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猛唐朝》
第19节

作者: 九月长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7-14 11:07:02
  李密不动声色。
  将计就计!
  待王世充军过洛水,半渡击之。
  计划很美好,但执行的一团糟。

  隋军抵达洛水边时,李密的哨兵,竟然没有发现。等到发现时,却全都过了河。
  难道乾坤大挪移?
  少则千人,多则万人的隋军,过河也的得几个小时吧。
  但哨兵愣是没发现。
  这个失误,虽然打破的李密的算盘,但手下还有万余人,尚可一战。
  李密传令单雄信,领兵该如何如何。
  单雄信没有任何动静。
  李密心里面,有一种不祥的感觉爬上心头。
  也许下一秒,单雄信就会向自己发起进攻,而洛口城里的邴元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窜出来。
  背叛,接二连三。
  为保安全,李密领轻骑逃亡武牢关。

  将计就计与弄巧成拙的转变。
  纵观全局,王世充精心计划,严丝合缝,从出洛阳城时,抱着必死之心从征。两天之内就给了李密致命的一击,不做任何的停歇,追击到洛口,反观李密,拱手让出主动权,靠着一厢情愿与王世充作战。
  李密下属王伯当驻扎的金墉城,变成了孤城,他为了免遭到气势如虹的隋军围剿,弃城跑到黄河北岸的安全些的河阳。而李密从武牢关绕了个圈,西抵河阳。李密的残兵败将,失魂落魄的集合在这个愁眉不展的地方。
  前几天大家还坐在一块讨论,叫嚣要将王世充打到在地,而现在那些人却投降了王世充,没投降的,则一个个苦瓜脸,此前的自信、骄傲、威风全不见了。
  日期:2017-07-14 14:32:04
  李密于大帐之内集结诸将议事。
  他认为东连黎阳,北守太行,南凭黄河,养精蓄锐,等待下一次的较量,等待王世充的破绽。
  垂头丧气、一脸疲敝的众将则否认他的看法,他们反倒觉得久停此地,逃亡日增,人皆不愿,亦难有成!
  对于众将,欲战的有你们,欲降的有你们,欲逃的还有你们!
  人心到底是什么!
  强则附,弱则叛。这些人终究只是混口饭吃,从众心理,迫使大部分人,达成了一至的看法,跟着大家一块“犯错”,那不叫错,而属于集体决策。相应的,责任也会分散,从而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责任。所有人,都会默默的将责任推给那个拍板的。

  有时,“众心所向”,真的是对的吗?
  李密,只有你自己要为这件事负责,你清楚吗?
  但他怕!他害怕丧失支持,他害怕让别人失望。这种恐惧,使他向不需要为事情后果负责的人妥协。
  他不去找黎阳的李勣,因为杀翟让时,曾经砍伤过他的脖子,怕遭他报复。
  李密怕,所以从诸将西投李渊。
  李密对自己太乐观了,认为自己到了李渊哪里,怎么着,也能分个尚书令之类的正三品。但李渊只给了李密一个四品的光禄卿,赐爵位邢国公。品秩低还不算,面子上最难摸过去的是,竟然有人,来向自己明里暗里的索贿.
  用《李卫当官》里的一句话表述他的不满,“想当初,在山东衮州.”
  日期:2017-07-14 14:33:34
  “想当初,在瓦岗寨,我李密.”
  降唐的四个月后,风光惯了李密,受够了低声下气,不知从哪里找回了自信。借口为李渊招降自己的旧部,暗地里想着自立门户,重新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么个反复无常法,下场也不会多好,最后在他声东击西的叛逃中,被李渊的部下将计就计,射死在某个山沟沟里。
  李密,更像是一个诸葛亮式的参谋型人物,而不是领导决策型。他曾经提出过很多高瞻远瞩的建议,比如为杨玄感参谋时,建议西取关中等,但是到了自己主政时,很多好的想法都没有一一落实。
  决策需要魄力!领导型人物,在衡量得失,并咬牙承担损失后,仍然靠着意志继续推行目标的人。
  李密缺乏这种魄力,对他来说,做决策,有时很难。

  4、胜利后的王世充
  618年十月十二,王世充收罗李密的金银财宝、漂亮妹妹,还有十几万的投降的李密士兵,回到洛阳,生死火线上熬过来的王世充,尝到了胜利的甜甜味道,先前被李密打败的痛苦,像往他嘴里粗鲁塞上一嘴苦瓜,逼迫他咽下去。这次作战,不仅有打胜仗的喜悦,还有清洗耻辱的快感。
  从九月十一的出征,到十月十二,刚满一个月,一个月前生死未卜的出征,到今天的志得意满的大胜而归。出征前阴云密布的心情,变成凯旋的阳光灿烂笑容。
  王世充将外部邻居消灭完后,又将目光投向皇帝杨侗,杨侗如同木偶,常常要观察王世
  日期:2017-07-14 15:37:35
  充的脸色,现在连脸色也不用看了。王世充让大臣上书,要杨侗禅位,但是迷信的传统程序还是要走的,昔日有陈胜往鱼肚子里塞文书,王世充则创造性的在鸟颈上系文书,落到地上的鸟看起来,更像是传到上天的声音-让老王当皇帝吧。
  619年四月,王世充称帝,国号郑。
  传一世而亡,就是自己即当开国皇帝,又当亡国君。
  荣耀与屈辱,一样都不能少。
  六、包围
  1、凋谢
  王世充称帝一个月后,他的礼部尚书裴仁基及其子左辅大将军行俨、尚书左丞宇文儒童等数十人谋划诛杀王世充,从新拥立杨侗。但是从数十人的参与程度来看,人多嘴杂,嘴炮的人必不在少数,数十人的筹划的“洛阳起义”,由于叛徒的出卖,尚未举事,就被王世充按着名单,全部抓住杀掉。

  又一个月后,王世充为绝众望,遣其侄王行本毒杀杨侗。至此,大隋最后一滴血脉也消失了。
  从618年五月,李渊拥立的代王杨侑被赶下台,618年九月,宇文化及拥立的秦王杨浩被毒死后,越王杨侗便成了大隋的唯一的合法政府。
  问题来了,王世充为何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
  答:国力太弱。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游戏有一个标准,要求你必须是诸侯中的强者,能够不断的对外惹事。曹操控制汉献帝时,已经是大军阀之一了。还有,比如齐桓公,他是先称霸于各国,然后才“挟”而“令”之,如果是小国,即使周天子在手,无论他怎么“令”,也没有人搭理。
  日期:2017-07-14 16:40:47
  “挟”、“令”只是表象,实力才是根本。
  而王世充的郑国,根本不符合“惹事”的标准,郑国从建立到灭亡的两年里,一直是一个饥饿的政权。基本没有扩张的能力。
  所以,把杨侗留下,别说“令”诸侯,他不被饿死就不错了。

  说说郑国的先天性不足吧,郑国占领的河南一带饱受战乱,没有几个人会冒着箭矢横飞的危险,在农田里春种秋收,国家自给自足的可能性基本为零。619年四月王世充建国,当年十月,他就跑到窦建德的黎阳仓抢粮食。
  洛阳城的饥饿影响了郑国的健康发展,使的它的发育佝偻不堪。比如说将领外出打仗,家属为扣为人质,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王世充将这些人质扣在宫城里,但人还回来时候,却发现人饿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