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在美国,关系同样重要。大概很多人也已经感觉到了。在美国,建立自己的关系主要是靠networking。很多人,老师,美国同学,在美国找到工作的中国同学都不止一次的强调networking的重要性。很显然的道理是美国人不喜欢一个只会读书,只有GPA,其他啥都不会,啥都不懂的人,大多数美国企业希望他们的员工不仅会工作,更有思想,可以给企业提供他们的想法。楼主还没有在美国公司正式工作过,不知道这句话到底对不对,这也不是我说的,是我的美国同学和老师说的。楼主有多年的在国内国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楼主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国内的国有企业的领导可不喜欢员工有想法。他们喜欢机器人似的员工。楼主刚工作那时因为自己的年轻气盛,思想单纯,勇于在工作上直言,的罪过很多领导。最后招致某领导对我多年的刻薄待遇,感觉生不如死啊。所以,心理有阴影了,感觉自己好好工作,为啥招致领导刻薄的待遇,而其他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风生水起。后来发现,楼主运气不好,在一个非常变态的人手下工作,难怪不得喜欢。但是从此楼主变得非常没有主见,不喜欢表达了,变成一个工作上的机器人了。所以,到了美国之后突然发现这一切似乎不是那样的,不得不又重新调整自己。所以,我非常同情和理解在国内政府部门工作的公务员们,以及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们,虽然待遇相对好些,但是办公室政治实在是太残酷了,不小心就成了别人的眼中钉,实在是无辜得很。
话说回来。在美国,networking很重要,做你自己很重要。老板喜欢看到原来的人,不要试图是装成别人。在美国,proactive的思维很重要,没有人会主动敲门给你一个工作,更没有人会同情你,可怜你,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更主要的是自己积极的态度和思想。在美国,networking很重要,但是我们很多人不喜欢social,原因是我们人类有一个舒适区,喜欢和熟悉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不喜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喜欢冒险,不喜欢主动接触陌生人,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个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比如,你平时每天7点起床,如果你想每天多出一点时间做运动,或者学习外语,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你就可以早半个小时起床,虽然很辛苦,但是这个过程就是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比如,我之前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不喜欢在陌生人面前表达自己,但是为了找工作,我就必须多多参加不喜欢的社交活动。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发现一旦你突破了自己那个所谓的哦舒适区,你就会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自我。
这就是成功的要素,如果总是舒舒服服的过自己适应的日子,那么永远也不会有成长。你的成长在于勇于改变自我,改变不是一下子的而是慢慢的一点点的,累积的。相信每个当了家长的朋友都有体会,自己的孩子从那么小到现在几岁,十几岁,几十岁,这些都是慢慢累积的结果,那么自己的成长也是如此。只要想改变,一点点一定会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楼主昨天晚上参加了一个本来非常不想参加的社交活动,真是硬着头皮去的。去了之后发现大家都很友好,很nice,认识了不少人,还在吃饭的时候站起来介绍自己,用英文说了好几分钟,而且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也许我的英文是那些人中最不好的,最蹩脚的,但是我比自己之前讲得好了,而且更加自信了,这就是进步了。下来后听到有个认识的女生夸我讲得好,感觉更加自信了。
楼主之前没有啥自信心的。我经常对自己说为啥我没有自信呢?因为我没做什么让自己有自信的事情来,那么多年生活平平,不但没有起色,更是整天被变态领导骂。后来,在考T/G的时候,我想我要突破自己一次,做出点提高自信心的事情来,所以,好好复习,拼命准备,在一边工作一边复习的情况下考上了现在的大学研究生。所以,楼主觉得人生可能需要自己真的不断做出让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来,这种骄傲不是夸耀,而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证明,比如减肥成功,比如学会游泳,比如学会做饭,比如坚持某个爱好等等都是值得让自己骄傲,增加自信的事情。所以,说到底,自信心不是来自别人的夸奖,而是不断提升自我的表现。
在美国,networking很重要,networking的好处是认识新朋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其实,人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在乎别人的评价,或多或少都是这样,但是自己真正的自信根本不来自别人,真是来自自身,真正有实力,有能力的人,有阅历的人根本不会太在乎的。所以,我目前觉得参加这样的社交活动让我了解有多少人比我自己优秀,比我努力,鞭策自己可以变得更好,但是我不和他们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不要自惭形秽,自己能力提升了别人都会看得到,都会鼓励的。
最后我想说,不要自满,强中自有强中手,人无完人,永远都有比你更出色和优秀的人,(楼主认识有些很优秀的留学生最大的不足就是太骄傲,太自满了,让人很不喜欢);第二,不要自惭形秽,只要你努力,哪怕每天只有一点点,你都会比你的昨天好,质变是量变的结果。你今天流利的英文是多少个昨天蹩脚的英文累积起来的。
很多事情只要我们想,其实和成功之间只有努力的距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