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遗踪:三个核潜艇兵的求生之路》
第19节作者:
火滚2016
日期:2016-09-15 02:15:28
“陈明他趴在地上……满身是血,拿着扳手……一下一下的敲打着地板。”张亚军抽泣着继续说。
李建业仰起头,但最终还是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他是在制造警报啊,他是在试图唤醒沉睡的战友啊!”
王晓乐也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过去想……想把他翻过身来,可他……他太沉了,手没有停下来。一直……一直没有停”张亚军还在一边抽动着一边诉说:“直到没有……没有了呼吸,摇都摇不醒。”
都沉默了,多好的一名战士,多好的一个战友,此时大家心头的痛彼此都清楚,只是默默的流泪,耳边是发动机的轰鸣声。
日期:2016-09-15 02:57:15
沉默了良久,张亚军情绪稳定了一些。
“我把他身子翻了过来,才看到他胸部的伤口,如果当时我能尽快处理好,也许……也许他就不会死。”说完张亚军直接就嚎啕大哭起来。
“不,你做得没错。”李建业摇了摇张亚军,“如果你当时把他身子翻过来,他的胸部出血会更快,会加速他的死亡,他之所以能撑那么久,完全是因为胸部贴着地面压住了大部分血管,且动力舱空间较大,人员没有指挥室多,氧气也较丰富,动力舱发热原件多形成的缓慢气流也是使他挺那么久的一个原因,”
“真的。”张亚军放慢了抽泣节奏。“动力舱的确窒息感没有那么强烈,您怎么知道的”
日期:2016-09-15 15:22:40
第二十二章 回忆(二)
“孩子,我知道的很多,他那伤口就算老吴要搞定也是一项大手术,更何况你什么都不懂,而且这种情况,老吴也没办法,”李建业摸了摸张亚军的头。(老吴是艇上的随舰军医,李建业知道他也死了,死在医疗室里。)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停了一会李建业发问。
“后来,我把陈明翻了身子,让他靠在舱壁一边,在动力舱再没有发现活着的人了,就返回生活区在右侧过道找。”
“你怎么知道他们死了。”李建业问。
日期:2016-09-15 16:16:33
“全部都没有呼吸,没有心跳,胸部……胸部摸上去冰冷的,有很多还……还皮肤都黑了。”张亚军语气中还带点抽泣,看上去好像又要哭了。
“那后来呢,”李建业赶紧制止住张亚军。
“后来,后来在生活舱也没有见到有人还活着,我就慢慢的摸到了指挥室,就在指挥室见到您了。”张亚军用手擦拭着眼泪。
“那您呢?”李建业转向王晓乐。
日期:2016-09-15 17:15:00
“我本来刚在机动舱处理好一个装置小故障,声呐兵发讯号给我,我就从后面赶过来,走到一二号储藏室门口中间时听到广播,广播才响起,莫名其妙的就腾空而起,好像直接就到了货架上,脚碰到了货架板的边缘,接着就晕了,醒来时就见到你了。”王晓乐一边说一边看着自己包裹着的右腿。怎么都想不出再多的信息了。
“那你为什么缺氧能挺那么久?”张亚军:
“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觉储藏室里有点冷。”王晓乐:
日期:2016-09-15 18:15:08
“他能活过来是纯属运气。”李建业:
“为什么这么说?”张亚军不解。
“因为,你在生活舱过道有没有见有风扇没在动?”李建业:
“这跟风扇有什么关系啊?”张亚军:
“有一定的关系,试想如果舱室的风扇都开着,空气就是流通状态的,谁都知道在静止状态二氧化碳是下沉的,氧气比二氧化碳轻,一定会漂浮在舱室的上方。如果左侧生活舱过道风扇是开启状态,就意味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能够充分的混合在一起。”李建业:
日期:2016-09-15 18:46:18
“但事实是我们整个生活舱的风扇都没有开启。”李建业:
“也就是说在氧气舱停止运作之后整个潜艇内,至少生活舱内都没有了空气流通。”李建业:
“这就形成了王工的生存条件。”李建业:
“还是不太明白。”张亚军:
“能令王工活下来的两个重要的条件是,一,大环境空气没有流通,二,一号储物室的小环境氧气得以补充。”李建业:
“……”张亚军摸了摸头,还是不明白。
日期:2016-09-15 21:38:09
“首先大环境空气不流通,你应该可以理解吧。”李建业:
“这个我理解,但您说的小环境空气流通,我不理解。”张亚军:
“这个也很简单,刚才王工也说了,一号储物室里的空气有点冷。为什么冷,你知道吗?”
“里面的温湿度调节面板打开了。”张亚军:
“对,里面的温湿度调节面板,我听到王工呻*声进去的时候,里面的温度很低,就马上提升了温湿度调节面板上的温度,之后的储物室温度才开始回升。”李建业:
日期:2016-09-15 22:14:32
“但在我们救王工之前一直都是处于低温状态,而且储物室的通风排气口的风扇也没有打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微弱的气流在通风排气口进入到储藏室,然后从储物室的门口出来,而外面的生活舱大环境是空气相对不流通的,所以处于高位的储物室通风口流入的空气氧气含量比例较高,而二氧化碳本来就是较重下沉的气体,加上温度偏低,所以低温的二氧化碳通过储物室大门流出了储物室,较高温度氧气含量较高的空气就从通风口流进储物室了。”李建业:
日期:2016-09-15 23:16:12
“原来是这样。”张亚军终于明白过来了。
“那句话是小谢说的,大意是:异常海流,紧急固定。想不到他最后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飞了起来,手里的播音话筒线也被拽到脱了线,当时整个指挥舱的人员在那一刻全都向着左上方被甩了起来,我自己也被甩了起来,感觉自己头部磕到什么东西,然后像是碰到了一个人,直接一起撞向天花,接着掉了下来,最后就没有知觉了。”顿了顿李建业说。
日期:2016-09-16 00:16:52
(小谢叫谢小烈,是潜艇的播音员,20出头,)大好青春鲜活的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大家一脸茫然,不知如何接话。
沉默了一会,李建业在回忆中向两人讲述更多的细节。
日期:2016-09-16 01:18:48
在三个月前,也就是2033年3月15日,李建业接到紧急命令,回到潜艇出海,这是国产某新型潜艇刚完工的二号艇,大部分指标都是当今世界最好的,还没公布型号。但从间谍渠道,外界也多少了解到新潜艇的一些可能数据。各种猜测充斥西方媒体的报道。一起出海的当然也包括张亚军和王晓乐。王晓乐是潜艇上的工程师,潜艇生活了十多年,在新潜艇一号艇呆过三年,是少数几个全程伴随一号艇建造及服役的工程师之一。张亚军是新兵,是随队的四个声呐兵之一。李建业服役六年,原后勤人员之一,基于丰富的阅历和沉稳的性格,出海前被上级破格提拔为副政委。出海后大家才知道,由于某大国对我国实行全方位抵近威胁,此次主要是到东太平洋发射巨浪三执行战略反威摄任务的,(之所以要新潜艇二号艇接任务,是因为新潜艇一号艇正在大西洋正常值班巡逻,携带的不是模拟弹)。与此同时多艘094在各大洋同时待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