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对新闻系学生的参观非常重视,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为大家介绍晚报的历史沿革和晚报出刊的全过程。
晚报的总编辑仿佛洞悉学生们的心理,开场一席话很快就让大家忘记了周围环境的简陋:“未来的大记者们,也许是未来的同事们,你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几年前还属于一个印刷厂,晚报因文丨革丨整整停刊十四年,但就在复刊的几年内,晚报发行量很快就突破了七十万份,成为当之无愧的北京市民报纸,也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虽处陋室,也要名扬天下,这充分体现了晚报采编队伍的专业和艰苦奋斗精神,希望你们学成以后,也能加入我们的队伍,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晚报的办报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将来一定会拥有我们自己的新闻大厦,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
夏天听了晚报总编辑的一番话也深受激励,联想到自己参与出版的《新闻周报》,虽然条件简陋,靠手工抄写,但一定要当大报来办,要办出一流的专业水准,为将来创办真正的大报做好准备。
晚报值班副总编辑向大家介绍了报纸从编稿、排版、签样到印刷等一系列流程。在印刷车间,还给每位未来的新闻记者们赠送了一份带着墨香的当日报纸。那张报纸,夏天至今珍藏。
日期:2016-11-05 18:08:05
对媒体的参观系里安排得紧锣密鼓,很快,夏天他们就来到了中央电视台,他们有机会迅速窥探银屏后面的秘密。
此时的中央电视台,已经启用了军博附近的新的电视大楼。现代化的录播设备、规模宏大的演播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央电视台的台长、副台长也亲自出面接待。
台长介绍说:这几年国家对电视台的投入非常大,电视台目前的演播设备先进程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影响力越来越大,央视的节目,甚至影响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比如央视的春节晚会,是家家户户大年三十团圆宴的标配,而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也经常造成播放其间万人空巷的奇观……这都说明,电视业的发展代表了媒体发展的方向,希望你们学成之后,能加入到未来的电视大军中,我们一起来创造中国电视业的辉煌。
台长的讲话,意气风发,但夏天并没有太多感觉。夏天当时只是固执地认为,作为媒体工作者,写得一手好文章,挖掘出有深度的内容才是真本事,而电视更多的不过是浮光掠影,精神快餐,表面热闹罢了。夏天经过很长时间才意识到,当时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失之偏颇。再联想到目前的纸媒寒冬,不得不感叹时光是如此具有颠覆能力。
副台长领着大家参观了春晚的演播厅。演播厅并没有夏天原先想象中那么宏大,春晚屏幕上营造出来的盛大、热闹、喜庆的气氛更多的是利用了电视语言以及镜头的切割和转换,一台节目呈现出来的内容其实包涵了台前幕后无数人的努力和辛苦,夏天初次感觉到了做电视节目的挑战性。
此次参观的重头戏是了解《新闻联播》的录制过程。到达《新闻联播》的录制现场,几张国脸正等着他们,和在节目中的字正腔圆、严肃认真相比,这几张国脸面对这群新生代显得亲切随和,一副大哥哥、大姐姐的样子,他们在主播台演示了播报新闻的流程,还邀请同学上主播台试试镜。让夏天暗暗吃惊的是,他这小组的陈若珊居然毫不怯场,施施然坐上了主播台,模仿国脸的范儿有模有样的念了几段新闻,连国脸大姐也赞许地点了点头。陈若珊后来回忆说,此次参观几乎影响了她一生的选择,也是她后来拿到金话筒的最大动力。
而夏天此次参观的最大收获是知道了提词器的妙用。以前他对新闻主播的记忆力一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主播们面对镜头可以一字不差地长篇播报,他认为新闻主播个个天赋异禀,非凡人所能企及。待看到悬挂在镜头前方的提词器后,夏天当场就哑然失笑了。
日期:2016-11-07 00:04:12
第一学期的专业课中让夏天收获最大的是《中国新闻史》,近现代新闻史上那些响当当的报人让夏天心生景仰并感奋,王韬、梁启超、史量才、邵飘萍、于右任、邹韬奋、范长江,成舍我……这些名字,几乎就代表了新闻的力量。
尤其是邵飘萍,他“新闻救国”的思想让夏天似乎找到了选择新闻专业的神圣感,“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也几乎成为夏天自己的座右铭,而邵飘萍的新闻采访技巧,如“查心意、广交友、巧做戏”等方法也让夏天初窥新闻采访的关窍,夏天发誓一定要早日让自己成为一个新闻全才,“铁肩辣手,快笔如刀”,随时为捍卫新闻自由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而战斗。夏天坚信,如邵飘萍一般,拥有一颗自由的灵魂,才会成为一个有良心的、公正客观的新闻工作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王。
当然,此时的夏天并没有意识到,半个多世纪以前邵飘萍的蒙难已经昭示了在中国追求新闻自由的漫漫长路,他也更没有想到,大学四年新闻专业的学习,使他离新闻事业反而越来越远。
夏天心无旁骛地读书、练笔,并把初学的新闻专业知识运用到《新闻周报》的实践中。不仅如此,他还借来了高年级的专业课书,提前自学,充实自己,让自己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闻周报》的工作要求。
读书和参与办黑板报,成为夏天大学第一个学期的主旋律,几乎把所有时间填得满满的,夏天自己也觉得格外充实。
日期:2016-11-08 10:28:44
第十章 跟上学霸们的节奏
上大学以来,一切似乎都在轨道上运行,一切似乎都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夏天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但英语课上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夏天深受刺激。
大学英语是公共课,学期初,各系学生按高考成绩分高、中、低级班混班上课,夏天和班里十几个高考成绩九十分以上且附加题得了高分的男生女生被分到高级班上课,同班的还有其他几个系的同学。分到高级班,夏天心中小小得意,自认为英语还有一点儿优势。
高级班里,新闻系的女生主要是李婳、任珺、赵靓青、刘玉磊几个北京女生和来自沈阳的石梅寒、严丽等人,新闻系的男生则来自四面八方,有老马、老廉、方超、陈斯凡、阿宝、白乐东、夏天和重庆的学霸王克俭。
新闻系的这几个男生可能是互相影响,对英语学习并不是太重视,普遍认为新闻系的学生写好文章乃第一要义。因此,对英语老师平时布置的课堂作业基本是敷衍带过,课前预习的要求更是置若罔闻,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也毫不以为耻,经常面无愧色地坦承“不会”或“没听懂”,有时还嘻嘻哈哈跟老师逗闷子,外系的同学对这几个新闻系的同学侧目相向,调侃说新闻系的同学就是牛。后来夏天反思,他们当时应该是严重毒化了课堂风气,严重影响了老师的教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