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一)霸下篇》
第17节

作者: 教你说人话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有姓氏。

  氏族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母系社会时代。而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族内的男性,在夜幕降临后,去外族女性那里过夜,天亮前则必须离开。也正因为这样的生殖交合只在日落后进行,所以先人把这种行为称作“昏”。
  昏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切断子女与外族男性的血缘关系,使子女永远忠诚本族利益。这自然就造成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在上古那样的生存环境中,女性是无法靠一己之力把子女养大的,必须依靠族群中的其它女性,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哺乳。故“母”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露着两个硕大丨乳丨房屈膝而跪的女子”,意为哺乳的女性。小篆中的“母”字,则是一个女子双手各抱一子,意为“所有的育子女性都是众子之母”。

  也正是因为此时的子女不知其父,所以面对的男性,都是母系亲缘的兄弟父祖,子女统称他们为“父”,故今天还有“舅父”之称,很多地方还有“舅大于父”的传统观念。就是进入父系社会后,“伯父、叔父、季父”等仍是血缘关系中的长辈泛称,谓之“众父”。而不论是什么时期,男性在族群中始终都处于支配地位。因此,甲骨文中的“父”字,是“一只手举着一支杖”,意为“父”具有支配性权威。文字大成后的“父”字,则是两根交叉而立的拐杖,原意就来于母系时代的“所有的男性拄杖者都是众子之父”。

  也正是因为众父、众母养育了众子、众女,所以,当这些众父、众母们老了,失去生活能力了,照顾他们,自然就成为众子、众女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义”。

  只是此时的义,在面对众父众母这种特定的血缘关系时,则已升华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孝。
  孝,从老、从子。老,在甲骨文中上“毛”、中“人”、下“匕”。毛与人合在一起,指毛发皆白。而“匕”的字形,则是一个在战场上重伤不起、失去抵抗能力的战士,正将一把短刀刺进自己的胸膛——匕者,毕也,意为走完自己的路了。在远古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人老了时的心态,就犹如那个生不如死的战士,凄凉而悲壮。但“匕”亦指一乍多长、用以取食的小木片。你看,人老了,用“匕”吃东西都送不到嘴里,全洒到了胸上,太需要“子”来照顾了。所以,下面那个“匕”,一旦换成了“子”,凄凉与悲壮,就变成了慰藉与安祥。

  这就是“孝”。
  孝,来于义,是义从感性到理性的第一次升华,是义在人性建设的过程中,为理性王国建立的第一个主体。
  随着对生殖的不断认识,人类又逐渐从非固定的族外婚,走入了男去女族的固定婚时代。男性正式成为女族一方的群体成员,从而使子女由只知其母,变为亦知其父,为父系氏族社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此时,男性面对的婚亲关系,显然已从自己一族与婚族之间的婚亲关系,衍申到本族其它人与其它婚族之间的婚亲关系,以及婚族其它人与其它婚族之间的婚亲关系——这种庞杂而广泛的婚亲关系,就叫“姻”。

  姻者,洇也,如水之入土向四面八方漫浸之意。所以,有“婚”就必然要联上“姻”。而这时的孝,自然也就不再只孝自己一族、婚亲一族的众父众母,还要包括所有姻亲之族的众父众母,使孝逐渐由族亲关系到婚亲关系到姻亲关系进而广之于天下的所有父母、所有长辈、所有老人。这就衍生了我们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敬老”理念——
  大孝天下!
  但,固定婚的出现,则使个体与社会逐渐分离。因为,在个体与社会之间,产生了 一个全新的单位——家。
  家,引导着人类逐步走入了女去男族定居的父系社会。而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的单位,家首先带来的是社会公产的逐渐私有化,使“贫、富”这两个概念在个体身上产生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作为个体的“子女”们,则在这个分化的过程中,逐渐脱离“社会”意义上的众父、众母,只面对“血缘”关系的亲生父母,从而使“孝”的社会性广义概念,逐渐萎缩进狭小的家中。

  此时,关起门来的孝,也必将随着贫富的分化而分化,“老”也必将随着孝的肢解,重新拣起久违的匕首。因此,人性建设,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社会必将随着人性的崩溃而重入兽性。所以,父系氏族社会的人性建设,就必须再从“家”的本位出发,从面对亲生父母的狭隘之孝开始,理性的孝对一族的众父众母,进而再广之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所有众父众母,重新迸发出“大孝天下”的人类文明之光!

  日期:2017-01-06 09:24:17
  孝与义,行为目的都是利他,都能由小公而大公。但孝的利他,针对的是社会中的特定群体“老”;而义的利他,则针对的是不分男女老少的“社会”。从表面上看,义的利他应该比孝更具广泛性。但事实上,正因为“社会”概念的广泛性,才使族、党、部这样的单位性社会概念,有了大、小之分,有了小公利益与大公利益的矛盾冲突,从而使义常常为了维护各自社会的小公利益而结党营私。

  而“老”这个概念,虽在社会概念中,却突破了社会概念因局部单位产生的局限性,既无大、小之分,也无利益冲突,唯有一个生物学上的特征,面对天下所有社会所有人,成为衡量人性有无的第一个座标,使人类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感性心态出发,做到理性的群而不党,亲而不私。

  这就是大孝天下与大义天下的本质性区别!
  尧帝时代正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正是“孝”随着贫富概念的两极分化走进家中的理性失落期。此时,舜在父母兄弟危及生命的迫害下,仍能理性的面对亲情而无怨无悔,其对人性超乎常人的把握,自然就成为引导社会重入理性,实现大孝天下文明之光的首要人选。
  义,只承认人在社会学上的群体价值,漠视人在生物学上的个体价值。
  孝,则在肯定人社会群体价值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在生物学上的个体价值。
  义,脱胎于动物的兽性,虽为人性建设的基础,却不可避免的带有较多的动物属性,稍有不慎,便可还原为兽性。
  孝,脱胎于义,虽是义由感性到理性的第一次升华,但却完全脱离了动物属性,在人类生物学上的进化及社会学上的进步过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人性上的进步——也只有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个体社会价值及珍惜个体生命价值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大孝天下!

  日期:2017-01-11 10:15:09
  11、从不战而屈人之呕说起
  穷奇也得了郁闷症。
  穷奇是谁?
  穷奇是三苗部的领袖,是尧帝时代的共工。
  颛顼和帝喾时代不设共工,到尧帝时代又恢复了这一职位。由于三苗在天下大乱中,始终坚决抵抗修蛇部横霸江南,并积极配合尧、羿最终战胜修蛇部,故尧接帝位后,便任命穷奇担任了共工。而三苗部也因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势力逐渐发展到今湖北全境及安徽的江淮地区,也就是当年九黎部的势力范围。穷奇在担任共工后,一直对尧帝谦卑敬重,言无不从,事无不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