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26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璟更加恐惧,再度请和,为了表示请和诚意,他把名字改成李景(因为郭威的高祖叫郭璟)。
  这次派出的使者也升级了:翰林学士钟谟和文理院学士李德明。开出的价码是称臣,犒军,割让六州,请求周世宗罢兵。
  周世宗没有讲和的意思,继续派兵,攻占扬州和泰州。
  周世宗觉得,敢战者方可言和。价码给的有点低。反正你又打不过我,几个州就想把大周打发了,你不给,我可以自己拿。
  显德三年956年 3月,李璟三度请和,派出的使者级别更高:司空孙忌,礼部尚书王崇质。这一次降表更加低声下气(辞益卑服)。
  周世忠还是一言不发。

  这时,上次的使者钟谟、李德明表示,我们再回去拿降表,尽献江北十四州。世宗表示同意:并让他们带信给李璟。
  在诏书里,柴荣首先表达了对南唐的强烈谴责:自从大唐灭亡,天步方艰,南唐趁乱割据,结交夷狄,凭凌上国。中央一直很弱小,运气很糟糕,中央政府,但凡有点良心,谁会不生气?
  然后柴荣展示了自己的力量:朕擅一百州之富庶,握三十万之甲兵,农战交修,士卒乐用。如果不能收复内地,重划边界,就班师回家,不是笑话吗?(真同戏剧)。
  最后就是书面警告:你应该削去帝号,至于孙权事魏国,萧祭奉周那一套,已经不适用了。你要是侍奉上国的决心够坚定,我就不会把你逼到绝境。
  图穷匕见,柴荣的胃口是江北十四州。
  不久以后,使者李德明回到南唐,表示自己已经同意把十四州献给柴荣。为了证明献出土地的合理性,李德明盛赞世宗英武。

  李璟生气了,这帮大臣都是些什么东西,世宗英武,我就是软蛋吗?李璟很生气。宋齐丘、陈觉等大臣们纷纷落井下石,痛骂李德明卖国。李璟很愤怒,杀了李德明,表示抗战到底,跟柴荣拼了。
  李德明死了,他的好朋友钟谟很难过,他偷偷祭奠了老朋友,发誓为他复仇。
  柴荣的胃口也太大了。老子名字都改了,臣也称了,你还不罢手,六州还嫌少,还想要十四个。要打就打吧。
  谈不拢,就打吧。
  日期:2016-06-10 21:45:52
  更新46(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四章 三征南唐 6 一征南唐 )( 每日更新)
  南唐的反击
  李璟决定两手出击。一方面派人去请求外援。他派人带着蜡丸密信,去请求契丹援助。结果使者经过敌占区,被大周的将士截住了。
  估计就算送到了,也没有是没用。因为,此时契丹的皇帝是睡王耶律璟,这位仁兄天天都在喝酒睡觉,哪有时间看什么蜡丸密信。
  打仗,耶律璟就更没有兴趣了,每天睡醒后,都要忙着平叛,国内平叛战争一直打扰着耶律璟喝酒睡觉的雅兴,内战都已经不胜其烦了,那里还有心情去打外战。
  另一方面,李璟决定派自己的弟弟李景达为元帅,决心收复失地。
  李景达是个比较杰出的统帅,经常挂着元帅的头衔南征北战。但是对这位弟弟,李璟并不放心,给他派了一个监军,就是五鬼之一的陈觉。为了解救寿州之围,李景达带着边镐、朱元等大将北伐,顺利收复泰州,兵锋直指扬州。唐军朱元率部收复舒州(今安徽安庆)、泰州(今江苏泰州)、蕲州(今湖北黄冈)等三州。
  入夏后,江淮进入雨季。天降大雨,周军很疲惫,从扬州、和州(今安徽和县)、滁州退兵。唐军形势一片大好,诸将请求伏击周军。统帅宋齐丘表示:要是打伏击,周军肯定会更恨我们;要是放了他们,他们就会感激我们(击之怨深,不如纵之以为德)。
  碰到这样的领导,南唐将军们真是抓瞎了。还想让敌人感激自己,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所以,周军安全在寿州集结。

  六合之战
  扬州的守将是韩令坤,赵匡胤的发小。扬州危急,柴荣即命救火队长赵匡胤驰援。他的部队是两千人。接到命令后,赵匡胤驻兵六合。此时,李景达在六合20里处驻兵两万,并设置路障。韩令坤感觉自己守不住,想要跑路。
  此时,赵匡胤下令:扬州兵有过六合者,砍掉脚(折其足)。作为赵匡胤儿时的小伙伴,韩令坤知道赵匡胤不是一个开玩笑的人,于是决定坚守。
  赵匡胤为了不伤兄弟和气,他专门给韩令坤写了言辞恳切一封信,大意是,你不能跑,你要是跑了,就算我能放过你,你觉得皇上能饶了你吗,你在里面呆几天,过几天我和老张(张永德)就会替你解围。
  韩令坤觉得有道理,决定死守扬州。
  这是打仗,不是密室逃脱,赵匡胤手下就两千人,李景达手里有两万精锐。需要呆几天,韩令坤也不知道。
  赵匡胤深知自己兵少,不敢主动出击。
  他表示,敌人设置栅栏,分明就是怕我们。唐军怕我们,是因为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如果他们知道我们人少,肯定会围歼我们。所以我们不能立即主动进攻,暴露自己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双方互相不知道对方底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僵持了好几天。

  最后,唐军打破了沉默,他们倾巢出动,对周军发动进攻。赵匡胤奋起反击。
  赵匡胤这几天一直在观察兵油子。对于那些打假仗的士兵,赵匡胤留了个心眼,把他们的帽子划了剑印。
  收兵之后,把帽子上有剑印的士兵全部斩首示众,两千名将士被震撼到了,跟着赵匡胤,偷奸耍滑是无法蒙混过关了。
  第二天双方再战,周军无不用命,唐军一败涂地,当场被斩杀五千多人。剩余的纷纷逃窜,赵匡胤乘胜追击,唐军争船逃跑,很多人被淹死,唐军精锐尽失。
  尽管周军节节胜利,但是寿州的守将吕布同志就是坚守不出,周军远征已经半年,柴荣觉得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更大的战果。
  这时,柴荣屯兵涡口,准备亲征扬州,宰相范质不同意。

  老宰像泣谏,劳师远征,将士疲惫,陛下不要再冒险了。
  皇帝决定班师,留下李重进围困寿州,庐州,向训留守扬州。后来向训请求围困寿州,把扬州交给南唐旧将后,撤退到寿州。赵匡胤同志随同班师。
  将星赵匡胤
  回到开封后,凭借着涡口、清流关、滁州、六合四次打援的重大战功。柴荣提拔赵匡胤做了殿前都指挥使,殿前司排名第三的高级军官,不久又拜定国军节度使。
  这一年,赵匡胤27岁。
  赵弘殷这么大的时候,刚把赵匡胤造出来。
  回到东京后,柴荣及时开会总结经验教训。深感大周陆军,打南唐水军太过吃力。于是下令训练水军,柴荣就在汴河岸边,设立造船厂,建造百艘战船,教练都是都是从南唐挖过来的降兵降将。
  训练水军,柴荣很重视,抓的很紧,几个月后,一直精锐的水军就被练成了,战斗力就超过了南唐水军。
  柴荣班师了,但是周唐两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李重进大军还在围困寿州。就像一把尖刀插入南唐的心脏。南唐可没有闲着,最高统帅部几个月来一直在调兵遣将。准备围歼李重进兵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