬。李建成谥号“隐”,封息王,史称隐太子,李元吉封刺王(确实是刺头)。
  下葬的时候,李世民亲往宜秋门哭祭,我相信李世民这时的眼泪是真的,李世民对事不对人,政变是迫不得已,但兄弟还是要做的,虽然是对手,但对他们表达了足够的尊重,保持一定的敬佩。像抗战时的战死的张自忠,由日本人将他的尸体,送还国民党。
  李世民的做法,也许像乡间因隙,多年不说话的俩个老兄弟,听闻老哥的病逝,老兄弟也会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泪。也许是孩童时候,无任何杂质玩耍留下的快乐记忆吧,也许是某种亲人之间说不出来的东西。

  李世民让所有的东宫齐王府旧部,全部去送葬。他难道不怕这些人,突然还念过去李建成、李元吉,想着想着,大家一发不可收拾,又合计报仇之类的。
  答:不怕。
  心里坦荡,千古一人,不以私恨毁人。
  参照四爷雍正,对于原先的政治对手兼兄弟,八阿哥,改名“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九阿哥改名“塞思黑”(满语猪的意思)。
  天壤之别。
  日期:2017-08-14 09:43:19
  2、批斗会
  贞观二年(628年),夏天的关中,炎热过于往年。

  远处的天边出现像沙城暴似“黑幕”,慢慢向长安移动。
  越来越近。
  铺天盖地的、密密麻麻,无数个小黑点,蹦到谷叶上,瞬间将它啃个精光。
  组成这道“黑幕”是数以万计的蝗虫,“黑幕”所过之处,将田里的庄稼一扫而光。

  农人站在田埂上,时不时的拍掉落在身上的蝗虫,并对着落在地上的蝗虫,用脚尖踩住,恨恨的左右旋转几下,将脚下的蝗虫碾的尸骨无存。接着抬起头,看了看什么也不剩的庄稼地,满脸无奈。
  太极宫,正在和诸臣议事的李世民,听闻蝗灾波及程度之广,心情不觉沉重起来,徐徐走到宫门前,与诸臣北出玄武门,来到西苑。地上不时有蹦跶的蝗虫,欢快的跳来跳去。
  李世民弯腰,用手捏住一只动作缓慢、没能及时逃走的蝗虫,直起身子,仔细的端详着捏在手里的蝗虫,蝗虫的棕色复眼瞪着李世民,触角晃动,像是探动这什么,带刺后腿使劲的瞪着,想要挣脱。
  李世民细思酝酿了许久,立即针对蝗虫甲展开一场批斗会。
  批斗方:  皇帝
  被批斗方: 蝗虫甲
  与会者:  诸大臣
  批斗方:百姓靠谷子为生,你把谷子吃了,他们怎么存活,还不如吃我的心肠!(民以谷为食,而汝食之,宁食吾之心肠)。
  被批斗方:我听不懂人话。
  皇帝李世民直接开具处理意见,把蝗虫甲塞进嘴里,嚼了几下。

  诸大臣:恐有疾.
  李世民没有理会,继续嚼,之后咽了下去。
  李世民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尝试生吃蝗虫的帝王。
  皇帝陛下不惜亲自屈身,以万乘之尊,亲自与一只蝗虫斤斤计较,批评的有力有据。让蝗虫惭愧的五体投地。使他意识到下辈子投胎千万别再转蝗虫,转蝗虫也别再遇见李世民。

  日期:2017-08-14 09:43:47
  3、看你不爽
  632年九月二十九,皇帝李世民回到出生地-庆善宫(今陕西武功县普集镇),33年前,李世民来到这个世界,身无一物,光屁股而来,而现在,他却是帝国的主宰,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
  台阶下,六十四个少年,表演着《秦王破阵乐》,那是李世民为秦王的时候,以他四处征战为背景而制作的舞蹈,像一部自己个人成功史,拍成电影,四座的大臣,个个人中龙凤,却只能在旁边叫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