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旦缠大叔:一步一绿帽》
第24节

作者: 德可撒司1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里面还有人?”我们问男子。

  “还有两个。”男子焦急地说,几次试图冲进去,都被烤回来。
  我们正焦急着,李小达把雨衣翻过来,穿在身上后,一下冲了进去。
  我们包括那俩人,都目瞪口呆,因为男子显然是孩子的父亲,却没敢冲进去。
  这时,穿着雨衣的李小达抱着个小孩子到了门口,“接着。”他把孩子扔了出来,我们一起接着。
  李晓达又返回去。
  我们看了看手里的孩子,大约一岁多,女孩。“四儿,不怕。”孕妇拍着哇哇大哭的孩子说。
  随后,李晓达正拽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往外跑
  眼看离门口就有几米远,一个燃烧着的大房梁正砸轰然而下。
  正砸在李晓达和孩子身上。
  “晓达!”“老大!”
  我们一阵惊呼。
  接着,这个房子的房顶整个塌了下来。
  由于是石头房子,石头被烧的滚烫,我们根本接近不了。
  “有水吗?”我惊呆后问。
  “在屋里呢。”
  我们三个人,把四个信号弹发向了天空。

  半个小时后,拉我们来的四辆卡车和一辆救护车开了过来。
  此时,屋子还在燃烧,旁边的大木头垛也更是猛烈。
  “李红兵。”虽然有那对夫妇的哭号声,虽然有大火的噼啪声,我还是听到了队长的几近声嘶力竭的呼叫,“没事吧。”他的声音已经颤抖。
  我慌忙跑向从未停稳就下来的队长,“报告,李晓达。”我也哭了起来。

  “怎么了?”队长的声音都变了。
  “他”我不争气地哭,这时,曹振刚和马海已经跑了来,他俩也是泣不成声。――毕竟,由于我们都是小学上五年中学上五年,此时,马还不过18岁,曹振刚17岁,我刚16岁。亲眼目睹了房梁砸在几分钟前还和我们说话的李晓达身上,看着他在燃烧,我们被吓坏了。
  两个小时后不请自来的县里的消防车,喷完了带来的水后,也是杯水车薪,也眼睁睁地看着。
  大火持续了近一天,是附近县里和省城的消防车带水来救灭的。
  后来得知,这是一个超生户,跑到山里来烧石灰,木头垛不知原因地着了。
  我们的考核,实际上并没有进行。火场留下我们队长和军教主任,其余的干部都沿路发射信号弹,召回了学员。

  队长了解事情经过后,一再强调,对任何人不能说追萤火虫追到这里。这里,离我们实际的行进线路不足5公里,萤火虫果然再绕圈。
  随后,一名副校长和训练部长带人来到现场。
  我和曹振刚被训练部长的212车带回学校,说是要我们回忆李晓达的先进事迹。实际上对我们实行了软禁,并确保我们口径一致地说出李晓达的事迹。
  曹振刚和马海在9月25日就回去参加步枪训练。我则和军报来的记者,一起写李晓达的先进事迹――把坏事变成好事,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比如我们那个年代中学课本力《为了61个阶级弟兄》,写的是抢救阶级兄弟的事迹,其实,那不过是一次食物中毒事件,被妙笔生花成了可歌可泣的壮举。
  我要写的,就是把一次人命事故写成英雄事迹。
  当然,李晓达确实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只是我们赶上这次救人的原因有些黑色幽默。
  9月29日,李晓达的追悼会在学校军事训练场举行。

  总部一副部长参加,院长主持,政委致悼词。全校师生胸佩白花臂戴黑纱。李的父母,由他们县武装部陪从从甘肃赶来见了儿子的烧焦了遗体。
  李晓达被追认为**党员、革命烈士,追记一等功一次。
  追悼会上,那些素不相识的人都肃然而立。
  我和曹振刚马海还有11班的其他人则是泣不成声。这是我有生16年来第一次直面死亡,几分钟前还活生生的生命,转眼就灰飞烟灭。

  而我们,包括专业的消防,面对远去的生命却只有听天由命。
  9月30日,我们的入学入伍教育,也就是新兵训练结束,正式颁发领章帽徽――那时的军装叫做1978式,不分军衔,官兵一致地是左右领子各佩一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帽子正中央钉一颗铝制的红色五角星,也就是领章帽徽,俗称“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颁发领章帽徽仪式由各学员队自行组织。
  起床号刚一响,队长就急匆匆赶来,让正在洗漱的我赶快到队部,“写一张全新的军人誓词。”队长说,昨晚接到通知,总部首长参加我们队的颁发领章帽徽仪式,原来的军人誓词是从别的队借来的,旧了。
  我在一张大红纸上用正楷抄写军人誓词,李军等人找来红色条幅,我随后写下“学员八三二○队入伍仪式”贴在条幅上。
  教导员和队长几次过来问“写好了吗?”其实是催我。但我知道,绝对不能忙中出错,忙乎到了快8点半,总算就绪。
  9点整,总部首长在校长政委等校首长的陪同下准时来到我们活动室。

  队长主持仪式,教导员带领大家举手向军旗宣誓。
  我们依次走上主席台,总部首长和校长政委分别把领章帽徽捧给敬礼的我们。
  此后,我们就是真正的军人了。
  一个月魔鬼的磨练,我们自认为无愧这红星与红旗。
  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觉得我们这红旗和红星来之不易。

  毕业20周年聚会时,已经是校政委的队长穿着一件夹克参加了我们晚上的会餐。在开场白中,队长不止一次强调,你们是我带出的最NB的一届,可是总部首长亲自为你们颁发的领章帽徽啊,一般的学员都是队长教导员颁发。
  会餐时,我们回忆了四年的所有趣闻轶事,但是,唯独让我们NB起来的李晓达没人提起。
  什么叫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的NB是李晓达生命换来的。
  其实,我自己在队里的名气也是由他带来的,是那篇军报通讯让我NB。
  在新兵训练的一个月里,我是出尽风头,但大家都认为我不过是仗着一手好字。

  直到9月30日,当我被点名,和另外几名同学上台领领章帽徽时,总部首长,也就是总部副部长和我握手时专门说,“李红兵,文笔很好。”
  这7个字的分量,可谓一字千钧。
  它奠定了我高人一等的地位。
  9月30日的军报,头版转二版刊发了长篇通讯《一个军校大学生的生死抉择》。其中,李晓达在家乡部分是兰州军区采访,在军校部分,和现场特写,是我主笔。通讯的署名是几个军报记者,最后是特约通讯员 李红兵。
  军报,在那个时代,是NB大了报纸,文丨革丨中“两报一刊”是文丨革丨小组的旗舰。
  日期:2016-07-16 02:26:01
  43
  30号下午,我们自由活动,大家主要是照相留念。
  晚饭时,队长找到我说,明天我留在队里值班。
  “明天不是开学典礼阅兵式吗?”我很奇怪,为什么留人值班。
  “大家突击练习阅兵分列式时,你在写材料时,估计合不上了,你在家里休息吧,要看也可以去看,以后年年有阅兵,有你不想参加的时候。”队长有些安慰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