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狱到天堂 记实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第1节作者:
偏轨道化石 日期:2016-12-02 13:03:52
我出生在一个临近东北省城的小城市,这个小城市只有几十万人口,却承载了我所有童年的美好。
父母都是“铁饭碗”,典型的双职工家庭,家境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一家人蜗居在50平方米的职工家属楼内。这种家属楼都是红砖码砌而成,名义上是楼房,实际上还得自己烧煤取暖,房子里有火炕有炉灶,房前有小仓库,房后还有一片自留地,可以种些应季的蔬菜。记得父母还种过几垄草莓和几棵樱桃树,每到成熟的季节,我都会吃得满嘴泛甜,那种甜是真甜,从嘴里甜到心里,是我无数次都魂牵梦萦的味道。只可惜,那种味道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父亲是个小富即安的人,他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每天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满足了。由于一次意外他受了工伤,随即办了内退,基本上就是不干活还能照常拿工资的好差事。闲下来的父亲整天无所事事,靠打牌度日,整日都以小赌打发时间,那一年他43岁。
母亲天生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她不甘于现状,她不向贫穷妥协,于是她办了病退,只身下了海,做起了服装生意。那年月,铁饭碗很值钱,很多人的脑子里都没有下海经商的概念。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毋庸置疑是先动起来的人。他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毅然决然“下海”带来的回报。这种成功不需要羡慕,不需要嫉妒,因为那是他们应得的。事实上,很多时候机遇都很公平地摆在每一个人面前,只是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错过了而已。
母亲下海的时机很好,那时候在我所居住的城市里只有一个供销百货大楼,几十万人的大部分生活需求都来源于这个百货大楼,其利润是可想而知的。母亲的思路也很活泛,她租了几节柜台卖起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其中有男装、女装,还有童装,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更换。总之,就是看什么衣服赚钱就卖什么。在那个朴实的年月里,百货大楼都是柜台制,还没有精品屋、专卖店这一说,与那些早市、夜市、地摊相比,这些柜台卖的就是精品货。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服装生意发达主要靠两种货:第一种就是成套的西装。就当时而言,能够穿上一身西装那就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体面的象征。甭管是夹包的公务员,还是蹬三轮的苦力,谁都得备上这么一身,等有重要的场合时穿戴。记得那一年我上初中二年级,母亲也给我配了两身笔挺的西装,尽管穿上去有些大,甚至袖子都能遮住手,但我仍是乐得穿在身上,因为我是全校第一个能够穿上西装的学生,就是跟校长那一身西装相比,我这身西装的料子和款式也毫不逊色。所以说,虚荣这个东西,不分年纪大小,打从娘胎出来就在心里打上烙印了。
第二种就是皮货买卖。那年月,东北的气温尤为糟糕,一到冬天就是零下三四十度,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一个人浑身上下都冻透了,那刺骨的寒风就像一把把小刀子,把人的脸割得生疼。还记得有个笑话形容东北的天气:一哥们冬天靠着墙根小解,结果没等他尿完,那刚刚还冒着热气的尿液就被冻成冰坨了。虽说这个笑话有些夸张,但足以证明其寒冷的程度。遥想当年,我的耳朵和手脚都被冻伤了,每天都用温水配中药洗两遍,等到开春的时候,冻伤的地方一揭就是一层皮,那种难受的滋味简直无法形容。
日期:2016-12-02 16:55:00
很多没到过北方过冬的南方朋友可能无法完全地理解这种寒冷,所以我建议这些南方朋友有机会可以亲自去东北体验一下。体验东北寒冷程度的方法有很多种,用舌头就是其中最为便捷的一种。胆大的南方朋友可以随意找上一个露天的铁器,如单双杠、铁栅栏等,把舌头贴上去,保管让您知道什么叫作悔不该当初。出于人道考虑,我建议跃跃欲试的南方朋友先做好准备,如随身携带一个温水壶,待舌头被粘住之后可以浇灌铁器脱困。千万不要以为用手机就可以解围了,因为舌头被铁器粘住后根本说不出话来,电话打给谁都无济于事,这是我亲身体验过的蠢事,那种哇呀哇呀却说不出话的感觉简直让人抓狂。
那年月,东北御寒只能靠棉衣,直到皮货盛行才有所改观。于是,各式各样的皮夹克、皮大衣外带各种动物毛领就涌进了东北的市场。就当时而言,这些都是紧俏货,也是稀罕货。在寒冷的冬日能够穿上一件皮衣,那绝对既抗风寒又体面,甭管男女老少,谁家都能豁得出一两个月的工资买上一件。
母亲看准了这个商机,把全部的家当押了进去。那时候母亲所在的百货大楼只有几家店经营皮货买卖,基本上都是去哈尔滨拿货,母亲却剑走偏锋,直奔辽宁西柳,找了一家皮货加工厂,定做了一大批皮夹克、皮大衣。这些皮货的款式都颇为新颖,而且皮质上乘,价格又比从哈尔滨进货便宜了一多半,其竞争力是可想而知的。
很快,母亲通过皮货买卖就捞到了第一桶金。临近年关的时候,她已经承包了百货大楼近20节的柜台,卖货的营业员就请了十多个。那时候正逢寒假,我也被叫到百货大楼里帮忙,主要就是看管柜台的皮货,以防丢失。因为每天试皮衣、买皮衣的顾客太多了,可以说络绎不绝,所以难免有一些皮货被一些动歪脑筋的顾客“顺手牵羊”。
我依稀记得那时候母亲每天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数钞票,她鼓鼓的皮兜里总会装满百元大票,平均每天的卖货款都能有十几万元,过年的时候一天的卖货款还能超过20万元。所以我打那时起就养成了数钞票的习惯,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我还会偷偷地往衣袖里藏上两张,留作自己的私房钱。
母亲靠皮货赚了多少钱我很难统计,总之,第二年我们全家就搬到了市中心的新楼盘。不久,母亲还买了一台黑色的桑塔纳,特意请了司机,早晚负责接送我上学放学,白天就跟着母亲去商场。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还没有私家车的概念,满街跑的除了一种叫作“大头鞋”的两厢出租车外,基本上都是各机关领导所乘坐的公车,以至于学校的同学们都把我误认为“干部子弟”。其实,我心里最清楚,自己只是普通百姓家庭而已。
日期:2016-12-02 17:02:00
做这个生意后来做了有多半年的时间,当时是05年了,我靠这个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广州就这么大点地方,做的多了,人家肯定会怀疑的,后来就是在感觉成熟的时候,做一次而已,产品大多都是不太常见的.
例如茶叶,例如红酒,例如不常见的水果之类的。反正都是一些不透明的有大水分的东西,比如红酒,在人们的印象里,红酒都是很高贵的,其实那个东西的是分档次的。而低端的出厂价都在8-10元之间,利润在1000%的大把多。
胖哥是我的第一个贵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贵人,因为他告诉了我,什么才是赚钱的,让我知道了,赚钱才是最主要的,而并非是建立一个什么样子的面子工程,不过后来我走的歪了,也是因为我太想赚钱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