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情歌:藏区黄金梦,淘金沙的故事》
第37节作者:
仁者山168 “这是卓玛的阿爸收回来的虫草,还有一些松茸、山菇,你们带上吧。”央金大姐拿来三个大塑料袋,给张建华、洛桑、扎西一人给了一袋。
“谢谢,谢谢!”张建华接过东西,递给拉姆。他想了想,对央金说:“我们现在就是在做这个土产品,你们这里能不能作为一个收购点,帮我们采购下来,积攒到一定的量,我们过来拉。有几个这样的点,我就再也不怕断货了。”
“那当然好了。”央金大姐喜出望外,“来,你看看这些行不行?”她转身走向旁边的一个房间,打开了门。张建华跟着她进去一看,马上高兴起来。一句古话跳进他的脑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房子里有个两层的木架,上面晾着半干的松茸、山菇、木耳,架子上、地上还堆了一些编织袋,鼓鼓囔囔,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你看,还有虫草、天麻、川贝母,这些,都是高原上才出的东西。”央金大姐打开一些小袋子,给张建华一个一个看。“卓玛的阿爸平常出去收货,有时候去几天才回来,我有空就把货摆在公路边上,卖给路过的游客。”
“这些我们都要了,你称一下有多少。”张建华看到这些山货质量都特别好,非常高兴。出自高原的山珍,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药膳补品,对人的健康有很大好处,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千金难买的好东西。
最后,每一种都称出来重量,按单价算出了总价,列了一个详细的货单。张建华付了货款,把东西都装上了面包车。
日期:2016-06-24 16:47:00
金川春色
有了小金和大金这两个稳定的供货地点,尤其是有了当地人多吉、扎西和卓玛一家的合作,这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就达到了。张建华提议:“‘既来之,则安之’,我们顺便好好看看号称‘阿坝小江南’的金川吧。”
告别卓玛一家和多吉,面包车在扎西的带领下,沿大金川河道一路向南。
“看桃花可以走桃花运,那么,看梨花呢?”张建华情绪很好,给他们提了个有趣的问题。
“有桃花运就有梨花运嘛。”如玉接过话头,“这梨花运是什么?应该是比桃花运更厉害的一种运气!”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洛桑没有理解如玉的意思,大家也是一头雾水,没有听明白。
“哎呀,你真笨!梨子,梨子,就是离儿子不远了嘛。”如玉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听出来了!如玉,你有喜啦?”拉姆反应很快,伸手摸了摸如玉的头发。
日期:2016-06-24 21:06:00
“真的吗?”洛桑大喜,一把抱住如玉,眼睛直直地看着她。
“可能吧,还不一定呢。”如玉羞涩地抬头看着洛桑,“回去检查一下才知道。”
“恭喜恭喜!”张建华高兴地拍拍洛桑的肩膀。
洛桑几乎要跳起来了。他在如玉的脸上使劲亲了一下,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了,眼睛里放出火热的亮光:“我要当爸爸啦!我要当爸爸啦!”
“小声点!”如玉拍了他一下,靠在他肩膀上幸福地微笑起来。
车上沸腾了,七嘴八舌,几个人都在说话,根本听不清究竟在说什么,连扎西也边开车,边唱起歌来。
春天是耕种的季节。路边的梨树下,河道边,三三两两的农夫在地里劳作,一位渔夫在河边撒网……好一幅生动的田园春色图啊!
石砌的碉楼不时闯入眼帘,三两个一群,或者孤零零一座,有残破的,也有完整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故事。村寨、梨花是它们的拥护者,它们是村寨、梨花的守护神。它们静静矗立在那里,也守护着一方水土, 警惕地瞭望着远方。
“前面有个‘万里城’,听说是当年清军的军营,现在还有叫‘营盘村’、‘马厂’、‘粮台’等等的地名。平定大小金川以后,乾隆皇帝还在这里的安宁乡立了一块纪念碑,人称‘乾隆御碑’。”扎西的家在小金,从小听老人讲历史故事,知道的还不少。
日期:2016-06-24 21:07:00
“‘万里城’是什么?”张建华不解地问。
“是当年官兵驻扎的营地和建的防线,都在三、四千米高的雪山上,修的跟八达岭长城差不多。老人讲,在谷地的营盘经常遭袭击,不好防守,最后就在山上扎了营。像一字长蛇阵一样,一百多里的山岭上都修了城墙。我还没有去看过,在小金和金川中间,好像离这不远,主要是特别高,很难上去。”扎西边开车边想,说的断断续续,“金川县城快到了,城里有不少红军的遗址,我以前去过,一会带你们去参观一下。”
“好,交给你了,你当向导。”张建华庆很幸有扎西带路,一下子方便多了。
车停在一栋木板房子前面,大门有锁进不去。一块石碑告诉他们,这是徐向前的指挥部,红五军军部旧址。红军长征途中,一度在这一带驻扎了一年多,后来才北上到了陕北。接着,他们又去了苏维埃政府、大金省委、红军医院等等旧址,感受到红军在金川的真实印证。
“你们亲戚中有没有当红军走的?”张建华问扎西。
“听爷爷说家族里有几个参加红军去了草地,去了陕北,后来有一个还回来当了州里的大干部。”扎西发动了车,“我带你们去看看乾隆御碑吧。”
日期:2016-06-24 22:28:00
出了金川城区,他们向丹巴方向开去。走了没有多久,到了一个叫安宁的小镇,远远看见山坡上砌了很多级石台阶。
“御碑就在上面。”扎西停好车,带着他们沿台阶攀登而上。
碑身是一块大青石雕刻成的,有四五米高。中央刻了一行大字:“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然后用汉、满、藏、蒙四种文字记述了乾隆皇帝两次金川战役的始末。碑座也是一大块花岗岩雕的立体托鼋,衬托出一种威严肃穆的气势。御碑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已经快240年了,保存基本完好。四周,有很多民居散落在山坡上面,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好像是保护御碑的守卫者。
“再向前,就是有名的‘关碉’,是现存最高的碉楼。”站在御碑旁边的观景台上,可以欣赏到另外一种味道的梨花之河。
他们的车沿着名扬中外的“梨花大道”缓缓南行。两旁的梨树非常粗大,搭起一条雪白的花廊。万千花瓣像雪片一样落在公路上,如同雪地一般晶莹,只不过,这些雪花是温暖的。它们厚厚地铺在路面上,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春天,是游人给这样踏出来的吧?
“我们这边的梨花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金川的梨花大气、淳朴,不娇气,和金川的人一样。”扎西自豪地夸耀起来。
“关碉到了。”其实,扎西不说,大家都已经看到了。高达五十米的巨大身影,老远就吸引了每个人的注意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