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42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10 22:57:37
  5、相煎
  六月初三傍晚,李世民跑到李渊面前,郑重的告诉他:大郎、四郎搞你小老婆,并且准备在昆明池,干掉无辜的我。这是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啊。
  末了这句话,很有水平,一箭双雕。调出曾经共同的仇恨,引发李老头的共鸣,同时也在告诉他,我可是灭两贼而有大功的人。
  政治老手李渊,仍然有条不稳,坚持走司法程序,明日宰相公推会审太子、齐王。

  诏太子、齐王明日会推。消息分两条路径传达,一条为卧底嫔妃,将明日的会推内容发送给太子。另一条为官方途径。
  一切都在走程序,只有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
  胜利,不会倾向于那些按规则行事的人,它垂青于制造规则,并将规则,强加给敌手的人。
  费志妮

  日期:2017-08-10 22:58:28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时年李渊61岁,李建成37岁,李世民27岁,李元吉24岁。这天李世民注销两位被告当事人户籍,并剥夺法官的政治权利终身。原告敢于打破司法框架,进而寻求暴力手段,做了“天下人所不敢”的我说了算。
  按照《资治通鉴》的顺序是先杀李建成、李元吉,后逼迫李渊。由于那时皇宫里没有安摄像头,无法清晰还原当时的场景,但这记录有太多的事情经不起推敲。笔者斗胆猜测,现在梳理如下:
  一、太子、齐王仅仅是两人进入玄武门吗?

  答:不是,《唐六典》记载太子是有卫队的。另外,李世民和李建成对抗后,引来的东宫、齐王府守卫前来,意味着这个时候有人撒腿像兔子一样往宫府跑。另外,尉迟敬德后来的七十骑,从后面赶来。李元吉勒杀李世民未果的情况下,骑马逃走,尉迟敬德追赶并射死他,难道其他的近七十骑兵,都在看此二人,玩骑马和砍杀的真人版游戏吗?
  不可能!七十骑肯定还要和其他宫府卫兵缠斗。
  还有,懂骑术的人知道,如果骑马,一定要远离树林。因为在树林附近的马,一旦马受到惊吓后,第一反应:钻进树林。而马只顾着自己高度,至于骑手,它也没办法目测,这种情况下骑手很容易撞到树干上。而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战马,却跑向树林,将李世民从坐骑上挂倒下来。
  所以,李世民的坐骑,一定受到冲到马前宫府卫兵的惊吓。
  日期:2017-08-10 22:58:52

  二、太子党和秦王府喊杀声这么大,李渊的卫队耳朵聋了吗?如果没有聋,那他们在干什么?
  答:没有聋。李渊的卫队很可能,早于李建成进玄武门之前,被制服了。另一条佐证就是尉迟敬德“擐甲持矛”,站在李渊面前告诉他,太子、齐王谋反,已经伏诛,特来保护。
  而唐代法律“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虽然唐人尚武之风很重,一直到了贞观年间,宰相这种文职官,都是带着刀去上班的,更别说武官。但是到了皇帝的办公室论事时,必须将刀放到门外。《贞观政要》记载,贞观年间,长孙无忌有一次忘了解下佩刀,带刀直接进了皇帝办公室而受罚,同时也可以想象,国务院总理腰间别着一把刀,或者背上一条枪去中南海上班,会是怎样的一幕。
  日期:2017-08-10 23:00:16

  三、全部的玄武门禁军,是否参与的李世民灭太子计划中?
  答:很难说。认为参与一方,以玄武门关闭,东宫齐王府兵进不来,这给了李世民时间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有一个漏洞是太子的人到底是怎么去报的信?报信的人是怎么跑出去玄武门?
  虽然政变的太极宫与东宫只有一墙之隔,但是也没有充分证据他翻墙过去。所以只能做有限结论:玄武门禁军只放了李世民进来,残杀大郎、四郎。
  李世民最可能的安排,在杀死李建成后,如果宫府兵要进攻玄武门。按照常识,没有皇帝诏书,两千多人持枪带刀的进太极宫是不可能,但宫府兵肯定硬要进,那么禁卫军必然按谋反的乱党处理。这下子,相当于激活了玄武门禁军的基本职责-守卫!并且还调集周边禁军前来平叛。此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太极宫南面的南衙禁军前来平叛。
  李世民某种意义上,利用了制度的漏洞,通过禁军本身职责,替自己消耗了大量的宫府兵。
  只能说这场政变凝结了秦王府的智慧结晶。
  日期:2017-08-10 23:00:37

  四、在第二的基础上,如果控制李老头,为什么不以他的名义发布诏书,处死大郎、四郎?
  答:李世民可以说是诏书,那李建成也可以说是伪诏,甚至以皇帝被挟持为由,调兵攻打皇城。所以,必须从肉体上消灭李建成。
  日期:2017-08-10 23:03:23
  五、玄武门内李世民到底动用了多少人直接参与政变?
  答:《资治通鉴》记载,整个长安城内李世民可控制的军队数量是八百人。而李建成、李元吉最少两千人。但双方的质量很可能不一样。根据《旧唐书·隐太子建成》记载,当宫府兵进攻玄武门时候“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数百骑”,肯定不会是一百骑,最保守的估计也需要二百骑吧。实际上,加上控制李渊的守卫,数字肯定比这个大。
  日期:2017-08-10 23:03:46
  六、神勇的太宗的原来计划得到执行了吗?
  答:正常计划,李世民带领一部骑兵,准备包抄太子卫队的后面,而太子卫队前面,由埋伏的尉迟敬德解决(符合李世民一贯打法)。但太子改变计划突然向回走,连李世民的包围圈都没有进入,李世民相应的改变他的计划,作为后对的他,就变成了前队,由他直接攻击李建成。尉迟敬德则成了更远的预备队。李世民临机决定立即进攻。实际上,计划有调整。
  日期:2017-08-10 23:04:18
  综上所述,还原后的场景猜想,大致如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一个闷热的夏日,压的让人喘不过气,月牙弯弯,时不时有乌云将它那一丁点的余晖也遮去。暗夜中数百黑影,向玄武门悄悄行去,这队骑兵,人马衔枚,即使他们小心翼翼,仍然隐隐约约听见轻微的铠甲碰撞声。晃动的长矛上,偶尔反射出逼人的寒光。他们中每个人一想到他们今天准备干的事情,不禁本能的握紧武器,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受到伤害,沁出的手汗,使刀把变的黏糊糊的。

  队伍的最前,为首的人轻轻的扣着城门,同时,还下意识的向四周看去。“吱吱”,城门漏出一条缝,两人嘀咕了几句,缝隙便开的更大了。然后,整队骑兵全进了城门。
  日期:2017-08-10 23:04:52
  骑兵首先奔向皇帝的住所,将那里的皇帝卫队制服后,劫持皇帝和一块来的宰相,将他们带到海池的船上看守起来。然后骑兵一部分埋伏到太子、齐王朝见的必经之路上。在路上的小树林里分布开来,准备对太子、齐王前后包抄。
  东方慢慢露出鱼白肚,天色渐渐的亮了起来。太子、齐王及其卫队慢慢的从玄武门走来,卫队出现在视野里,秦王府的骑兵,死死盯着卫队方向。他们正在等着秦王的一声令下,便会冲杀出去。

  李建成听说李世民的小报告,内心也不免惶恐,而李元吉安慰他,内外都已经安排妥当,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卫队到了临湖殿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只见李元吉向李建成说了什么,李建成双眉之间拧成川字,随即李建成下令卫队向回走。
  事出有变,显然李世民前后包抄策略,已经变得不太可能,但今天不攻击,劫持皇帝的事情就会暴露,出了玄武门,未来成为未知数。
  是生是死,成败就在今天见分晓吧

  李世民当即跃马而出,身后的骑兵随后全部压上。李世民冲着李建成、李元吉大吼。至于这千年一吼的是什么,不得而知。
  这一吼,开启了大郎、四郎的地狱之门。
  吼声刚落,李建成、李元吉又调转马头回望。李元吉一看李世民身披重甲,而身后,还有一队杀气冲冲的骑兵,瞬间明白了什么,自己抽弓搭箭。同时秦王府骑兵也都不会干等着,他们已经如狼似虎扑向了卫队。
  日期:2017-08-10 23:05:22
  平时射个野鹿什么的,百发百中,但是真到战场环境射箭的时候,李元吉的手则不停的哆嗦,连续三次,弓都没有拉圆就急着射出去,很显然,这样会严重脱靶,射中自己的随从的人员都有可能。
  而对比之下,久经沙场且心理素质良好、射箭技术高超的李世民弯弓搭箭,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随着右手松开弓弦,在弓弦的强大推力之下,大羽箭嗖嗖急速飞向他的目标,箭尾在李世民的眼里的变的越来越小,直到射中目标后,才停了下来。
  而目标就是在一旁看傻了眼的李建成,被射中的李建成掉下马来,鲜血顺着伤口淳淳外溢,慢慢浸透他的衣服。
  他也许想到了这一天,但没想到来的会这么快。他拥有政治优势,一直想把事情限定在政治手段,将秦王府的幕僚调派各地,削去羽翼的大鹏,自然飞不起了,李世民最终也会成为圈养的王爷。李建成没有实施武力解决李世民,因为他担心自己背负杀弟的恶名,这不是他能承受的。历史上,有人这么干过,但他下不了手,他无法背弃从小受到的仁爱等传统价值观,他无法接受后人批判的指指点点。

  他作为大哥,拥有慈爱的光环,光环让他心软,流血凶狠的不仁,他始终做不出来。
  所以,他倒在了血泊中。
  随从慌手慌脚把李建成紧紧围住,检查他的伤势。
  他在疼痛与间歇晕厥中,时而清醒,时而模糊,思维时断时续,他看着头上蓝天白云,它们是多么的美好,白云把天衬托的更蓝,蓝天把白云显的更白,它们是那么的纯粹,那么的干净,它们会看见地上这肮脏的一切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