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寻访明朝救时良相 顾鼎臣》
第39节作者:
金笺 一天,店小二跑来告诉他们,会试发榜了。他们快马加鞭前往观看,顾鼎臣考中了,在录取的贡士中名列前十名,第一名会元是董玘。顾撷冈感到有点失望,文昌君安慰道:“撷冈老弟,放心吧。殿试是根据贡士的策论优劣来取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弘治皇帝是明朝难得的好皇帝,他一定能慧眼识人才的。”
顾撷冈说:“听说会试的前十名试卷,皇帝要亲自审阅。文昌兄,你能否将弘治皇帝审阅时的视频调出看看。”文昌君说:“那个非常容易,不如我们来个时空穿越,亲临弘治皇帝审阅现场去看个究竟。”
哥俩穿着隐身服来到奉天殿,只见弘治皇帝午间也不休息,他正在东暖阁认真阅读会试前十名的试卷。看完顾鼎臣的试卷后禁不住拍案叫绝,连声称赞道:“好,好,都说到朕的心坎里了。”又将第一名董玘的试卷拿来对照,觉得比顾鼎臣的试卷无论是文理、学识和技艺都逊色不少。于是对站立在殿下的两位主考官张文祯和杨廷和质问道:“你们这样做很不公平,是否有什么隐情在里面?”
两位主考官张口结舌,迟疑半天方才说:“考生间都在传说,顾鼎臣出身平民,是其父与青衣婢女的私生子,而且脸上还有十八点大麻子。我们怕考生议论纷纷,众望难归,所以没敢将顾鼎臣排在第一名。”
弘治皇帝驳斥道:“朕也有所耳闻,青衣婢女原本可以收为偏房,难道二房所生也算是私生子?会试时我去巡视过,我见那顾鼎臣身高七尺,虬须虎颧,目光如炬,彬彬有礼,声吐如钟,脸上稍有几处凹陷点子也算不上什么麻子,五官还是端正的。我们不能因为他出身寒门,脸上稍有几处凹点而埋没了人才。既然已经发榜,也只能如此了。要知道,会试第一名,不一定就是殿试的状元。朕要另外委派殿试的主考大臣。以后千万不能以权势和相貌取人,要能力排众议,做到任何时候、任何境况都能公平公正,廉洁透明才对。下去吧。”
从奉天殿出来,兄弟俩穿隐身服飞驰到东吴客栈,想看看会试没有名列榜首,此时的顾鼎臣是什么心态。只见顾鼎臣从房间出来,手拿宝剑在院子里边舞边唱:
海若鞭潮出海门,霆奔雪卷带灵氛。六鳌驾憾三山动,万马声
传百谷闻。应谶更期人似玉,往观谁使女如云。傅岩舟楫真时用,
康济功成日未曛。
顾撷冈称赞道:“月光下的顾鼎臣,舞剑高歌,多么英姿飒爽,虽然会考没有名列榜首,但是他却仍然胸有成竹,满怀信心。”
文昌君叹服道:“顾鼎臣笃信中庸之道,他是一个自信心极强的人,满腹经纶,却从来不动声色,是个温良恭谦让的正人君子。好一个‘六鳌驾憾三山动,万马声传百谷闻。’他有大海一样浩瀚的心胸,是个胸怀大志的栋梁之材。‘傅岩舟楫真时用,康济功成日未曛’,会试虽然没有夺冠,殿试之时,他定能夺魁。撷冈老弟,我们还是回荣升客栈好好饮上几杯,等到殿试那天我带你到考场亲临观摩。”
日期:2017-03-08 18:20:04
第九章 臣敢冒天威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毗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殿试那天,哥俩早早地赶到奉天殿考场。殿试由贡士参加,弘治皇帝亲自主持。只见宽敞的奉天殿里整齐地排列着几十张书案,贡士们经过严格的检查,依次进入奉天殿考场,监考的官员密布大殿各个岗哨,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作弊是难上加难。再说殿试只是将已经考中贡士的考生,根据殿试策问的成绩排定名次,不再淘汰任何参考的贡士,最差的贡士也能赐予“同进士出身”,到外省做个七品县官,所以不值得因为作弊而被刑罚。
殿试题目由内阁大臣刘健奉弘治皇帝圣旨拟定的,文昌君用遥视仪看到了殿试策问题目是:
殿试策问 明孝宗朱祐樘
皇帝制曰:朕惟自古帝王之致治,其端固多,而其大不过曰道、曰
法而已。是二端者,名义之攸,在其有别乎?行之之序,亦有相须而不
可偏废者乎?夫帝之圣莫过于尧、舜,王之圣莫过于禹、汤、文、武。
致治之盛,万世如见其为道为法之迹,具载诸经,可考而证之乎?自是
而降若汉,若唐,若宋,贤明之君所以创业于前面守成于后,是道是法
未尝有外焉,何治效之终不能古若呼?
我圣祖高皇帝定天下之初,建极垂宪,列圣相承,益隆继述,为道
为法,盖与古帝王之圣,先后一揆矣,朕自莅祚以来,夙夜兢兢,图光
列祖,于兹有年。然而治效未臻其极,岂于是道有未行,是法有未守乎?
抑虽行之守之,而尚未守若古乎?
子诸生明经积学,究心当世之务,必有定见。其直述以对,毋泛骋
浮辞而不切实用。朕将采而行之。
殿试的主考官是内阁大臣刘健和谢迁。而谢迁是宪宗成化十一年,即公元1475年乙未科状元。谢迁看了刘健奉旨拟定的殿试策问题目后,思量了半天,疑惑地问刘健:“你出的殿试策问题目非常刁钻古怪,其深层次的涵义究竟是什么?”刘健说:“不过是以纯王之心,行纯王之政罢了,也就是说‘以周文王那样的心,去行周文王之道’。”谢迁说:“你这个题目的意思可不大容易领会。假如让我参加这场殿试,我肯定拿不到这个状元。”
听了两位主考官的对话后,顾撷冈担忧道:“不知顾鼎臣能否领会殿试策问题目的深层次涵义,要是泛泛而谈,不切中要害,不切中时弊,不切实用,那就拿不到这个状元了。”
文昌君说:“撷冈老弟尽管放心,顾鼎臣才高八斗,学识渊博,对四书和经学有深厚功底,他早已满腹经纶,胸有成竹,肯定能领会命题的内阁大臣刘健心里在想什么。不信我们到顾鼎臣身旁去看看他是如何深思熟虑地论述对策的。还可以用遥控摄像机把他试卷拍摄下来。”
哥俩悄无声息地来到顾鼎臣的身旁,只见他伏案疾书,沉着应对,在试卷本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着。等到他答卷写到结尾,开始检查时,文昌君用遥控摄像机把他的答案全部录制下来。哥俩仔细地阅读起来:只见开头的“破题”单刀直入,切中主题,娓娓而谈,引人入胜,中心思想正是命题者的要求:‘以周文王之心,行周文王之道’,写得非常精彩:
臣对:臣闻帝王有治天下之大体,有治天下之大用。体者何?道
是也。用者何?法是也。道根于心,法之所由立也;法施于政,道之
所由行也。法而非道,则所以主张之者无其本;道而非法,则所以经
纶之者无其具,皆非所以治天下也。然有是道,则有法可立,未有善
立是法而不本于道者也。道行而无弊,法立而能守,则推之无不准,
动之无不化,外无不攘,内无不安,远无不至,迩无不服,端拱于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