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10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说借助道士的嘴,明白说出了故事的宗旨:大宋他事虽不及汉唐,惟不贪女色最胜;宋代无好色之君,全是太祖开了好头。
  不好色是真的,不及汉唐还是需要商榷的。
  3 一路向北
  流落洛阳的时候,赵匡胤长寿寺的柱础上午休,一个资深和尚看到红蛇从赵匡胤的鼻子里面飞出去,感到特别震惊。
  赵匡胤睡醒了,和尚问他去哪儿,赵匡胤说要去澶州找柴荣,却没有钱上路。老和尚说:我有一头驴子可以给你用,又给了一些钱。赵匡胤就出发了。
  还有一种说法,赵匡胤北上是在流落襄阳的时候决定的。
  赵匡胤在襄阳古庙里,遇见一个高僧。高僧告诉他往北走,就会变泰……
  其实,如果我是算命的,我也会告诉赵匡胤,往北走,才能变泰,为什么呢?
  因为襄阳,现在虽然在湖北,但是那个时候却是边境城市,往南走就是荆南,十国中力量倒数第一的就是它了。

  荆南地盘很小,四战之地;
  南面的是蜀国,很富裕,但是承平日久,没有丝毫活力;
  荆南南边的南汉整个国家崇拜巫术,乌烟瘴气,宦官掌权,赵匡胤不是宦官,不会有什么前途;
  东南的南唐虽是第一大国,但是领导喜欢风花雪月,赵匡胤不会吟诗作赋,估计也很难发展;
  吴越漳泉地盘很小就跟不说了,还在向中原政权称臣。

  赵匡胤也知道,中原很乱,南方比较安定。但是南方再安定,赵匡胤也不太愿意出国,因为实在看不到前途。
  赵匡胤准备不再走后门,准备自己到北方闯荡。在流浪中,他度过了只有自己知道的艰苦岁月,饿了吃野菜,渴了喝河水,困了就在树下或寺庙道观里休息。
  在这一切苦难的背后,还有不少委屈,比如被本地人欺负,比如赌博赢了还被揍,比如被小偷偷走盘缠。
  曾经衣食无忧的公子哥赵匡胤,想起家里的娇妻暖炕,看着自己的眼下凄凉,不觉悲从中来,苦难给了赵匡胤非凡的能力。
  他一路上虽然落魄,但是恪守礼法,不忘行侠仗义。
  赵匡胤虽然已经流浪很久了,但是他不打算回家。因为,他有一个梦想,我要找到工作。
  经过了1年多的艰苦流浪后,948年,赵匡胤得知郭威正在招兵买马去打击李守真叛军,就报名应征,当了郭威帐下亲兵。
  日期:2016-05-24 13:18:05
  第二章变泰之路

  一 躲猫猫的皇帝
  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大汉,刘知远就是汉高祖。以前,还有一个汉高祖叫刘邦,比这个有名。
  1 天福天佑
  为了表示对老领导的崇拜,汉高祖没有改年号,续用了石敬瑭的天福年号。 石重贵也是用了1年多天福才改年号。

  石敬瑭虽然是个儿皇帝,出卖燕云,但是为政宽仁,比较注重人权,老百姓还是比较爱戴他的。
  一般改朝换代都是要改年号的,刘知远没有改。天福是个好年号,天福天福,老天多给点福寿吧。
  事实证明,好名字通常是没有什么用的。
  石重贵用天福年号,干了4年多就被契丹人抓走了;

  刘知远用了天福年号,自己的年号就没时间用了。
  天福13年,刘知远改年号为乾佑元年,乾佑,意思跟天福差不多,上天保佑,当然也要保护自己的儿子刘承佑。
  可是上天没有庇佑刘知远,也没有保佑李承佑。就在乾佑元年正月,乾佑年号刚用了不到一个月,刘知远病重。
  不久,在给儿子留下一个水火不容的托孤集团,刘知远就撒手人寰了,19岁的刘承佑即位,是为汉隐帝。

  汉隐帝,不是一个好名字。当皇帝还要躲猫猫,实在是不太对头。这个名字是郭威起的,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恶心刘承佑,死了不让你当正大光明当死皇帝。
  如果你还记得死玄武门之变时、死在李世民箭下的太子李建成,他的名字(谥号),就叫隐太子。
  2 水火不容
  刘知远一死,托孤大臣们就搞起了小山头,杨邠 、郭威、王章、史弘肇这些武将一个阵营;宰相苏逢吉和苏禹珪是一个阵营。这让小皇帝刘承佑非常为难。

  对抗也就算了,大臣的的平等对抗对皇帝而言是好事。
  可这两大阵营的对抗并不平等,武将明显占上风。因为刘知远临死时留下遗嘱:军国大事不要和书生商量,文官胆小,一定误国。
  文官嫌弃武官没脑子,武官嫌弃文官没有力气。宰相苏逢吉总是被武将杨邠和史弘肇辱骂,动不动宰相大人,你手里的毛笔顶个屁用,安邦定国还得靠我们手里的长枪大棒。
  话说得太过分,连武将王章都看不下去,就说:光有长枪大棒,没有毛笔,去哪里搞军需粮草,这么一顶,同一阵营的两个武将吵起来了。
  武将口头上欺负宰相也就算了,还时不时拔出刀吓唬吓唬苏宰相。苏宰相知道打起来不是对手,只能忍气吞声,唯唯诺诺装孙子。
  文官武将的矛盾日益激化,看出苗头的郭威,请求以邺都留守的身份到大名府出差,督师河北打辽国,以避免肇祸、保全全家。

  走之前,史弘肇替他要了个枢密使的头衔。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承佑是个不受威胁的人,所以郭威只保全了自己,家人全部罹难。
  日期:2016-05-24 21:11:38
  更新11 (大宋三百年 每日更新)
  史弘肇的戾气
  武将集团里,最厉害的就是史弘肇。这个人比较喜欢杀人,他把抽筋砍脚之类的酷刑,用在治安案件中。按照现在的的说法,就是用刑法处理行政案件,明显属于罪不当罚,违背罪刑法定和罪刑适应的基本原则。
  一个百姓白天看太白金星,史弘肇说人家私自看天象,想要谋反,判了腰斩;
  一个百姓跟他的士兵吵架,他诬陷人家谋反,杀掉并暴尸街头;

  一个士兵报告某人有罪,他从不审问,杀掉。
  碰到这样大搞国家恐怖主义、草菅人命治安司令,百姓只能自求多福,最好不要跟这个家伙打交道。
  对他而言,好杀成性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他很讨厌文人,很迷信暴力。他讨厌文人到了一种境界:他从不和文人交往,见到文人就骂,文人的话他都当成是废话。这一点最后要了他的命。
  武将不仅欺负文官,连小皇帝也欺负。其实皇帝也不小,19岁了,血气方刚。但是将军们觉得皇帝还小,打心眼里看不起皇帝。

  他们觉得,我们当年跟你爹混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穿开裆裤,现在让你当大领导,完全是看在你爹的面子上,所以皇帝应该听话。
  但是,皇帝并不这么想,皇帝想发言。
  有一次朝堂议事,大家又吵得不可开交,皇帝和稀泥:大家好好商量。话声刚落,皇帝听到了杨邠的厉声呵斥:陛下还是闭嘴吧,凡事我们几个处理就行了。
  皇帝闭嘴了,但是在心底,皇帝打算让武将们永远闭嘴。
  武将们太过看重武力的力量,也太鄙视文官的力量,他们认为,这些天天拿毛笔、手无缚鸡之力的家伙,能干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