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32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15 13:04:45
  更新55(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5)( 每日更新)
  四 蹊跷的小木牌
  据说,北伐期间,柴荣在批阅公文时,发现了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点检做三个字。柴荣更加郁闷,这个谶语加重了柴荣的病情。
  这块小木牌,相当有名。它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一个长两三尺,上面写着点检做三个字;
  版本二:一个三尺多的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五个字。
  嫌疑人
  假定木板真实存在,我们来看看木牌事件谁是幕后主谋?
  答案一:赵匡胤集团。

  这个答案的出发点是:谁是收益者,谁就是阴主。后来事情发展,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被撤销,赵匡胤成了都点检,后来赵点检做了天子。所以赵匡胤最有作案动机。
  但是,这么推是不行的。因为这个逻辑存在很多致命的漏洞。
  论点一:撤掉张永德,不一定就是赵匡胤顶替。从官职来看,赵匡胤是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的第三号长官,就算撤掉张永德,顶上去的很可能是第二号长官副都点检(当时有无任职者,以及任职者是谁不清楚),不一定就是赵匡胤顶班。所以张永德撤职,跟赵匡胤的顶替没有必然联系。
  论点二:赵匡胤和张永德很铁。张永德很器重赵匡胤,赵匡胤不宽裕的时候,娶媳妇的钱都是张永德送的,张永德一直在提拔赵匡胤,可以说没有张永德的赏识,赵匡胤混不到殿前司第三的位置。

  就算放到今天,出钱为哥们娶媳妇儿那也是义举,如果不是特别铁,没人会这么干。如果不信,问问你自己,即便你有能力,你愿意为你的哥们在首都买房买车,准备聘礼,办一场婚礼吗?
  还有一种说法,张永德同志算命,说张永德要想保住富贵,就会遇到两个属猪的贵人,后来张永德发现赵匡胤和赵光义都属猪。所以张永德对他们非常友好。
  赵匡胤对张永德也很友好,很尊敬。终太祖一朝,对张永德恩渥不替。赵匡胤在称帝多年后,还一直称呼张永德为驸马,从不直呼其名,两人关系特别融洽。
  所以赵匡胤不会想办法拿下张永德,张永德是最好的领导。如果换一个顶头上司,赵匡胤的日子肯定比现在差,不会比现在好。
  论点三,赵匡胤生性谨慎,不会轻易冒险。不管是西征做特派员,还是打南唐,赵匡胤一直很谨慎。
  大前提 :张永德下台后,赵匡胤不一定会接班
  小前提1:赵匡胤很谨慎
  小前提2:张永德对自己很好
  结 论:木牌事件跟赵匡胤无关。

  答案二:李重进集团。
  这个答案的出发点是,一山不容二虎。张永德和李重进分别是禁军的两个系统殿前司和侍卫司的老大,摩擦总是难免的,所以李重进要干掉张永德。
  干掉张永德,在军中就没有谁能跟李重进匹敌了。还有,就是两个人关系不好,张永德老在背后说李重进坏话。
  但是这个答案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论点一:李重进光明磊落。张永德在出征南唐的时候,经常喝酒期间说李重进的坏话,还有一次当众说李重进要谋反,将吏无不惊骇。李重进听说后,一个人骑马跑到张永德军营,亲自给张永德斟酒,说道:我们两个是至亲,又都是国家的肺腑之臣,我们用该戮力同心,为国家做贡献,您为什么对我疑虑这么重呢。张永德很不好意思,两人和解。永德意解,二军皆安。
  论点二:李重进没有作案时间。木牌出现的时间是六月份,这时,李重进在河东站场跟北汉打仗,没有时间作案。
  论点三:李重进很安分。赵匡胤称帝后,李重进就表示归降,后来虽然被迫起兵反抗,但是反抗的力度基本可以忽略。李重进基本是逼反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木牌属实,李重进还是有嫌疑的。
  李重进光明磊落,但是表面坦荡跟内心想法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人心隔肚皮,李重进说的很坦诚,但是内心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至于作案时间,李重进在打仗,他在后方还是有人的,他的集团内部的人物可以代劳,并不一定要李重进亲自干。
  李重进有嫌疑,但是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宣判无罪。
  日期:2016-06-16 12:22:48
  更新56(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6)( 每日更新)
  答案三:没有人干,根本就没有这个木牌。
  论点一:史料记载不一致。《旧五代史》记载的是:两三尺,写着点检做三个字;《宋史》记载的是三尺多,写着点检做天子五个字。
  《旧五代史》的主编是薛居正,《旧五代史》成书于宋初,974年;
  《宋史》是元代人写的,成书于1345年。元人写这一段依据是《太祖实录》。

  问题就在这里,1345年的书写的比974年的书更详细,974年三个字点检做,1345年就变成了五个字点检做天子。
  974年,距离木牌案发时间只有16年时间,所以记载的情况,应该更详细才对,反倒是几百年后的书写的更详细,更露骨。
  那就只有一个解释,造假了。谁在造假,赵匡胤可能指示过,可能薛居正为了神化皇帝,也可能是后来赵光义干的,赵光义把太祖实录修改过多次。
  论点二:逻辑上说不过去。既然点检做是谶语,那就把这个官职废除不就好了,何必要撤换。把赵匡胤提拔为点检,还是点检,按照谶语,点检还是要做天子的,柴荣为什么这么愚蠢?

  论点三:柴荣同志是个务实的唯物主义者。他本人不相信封建迷信,对于这些谶语估计也不会在意。柴荣在位期间,整顿佛教,从来不怕什么因果报应。柴荣同志把佛像熔解成铜钱,还言之凿凿地表示信佛在心不在形,熔解佛像利国利民,佛祖一定很高兴。
  佛家讲究因果报应,柴荣不怕因为熔佛像下地狱,就更不会信一个小木牌。
  论点四:木牌出现的时间前后不一。《宋史》记载的木牌出现的时间是世宗在道,世宗5月30日回到开封,所以世宗看到木牌应该在5月30日之前。而旧五代史里记载的是6月份出现的木牌。同一个东西,不同时间首次亮相,说明这个东西不存在。
  同样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木牌事件是子虚乌有的。没有案件,当然就没有所谓的作案人。
  张永德缘何被撤?

  既然这样,为什么柴荣同志会在临死之前,撤掉了张永德的都点检职务呢?
  这个也很容易解释,根据《却草编》的记载,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能让我们看到其中的端倪。
  柴荣北伐班师,路过澶州,这里是柴荣的发迹之地。柴荣在此停留好多天,不愿意回开封,除了张永德,谁也见不到皇帝。
  于是大臣们告诉张永德:现在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蠢蠢欲动,澶州离开封太远,现在只有快点回去,才能镇得住局面。
  张永德就把这段话告诉了柴荣。于是发生了以下对话。

  柴荣:谁指使你说这些话的(熟使入为此言)?
  张永德:大臣们
  柴荣(熟思久之,叹曰):朕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谕吾意哉。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
  穷薄,不是说家里穷,衣服穿得少。而是指人的禀赋太差。
  柴荣对张永德很失望,一直很失望。早就知道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一点主见都没有。这么差的禀赋,怎么做禁军老大?
  柴荣很失望,张永德没有主见,资质一般。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他耳根子太软,很容易被人唆使,这样的人掌握做禁军,显然是不合格的。
  而且,张永德这个人很缺心眼,之前老在背后说李重进的坏话,导致手下将士人心惶惶,禁军很不团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