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59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向宽仁的赵匡胤,因为翟守勋的话,对李重进动了杀机。
  翟守勋是最了解李重进的人,他没有理由不相信翟守勋的话。即使李重进没有造反的实力。但是仍然有一颗坚定的造反心。
  对于李重进而言,找了这个一个吃里扒外的谋士,只能证明他实在是用人不明,瞎了眼了。
  往往是你最信任的人,给你最致命的打击。
  家贼难防啊。
  上个世纪,随着中国的强大,曾经欺负中国的西方国家,到最后把占据的中国领土几乎全部归还,修订的不平等条约几乎全部废除,享有的特权全部废止。但是就是俄国人占领的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至今没能收归。家贼难防。
  赵匡胤知道,自己再怎么迁就李重进,也不可能遏制他那颗造反的心,他始终都不会稍微让自己一点。而只要造反之心不死的李重进在,大宋的安全就存在巨大的隐患。
  因为,李重进太厉害了。
  君子何罪,怀璧其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有些时候,人太有才华,功劳太大。反倒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小皇帝即位,担心李重进会谋反,所以把他外放到扬州。
  赵匡胤即位,担心李重进会谋反,所以不允许他进京朝拜,哪怕他真的想进京朝拜。
  他太有能力,太有才华,太有影响,太有威望,太有关系,也太有血统。这个世界上,只有柴荣能震慑住她。
  可是柴荣已经死了,即便是赵匡胤这样的一代英主,对他也是心怀忌惮。他如果进京,将会对赵匡胤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柴荣死后,李重进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堂堂禁军侍卫司的老大却要跑到扬州,这种在废墟上刚刚建立起来的城市去常年出差,李重进心中不乐,但也只能默默接受,他没有办法。

  对于大周,自从对柴荣行过跪拜礼后,他一直忠心耿耿。即便他再怎么忠心,宰相班子,也不会信任他。所以宰相们把他赶到扬州去,宰相们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为大周自掘坟墓。
  李重进的出差,给心怀意志的赵匡胤创造了绝好的机会。
  如果王朴还活着,如果李重进还在中央,赵匡胤的兵变基本不可能成功。
  可是赵匡胤,命实在太好。上天帮他清理了王朴,宰相们替他赶走了李重进,这一切都替赵匡胤的兵变清理了路障。

  赵匡胤不想让李重进回来。李重进,只有你远离政治中心,我才能睡得好觉。你要是来了,我是杀你呢?还是不杀你呢?
  赵匡胤厚赏了翟守勋,对他说:如果你可以说动李重进不跟李筠联合造反,不要让这两个坏人搅到一块去了(无令二凶并作),我绝不会亏待他。
  翟守勋欣然接受了任务,翟守勋利用他的如簧巧舌,巧妙地哄骗李重进,他告诉李重进现在应该养威持重,不可以轻易举兵。
  李重进深信不疑,错过了造反的最佳时机。
  日期:2016-06-29 14:29:59

  更新106(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10)( 每日更新)
  绝望的反抗
  收拾完李筠,皇帝下诏给李重进调动工作,把他从扬州调到青州当平卢节度使,这时李筠已经惨烈身死,作为前朝旧臣的李重进产生强烈的兔死狐悲之感,他更加疑惧,担心皇帝要对他下手了。
  其实,从淮南节度使调到平卢节度使,实际上是一种平级调动,从扬州调到青州其实在待遇方面应该是更好的,青州比扬州要更繁华,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更加完备。
  因为3年前,寿州失守后,李璟曾经下令火烧扬州,居民南迁。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人家天堂的扬州城,成为一片废墟。

  在大唐,扬州是最繁华的城市,是人家天堂。唐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扬州是天下最繁荣的城市,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是当时的终极梦想。
  现在今非昔比了,这里还是一片废墟。城市人口仅仅几万人,还都是从周边调集的民工,李重进即便想要造反,在这里也施展不开。
  没有兵员补充,没有粮草,连城墙都是刚刚建好的,城防虚弱不堪。
  赵匡胤也预测到,给李重进调动工作会触及他的敏感神经,但赵匡胤仍然决定这么做,他想看看李重进会不会真造反。
  赵匡胤虽然知道赐给丹书铁券没有什么用,但是他仍然准备赐给李重进丹书铁券,他想最后安抚一下李重进。
  派去给李重进送铁券的,就是六宅使陈思诲,几个月前,他还是郭崇的监军,把郭崇的不法行为全部举报给赵匡胤。

  派这么一个间谍高手,可见赵匡胤同志的居心。
  赵匡胤为什么明明知道没用,还要赐给李重进丹书铁券呢?做这种无用功有意思吗?
  实际上,这种没有用的事情,实际上意义重大。赵匡胤试想试探一下李重进。
  如果李重进不反,赵匡胤同志可以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放李重进一马。
  如果李重进反了,那对于李重进,赵匡胤也已经仁至义尽,我对你这么好,你还要造反,无可救药,只能放弃治疗。

  陈思诲来了,李重进打点行装,想跟大使一块进京。可是一个谋士告诉他:令公,你不能去,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了。
  其实,李重进是死在他的谋士手里的。这时他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恭顺听命,服从新朝。
  造反是一条死路。如果不反,赵匡胤可能也会杀掉他,但是从赵匡胤的表现看,李重进全家可以保全。
  李重进和李筠都是用人不明的主儿。
  李筠听不进阖闾仲卿的西进战略,刚愎自用,最终孤军奋战,以惨败收场。

  李重进倒是对谋士的话言听计从,可是这个谋士要么是昏聩,要么吃里扒外,李重进的正确做法都被谋士成功劝阻。
  现在,他要投降,又跳出来一个谋士,否决了他的正确主张。李重进听从了。
  如果李重进有一个阖闾仲卿或者辛仲甫这样的谋士,他也不至于最后落到如此下场。
  李重进本来就很狐疑,很害怕,他招募死士,修浚护城河,与其说是造反,不如说是自保。
  李重进很怕,他感觉自己是头号皇亲,如果现在入京,生命安全实在无法保证。他犹豫不决,最后在谋士的蛊惑下,他做出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决定。
  他拘禁了陈思诲。

  非法限制一个人的人身自由,如果限制对象是一般人,那么李重进顶多也就是构成非法拘禁罪。
  但陈思诲不是一般人,他是朝廷的使者,他代表朝廷,拘禁他,李重进犯了谋反罪,而且已经处于犯罪既遂的状态。
  这时,李重进已经没了后路,他彻底失去了转圜的余地,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李重进开始进行毫无希望的战备工作,他修葺城墙,修缮兵甲,带着几千老弱病残,准备造反。
  扬州现在是一片废墟,城防基本上是豆腐渣建筑。兵源粮草什么都没有,士兵的斗志全无,连主帅李重进都没有什么信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李重进知道自己不是大宋禁军的敌手,所以他准备请求外援。他向南唐国主李璟求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