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国医》
第37节

作者: 李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徐小乐听说是师叔祖练过的,更加重视,问清楚每度次数,用力轻重,穴位关窍,亲自做了两遍,果然觉得肚子里暖洋洋一片,无比舒适惬意。
  孙玉峰看徐小乐做足了七遍,方才允许他睡觉,自己却取了一个薄薄的风火蒲团,径直往中堂打坐去了。
  徐小乐揉腹的时候精神气爽,没有丝毫倦意。他又将心沉下来,一旦入睡,既快又深,一夜无梦,睁开眼睛已经天色泛白了。
  他跳下床,以为自己肯定起得很早,谁知道走出厢房,就看到师叔祖已经在院子里踱步采气,师父李西墙不知在练一套什么功法,像是要把身子彻底拗断一般。就连罗云都一身短打,满头大汗地推一块青石大磨,打熬力气。
  徐小乐大笑一声,跑到庭院里:“大家都这么早啊!”
  孙玉峰朝徐小乐点了点头,李西墙却是一脸要哭出来的模样。罗云倒是放下手上的功夫,朝徐小乐笑了笑。

  徐小乐摩拳擦掌:“昨晚睡得太舒服了,早上起来精神充沛,师叔祖,我该练点什么?”
  孙玉峰问道:“今早起来揉腹了么?”
  徐小乐暗中咋舌:精神太好,忘记了!他正要转身往回走,却又被叫住了。
  孙玉峰道:“今天已经晚了,日后你天不亮就该起来解了便溺,然后揉腹。今天你且跟我去三清阁,我要教你认识人身经脉、穴位。”

  徐小乐连忙去打了水,飞快地擦了一把脸,用手一抹就算妥当了。孙玉峰也不多说,走在前面带路。从他们住的别院到三茅真君的三茅殿,要上七十七阶台阶。从三茅殿上三清阁,又要上一百零八阶。
  三清阁楼高五层,到了顶层,乃是真正凌绝姑苏之顶了。
  徐小乐扶着木栏,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早上的凉风带着太湖的水汽,直沁心脾,整个肺叶都彻底打开,将一夜的浊气彻底换成了清气。
  孙玉峰站在徐小乐身边,负手而立,风吹衣动,果然有飘然欲仙的风范。

  他问道:“你看到了什么?”
  徐小乐略一思索,颇有禅机道:“天地自然。”
  孙玉峰哼了一声,道:“别说那么玄乎,看到什么说什么。”
  徐小乐只好老实道:“看到了满山的树,天上的云,太湖,还有鸟在飞。”
  孙玉峰道:“看到那条河了么?”
  徐小乐连忙道:“对,还有那条河。河上还有船……”

  孙玉峰点了点头:“这便是咱们人身体内的经脉了。”
  徐小乐一时无法理解这么玄幻的说法,可怜巴巴地看着孙玉峰:“师叔祖,我没听懂。”
  孙玉峰伸出手指,遥指那条河流:“人身之中,五脏六腑,奇恒之腑,都是由经脉串通的。脏腑有病,经脉必有证验;经脉不畅,脏腑必然受害。你看那条河,就好比人的经脉;山谷峰峦,都是脏腑之器。若是河流枯竭,这些山峦还能满目青翠么?”
  徐小乐想想若是没有河水,山上的树木恐怕的确不能独活,隐约中似乎有些明白了。
  孙玉峰继续道:“有河必有沿河居住的人家。人家聚集多了,变成了小镇。”他说着指向一片乌瓦矮房,徐小乐看到那边炊烟袅袅,显然是个挺繁荣的村落。
  “人所聚居之地,在身体之中,便是穴位。先有经脉,气聚流转则为穴。有的穴只在一条经脉上,便如那个村子。有的穴汇聚在数条经脉的交汇口,便如苏州坐落在几条大河的交点上。都是一样的道理。”

  徐小乐悟性颇高,孙玉峰讲得又生动形象,当下举一反三,道:“若是河上船太多了,河流便被淤塞,周边小河也会因此发臭,这便是生病了。”
  孙玉峰欣然微笑:“然也。先贤们将人生病的原因归结为六点,所谓六邪。正如这河道若是有事,不只是船多、人多,也有可能是泥沙自然淤积,或是旱涝不均。”
  徐小乐当下就要问是哪六邪,孙玉峰却继续讲道:“河流最终汇聚于海。你没见过海,总见过太湖,都是一样道理。海或湖里的水,在太阳日晒之下,水汽蒸腾,在天空中结为云朵,便是人身之中清气上升的过程。若是清气不生,便是天上没有云,你说是不是要害病?”
  徐小乐道:“天上没云便没雨,那真真是要害大病的。”
  孙玉峰对徐小乐的悟性更加满意了,继续道:“所以清气不升,也就没法浊气下降了,人身之中,上为阳,下为阴,阴阳不交通,五脏不安,水火隔绝,这要是病起来可就要了性命了。”
  徐小乐连连点头:“原来如此。我嫂嫂的病,便是阳气上去了不能下降,地上的水全都成了天上的云,却怎么都不肯下雨,结果云多得遮住了太阳,地上却干涸得闹旱灾。是这样么,师叔祖?”
  孙玉峰情不自禁伸手拍了拍徐小乐的肩头,表示认同,心中泛起一股得英才而教育的舒畅。

  照孙玉峰的说法,这个世上并没有道儒墨法的区别,也没有巫医乐工之类的分野,所有的一切,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道”字。
  因道而产生了阴阳,阴阳化为天地,天地生人,是为三才。所有其他学问,都是基于此而衍生出来,只是盲人摸象,取了大道一面。
  徐小乐看了大半天的山水,脑中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幻想的人体。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背十二正经的脉络走向,简直就是顺理成章,它不那么走反倒别扭了!
  别的医门学徒背周身腧穴、十二正经,非得数日方能记熟,临到用的时候还得想一想,徐小乐却只记了几个话头,知道起止,整个经络只用了半天就烂熟于心了,正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孙玉峰接下去又带他去了孙武著书的故址,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给他讲《孙子兵法》,再结合穹窿山的地形地势,讲解这些兵法原则的实际用法。看似闲话之中,医门治病的手段总纲便讲清楚了。

  “所谓上病下治,内病外治,左病右治……说白了就是兵法的运用。三十六计对人有用,对病一样有用。”
  傍晚时分,孙玉峰给下午的传授做了个总结。
  徐小乐已经不自觉地将人体看成了一片有山有水的战场,将六邪视作敌军,自身的正气是我军。若是敌军扼守水道,则病在各经;若是敌军围攻山峦,则病在五脏……自己又如何围魏救赵,如何顺手牵羊,脑中好是热闹。
  徐小乐道:“师叔祖,这些我都明白了,明日就可以学习治病了么?”

  孙玉峰笑道:“哪有那么快!朱丹溪曾经说过:医治之难,难在诊断。你连人家得的什么病都不知道,如何施治?”
  徐小乐道:“诊断的书,我倒是也看过……”
  孙玉峰摇头道:“靠看书去治病,那就不是医生了,完全就是屠夫。要想学会诊断,首先是具备诊断的资粮。同样是号脉,为何有的医生一摸就准,有的医生死活摸不出头绪?这就是资粮不同。”
  徐小乐恭敬道:“师叔祖,什么是资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