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51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堑壕中就连排泄也成了大麻烦。由于人群太过密集,位于战壕两端的厕所很快就会被排满,其污秽肮脏不难想象,屎尿横流蚊蝇漫天。在雨季大便就会随着雨水顺着堑壕四处漂流,士兵们只能麻木的承受这一切。清理厕所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敌军的狙击手无处不在,所以在厕所被排满后士兵们就只能在堑壕里解决排泄问题。把大便排在大桶或是罐头盒里,然后扔出去。

  即使没有战斗堑壕里几乎每天也都有因伤病而死的士兵,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就更是死尸遍野了。这些死尸很少能被埋葬,大多只能任其腐烂。尸体腐烂后发出的恶臭、排泄物的臭味、木头和食物霉变散发的霉味以及人体散发的臭味再混杂上炮火硝烟的味道一起构成了堑壕中独特的气味,那是一种令人窒息呕吐的味道。
  由于长时间不能洗澡换衣服,虱子跳蚤泛滥成灾。每个人身上都有被这些寄生虫叮咬后产生的红斑,以至于在闲暇的时光里脱下军装捉虱子跳蚤也成为堑壕中的一项集体活动。后来有人发现把军装脱在蚁穴附近蚂蚁就会把虱子跳蚤咬死,虽然被蚂蚁叮咬的滋味也不好受,但总还是要好过虱子跳蚤。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消灭虱子跳蚤,因为它们的卵已经牢牢的粘附在士兵的头发和衣服上了,一两天的时间士兵们又会是满身的虱子跳蚤。对于堑壕里的士兵来说冬季是最难熬的,大多数的时候他们只能蜷缩在堑壕里瑟瑟发抖,为了御寒士兵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羊皮、帐篷布、被单以及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衣服,为了御寒士兵们甚至用报纸来作衣服的衬里。但即使如此他们仍旧只能在大雪和寒风中瑟瑟发抖。

  进入温暖的春季后另一种堑壕中特有的疾病就会爆发,这便是由虱子的排泄物中所携带的病菌所引发的“堑壕热”。这种病的症状类似于感冒,虽然并不致命但却能让数千名士兵失去战斗力。
  虽然相对于冬季来说夏季要好受一些,但夏季却是痢疾等传染病的高发期。由于极其恶劣的卫生条件和苍蝇的传播,痢疾成为堑壕中最常见的疾病。
  堑壕是人类的地狱,但却是老鼠的天堂。老鼠在这里找到了无数的美食,那就是人类的尸体。由于食物充足老鼠得以大量繁殖,有些老鼠甚至在尸体上作窝。一个士兵曾亲眼看到老鼠从一具尸体的嘴里钻出来。老鼠不但吃尸体,而且还偷吃士兵的食物,咬破他们的衣服,搅扰的他们整夜整夜难以入眠。但这还只是小小的困扰,由老鼠传播的斑疹伤寒才是真正可怕的,它让数以万计的士兵丧命。

  德军士兵在堑壕中抓获的老鼠
  痛苦的堑壕生活折磨着每一个士兵,除了战斗他们每天都只能蜷缩在堑壕里,哪怕是站直身子呼吸一口由微风所带来的新鲜空气都是非常危险的,敌军的狙击手几乎是无处不在。原本风景如画的西欧平原已被炮火蹂躏成了一片不毛之地,两军阵地间的无人区所有的树木都被炮弹炸断,以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矗立在两军堑壕间。双方炮火不断的轰炸,地皮都被翻了好几遍,不但树木无法存活,就连草都无法生长。到处都是圆形的弹坑,除了前来啄食尸体的乌鸦和老鼠,无人区几乎没有任何生物,其凄惨荒凉猛地看上去简直就好像是月球。

  地狱般的堑壕生活使士兵对敌人也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感,毕竟他们也在忍受着和自己一样的痛苦。在某些地段双方甚至达成默契,不主动攻击对方,形成一种“你活我也活”的状态。德军中来自巴伐利亚的士兵心肠最好,当要换防的时候他们就会提醒对方,铁石心肠的普鲁士人要来了,你们以后的日子要更难熬了。1914年的圣诞节这种状态发展到最高丨潮丨,英德两军的士兵自发停战,纷纷爬出战壕互道圣诞快乐,并且交换礼物。双方还在无人区举行了足球比赛,没有真正的足球士兵们就把稻草卷成团当球踢,有些地方干脆就用空纸盒子来代替。这便是感人至深的“圣诞停战”。但这却激怒了双方的高层,高级将领严令此后不得再出现这种现象,所以在此后的三年里便再也没有“圣诞停战”了。

  虽然双方都规定士兵们可以轮流休假,以便恢复体力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但实际上没有几个士兵能真正回家。紧张的战事使得士兵的休假常常被取消,即使士兵回到了后方由于拥挤的铁路、较低的交通优先权以及很短的假期也使他们无法回家。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写到,“在普通人的想象中,1914年的战争被描绘成这样:一次浪漫的短途旅行,一场热烈的、豪迈的冒险。”梦想度过几个月的战争生涯就能凯旋回家成为战争英雄,把自己的战争经历当做向女孩们吹嘘资本的士兵彻底绝望了。他们见不到自己心爱的女孩,渴望女性温暖的他们只能去寻找**。英军中每1000个士兵中就有80人患有性病,德军的比例更高。他们梦中的女孩由于同龄男性的大量阵亡,有很多只能终生未嫁,在德国,她们被称为“纯真寡妇”。

  至于那些幸运回到家里的士兵往往则陷入更深的绝望。“法国的战争文学中充满了关于回家的男人发现他们的妻子在享受别的男人的陪伴的描述。(3)”
  原本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在地狱般的堑壕里生活几个月就变得虚弱了,他们不但要忍受极为恶劣的生活条件,还要为自己明天是否还能活着而提心吊胆。很多士兵无法承受这样的精神压力而崩溃了,是的,他们成了精神病。症状大多是昏睡、颤抖、失去听觉和视觉,失去语言能力。当时的医学还无法解释这种因为精神压力太大而导致崩溃的疾病,误以为是炮弹爆炸而导致的神经系统受损,所以称之为“炮弹休克”。军方开始根本不承认这种疾病,认为患病的士兵是懦夫,强令把他们送回前线,否则便要严惩。但患病的官兵越来越多,英军有10%的军官都不同程度的患病,德军的比例更高一些。仅仅是在1916年英国就把2.4万名精神崩溃的士兵送回国治疗。直到1922年,战争已经结束四年了,还有6000名英军士兵留在精神病院里。这就是战争。

  (1)[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1914—1918》,上海人民出版社,项颐倩译,2007,第48页
  (2)[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1914—1918》,上海人民出版社,项颐倩译,2007,第48页
  (3)[英]理查德·韦南:《20世纪欧洲社会史》,海南出版社,张敏、冯韵文、臧韵译,2012,第93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