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3-28 14:44:32
第十八章 自行车的季节
元宵过后,就是北京的早春,虽然春寒依旧料峭,但空气中总能嗅到一丝丝融合的味道。没有南方那么浓郁热烈,迫不及待,却依然是无孔不入,不可阻挡。
尤其是黄色的报春花,昨天还是残雪下的枯枝,第二天就闹上枝头洇染成春的一片喧嚣。
一切都在萌动,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蛰伏的天气和心情似乎都在酝酿一个大的转换和释放。
第二个学期开始后,夏天和他的同学们似乎已经找到一些上大学的感觉,除了按部就班地上课听课,各种活动也安排得丰富多彩,希望把自己的触觉延伸到校园乃至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在那个年代,延伸并扩大自己活动范围最有效的工具别无他物,就是自行车。
在学校,自行车的保有量和年级的高低成正比,年级越高,有自行车的人就越多,而大一的学生,除了家在北京的,有自行车的属于凤毛麟角。
在班里,最早有车的是班长老凯,是他父亲托铁路上的人帮运到北京的。这是一辆永久牌新车,为了这辆自行车,老凯特意配了一双白手套,每次上车前,都会从容不迫地把白手套的手指头一个个套上,显得非常有逼格。上车时,他非常注意自己的姿态,轻蹬几步后,他的右腿通常一偏腿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如跃上一匹骏马般骑跨在车座上。上车后,他会紧踩几步,迅速驶离,扔下一连串清脆的铃声,颇有些拉风的感觉,和现在开轿跑的人急加速后绝尘而去的分离感毫无二致。
日期:2017-04-05 00:14:42
老凯下车的姿势也很潇洒,下车前紧蹬几步,右腿迅速摆过车座,左腿单立在脚蹬上,身体如标枪般挺直,自行车划一个半圈后稳稳停住,和现在的赛车手玩一个漂移后戛然而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车后老凯会先甩甩头,然后用带着白手套的手动作不大不小地掠一下头发,既敏捷又有文艺范儿。
老凯人车合一,被外系女生评为新闻系颜值最高的男生之一。
老凯的新车让班里的男生眼热,但老凯早就有言在先,车如老婆,概不外借,因此每次老凯行车归来,都小心翼翼地把车推进宿舍楼下自行车棚的幽深处,认真把车锁好,再加上一把链子锁,拴在车棚的铁栏杆上。
江驴儿多次求借未果之后,打算乘老凯睡觉的时候把他的车钥匙偷出来,偷骑他的自行车出去溜溜过瘾。但江驴儿的企图一次都没有得逞,江驴儿乘老凯睡着的时候翻遍了他所有能想到的老凯可能藏钥匙的地方,但从来没见到他自行车钥匙的踪迹。
在毕业二十周年的聚会上,江驴儿逼问老凯当年的藏钥匙大法,老凯颇为羞涩地轻笑道:“你没听说过裤衩也可以有兜吗?”
女生借自行车就比较有优势,有时候都不用开口,高年级的男生会主动询问女生自行车方面的需求,不管是借,还是教骑,高年级男生会打着帮助小老乡和帮扶低年级同学的名义以自行车为工具拉近和学妹们的距离。一年级的男生多为没车一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班的女生被高年级男生用自行车喜笑颜开地拐走,心中无比郁闷,过早体会了没车一族阶级地位的差距和苦恼。
日期:2017-04-09 08:07:03
陈若珊性格开朗活泼且不会骑自行车,于是成为许多学长争相希望帮扶的对象,陈若珊在学长的关爱下,迅速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车技突飞猛进,在大二时甚至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自行车狂飙突击队,从北京出发,挺进太行山,直达革命圣地延安,完成骑行上千公里的壮举。
陈若珊成为班里借自行车最有面子的女生,但凡陈若珊出马,自行车手到擒来,陈若珊除了自己练习用,关键是屡屡造福本班集体和本小组,几次班级和小组活动,都是陈若珊一番张罗,借来的自行车就能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
夏天这学期被正式任命为《新闻周报》的副总编辑,先从负责重要新闻的采写开始,采访任务特别重,需要经常穿行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因此进行采访用的交通工具显得非常重要。夏天并没有借车的门路,于是他和家里商量,准备咬咬牙买一辆自行车,解决大学四年的交通问题。
决定买车后,夏天才发现,作为一个外地学生在北京买一辆自行车并非易事,自行车是凭票供应的,只有北京户籍的家庭才能分到自行车票,没有自行车票就没有购车资格,国营商店里摆放的新车即使有钱也买不回去。这和北京现行的买小汽车摇号的限购政策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出发点却大不相同。那时候限购自行车,是因为物资短缺,而现在限购汽车,却是担心小汽车在大街上过于泛滥,造成交通拥堵。
好在限购政策也有网开一面的地方,夏天正觉无计可施,还是白乐东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可以上自行车二手车店试试,他知道西单就有一家。夏天按照白乐东的建议,坐332路公交车直奔西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