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乐不解道:“师叔祖,我跟你学医术,为什么要读史书?”
孙玉峰起身就往外走,招呼徐小乐跟上,边走边说道:“我华夏中国自从不再跟动物一样茹毛饮血,建立典章制度至今,少说也有五千年了。
“这五千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就是所谓的历史。如果把这些历史都写下来,书册恐怕能堆成一座山。把这如山一般的历史,跟煎药一般煎成一小碗,便是我们所传承的道统。
“在这一小碗的传统里,只提炼出一滴精粹,那便是道。道蕴含万有,世间无一物不在道内。我们对‘道’的身体力行,才有了医术。古人学医,非得年过三旬,文史通彻,于道有所体悟,方能三年入门、五年小成,七年大成,终身不辍仍然不敢说臻入化境。你还觉得只读医书,就能学好医术了么?”
徐小乐听了不由咂舌:“那我得读多少书?”
孙玉峰笑了笑:“到时候你自然知道。”
两人边走边说,转眼间就到了门口。徐小乐对孙玉峰心生不舍,又送到了巷子口。孙玉峰正好也跟他说些读书的方法,要他学会精细入微,揣摩文字。走到巷子口的时候,孙玉峰还没讲完,徐小乐便主动要把他送到码头。
这一路相送,最后竟然将孙玉峰送到了苏州城。既然到了郡城,徐小乐索性提出去药王庙,也可以顺便见见那个没有正行的师父李西墙。
李西墙果然没有叫徐小乐失望——
徐小乐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药王庙外面的正街上摆了张桌子练摊。大概是许久没有生意的缘故,人已经伏在桌子上睡着了。他背后墙上靠了两根竹竿,竹竿上各悬了一条布幅,左边写着:妙手回春;右边写着:铁口直断。
徐小乐只觉得丢人,偷看孙玉峰,却见这位师叔祖脸色也是有些泛青。他吸了口气,压下内心中的羞耻感,快步过去拍了拍桌子。
李西墙顿时惊醒,弹身正坐,张口就喊:“代写书信,五个大钱!”
徐小乐只肯佩服有本事的人。他对孙玉峰的信服,大概是从药王殿前的一“拿”开始的。对于李西墙,徐小乐一直觉得这是个江湖游医老骗子,绝不有什么本事,否则也不至于学了多年的医术,竟然沦落到给人算命、代书的地步。
更悲剧的是,就连这样都没法糊口呐!
孙玉峰是世外高人,他不跟你提银子,你也不能跟他提银子。李西墙是个破落户,说游医都算抬举他了。三人之中只有徐小乐算是小有资产,正赶上饭点,谁做东请客也就不言自明了。
三人从庙前街拐了出去,走过一排排专门做游医生意的露天排档,终于走到了一家有屋顶的小饭馆。虽然他家有屋顶,但也只是一个门面,五月天坐在屋里吃饭,那得多想不开啊。
店家在路上搭了个遮阳棚,下面放了桌椅,见来了三个客人,顿时热情起来:“三位贵客这边请!小店干净美味,包管诸位吃好喝好。”
李西墙凑了过去:“老板不认得我了?”
店家一怔,仔细看了看,突然抚掌叫道:“这不是李大夫么?如何落魄成这般模样!”
李西墙闹了个灰头土脸,回头招呼孙玉峰和徐小乐入座,报复道:“我以前开医馆的时候常从他们家叫菜,味道还行,也算干净,就是老板太不会做人,一辈子就是开个苍蝇馆子的命。”
徐小乐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店家就在后面站着,当然听到了,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却又怕得罪客人。
孙玉峰斜了师侄一眼:“不厚道。”
徐小乐就乐呵呵地说:“就是。你这么刻薄,回头老板往菜里吐口水!”
店家听了急忙道:“不会的不会的!我们都是老街坊了,说着玩笑,哪能做这种事!”
徐小乐更觉得有意思了,将一两上下的碎银往桌上一拍,牛皮哄哄道:“店家,饭菜弄得干净些。我给银子。”
店家见了眼睛一亮,心中大喜。
朝廷规定民间交易只能用宝钞,但是现在谁都觉得宝钞是张废纸,上面写的“一贯”往往连三成都兑不到,更操蛋的是不能用来缴税纳费!还是真金白银拿了叫人安心。
而且开门见山就说要给现银,肯定不是来吃几个铜钱一碗的阳春面,非得是大餐才对得起这银子啊!
老板娘在里头听到了“银子”,扯着脑袋就往瞧,连忙叫道:“你个死人头还愣在那里作死?!新鲜的鱼肉去买些回来,好叫贵客尝尝咱们家的好手艺!”
孙玉峰淡淡道:“鱼生火,肉生痰,暑热天还是吃得清淡些好。”
李西墙点头哈腰道:“师叔说得对。老板,割两斤肉就够了!鱼就不要了,怕上火。”
寻常人家一个月都吃不了一斤肉,李西墙算是抄上土豪了。
孙玉峰只好摇头,却没说什么。徐小乐由衷给了个鄙视的白眼。李西墙笑嘻嘻地给两人擦拭碗筷,就跟没看到一样。
如果说天下的师徒有各种各样深浅不一的感情,徐小乐跟李西墙显然是极为诡异的一对。因为数十年的心疾,李西墙并不想收徐小乐为徒,但是他又不敢打骂徐小乐。
李西墙很清楚师叔叫徐小乐拜他为师的用意,除了给他找一个可以传承衣钵的好苗子,主要还是师叔这人太守旧,不愿意收小徒弟出去给人当祖宗。
若是自己与徐小乐的师徒关系彻底掰了,师叔说不定真会硬着头皮收下徐小乐……那时候徐小乐可就是他师弟了,跟他同辈论交,岂不更让他心烦。
徐小乐看看孙玉峰,又看看李西墙,道:“师叔祖,为什么你这么厉害,师父却糟糕成这样。”
李西墙刚刚还想着和平共处,等他快死了把师门信物往下一传就行了。谁知道这小鬼头竟然主动挑起战端,立刻吹胡子瞪眼睛,怒道:“谁说我糟糕!”
孙玉峰仿佛没看到李西墙坐在这儿,悠悠道:“因为他资质平庸,又不肯用功。”
李西墙顿时跟个被戳破的鱼泡,彻底瘪了。
徐小乐伏在桌子上大笑。
孙玉峰看了一眼李西墙,对徐小乐道:“学医是可以通于神圣的。我师当年就说:医有五等,术有三乘。最上乘的医术,是治未生病的人,教他们不生病;中乘的医术,是在人刚刚患病就诊断出来,加以施治;最下乘的医术,才是治疗重症。”
徐小乐点了点头,道:“我看《黄帝内经》里也有:上医治未病。”
孙玉峰点头,继续道:“所谓医有五等,最下一等的医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抄古人的方,治今人的病,偶有治愈,全靠运气。名为医生,实为庸医,摇铃卖药的游医是也;
“第四等的医工,能有传承,受教于师,只是将治病视作生计,比之庸医也只胜在治愈略多罢了,勉强可以开馆行医,算是堂医。
“到了第三等,技艺能够贯通,行医时有自己的心得感悟,治愈益多,世人称之为名医,其实只能算是医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