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藏-沉寂两千年墨家秘闻重见天日,解密身边最特殊的职业》
第34节

作者: 鸿七龚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05 08:45:00
  这个词就是灵渠!
  灵渠现存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工程主体包括铧堤、南北渠、秦堤、陡门,在世界水利建筑学领域一直位居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它是秦始皇的杰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整体设计完整精巧,通三江、贯五岭,能翻岭,能爬坡,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把中原和岭南也连接了起来,与长城呼应,同为世界奇观。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想要尽速征服岭南,但漓江水位高湘江水位低,要使得北水翻坡,北舟逾越,在人类人工开凿运河史上还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那时候没有任何准确的测量仪器,没有开挖机械,没有爆炸火药,只能用目测、步测的方法来决定地势的高低。他把任务交由监察御史史禄完成。古往今来,全世界的运河,没有一条像灵渠那样,在那样恶劣条件的下开挖,还能够完美地续航二千余年的。国务院于88年公布灵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63年的时候,郭沫若有润色过一七律称赞灵渠“一统中原迈禹汤,雄才今日识始皇。帆樯北持湖湘蜀,楼橹南通岭海航。死去三君真典范,飞来一石太荒唐。灵渠胜似银河水,流入人间灌稻粱。”

  日期:2016-06-05 08:51:00
  陡门,是建筑在灵渠南北渠中的一种通航设施,它的作用类似于船闸,操作相当简便灵活。船闸设置在有些坡度的河段,形似大门,故称陡门。由于枯水季节灵渠的水位低,不能保证正常航行。史禄为解决枯水季节通航,创制了古朴的堵水装置,竹木堵水。但木做的陡门,不管用多坚硬的木材,也易损坏。因而后代修建的陡门,悉用石建,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陡门。陡门关闸蓄水,提高水位的精巧设计,也是现代电闸当之无愧的鼻祖。

  灵渠上最有名气的是枢纽工程大小天平,这是一道“人”字形分水坝,一南一北分叉在海洋河上。北侧一段,靠近通往湘江河道,长约380米,南侧一段,靠近通往漓江的水渠,长约120米,其比例,恰好是是三七开,这个比例,十分精确地达到了一种设计,洪水时可漫过坝顶泄入湘江故道,枯水时使海洋河的全部来水进入南北二渠,保持通航水深。由于它有平衡水量的巧妙作用,故名“天平”。这种分水态势,后来被人称为“三漓七湘”,规律一直保留至今。同时,大小天平“人”字堤在具有三七分流功能的同时,蕴涵着中国哲学传统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让人称奇!

  日期:2016-06-05 08:52:00
  大小天平坝的建造非常独特。大坝迎水面承受河水冲击力较大,采用大块的方块石平铺排列。当年建坝时候,没有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石料之间的连接非常困难。制造者在石块间开凿了一个个燕尾槽,然后用生铁铸造大小与之相符的铁码子,将铁码子打人槽中,石块与石块就连接起来了。这种将木工中打榫的原理用于水利建设上的杰出创造至今让人叹为观止。大坝的坡面还用薄石块竖直插列。这种坝面从远处看形似鱼鳞,也叫鱼鳞坝。原理是利用大坝的阻挡将河水携带的泥沙杂物填塞坝面,同时减杀河水对大坝的冲击,起到加固大坝的作用。大坝的基础是松木。因为有松油的关系,松木特别耐水泡,民间有“水泡万年松”的说法。

  我越想越觉得兴奋,灵渠的设计难度高,技艺精巧惊奇,更蕴含深意,在当时年代,除了墨家,谁又能撑得起这么大的设计和施工,还能让它如此完美无可取代地成为世界奇迹?更何况秦始皇修灵渠,正是他眼里逐渐对墨家产生敬畏和恐惧的同期。想到这儿,我不禁把心中的疑问脱口而出。
  “胖子,史禄是不是墨家的?”
  日期:2016-06-05 09:03:00
  胖子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儿,老者在一边低声说。
  “你说这里是灵渠结构!史禄设计的那种?”
  “正是!”
  老者附和了我的想法,也就是默许了灵渠的建造者史禄墨家的身份。我心下一喜,这下终于被我想对了吗?

  如果灵渠是墨家所造,那么同为墨家弟子的诸葛孔明,一定会传承灵渠水坝的制造模式修建。那么,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水坝的保险也就是泄水口就很容易根据灵渠的信息找到了。
  灵渠的排洪道有个独特的名字,叫泄水天平,它的原理是在南北渠道沿途留一些缺口,在大小天平不能充分排洪的时候起到增加排洪的作用。涌进南北渠道的洪水经泄水天平排入湘江故道,保证两个渠道的水位限制,也保证堤岸的巩固。灵渠上的缺口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我和爷爷还特别讨论过,最后爷爷以非常强的物理和水利知识说服了我。
  “如果找到泄水天平,就能控制水面。”我想把对缺口位置的判断告诉老者,却听他在黑暗之中又闷声说了句。
  “知道了。你们等我!”只听到哗啦一声,老者跟鱼一样,瞬间潜入水底。

  老者离开后,水面又是咕咚一声。“还有谁走了?”胖子在黑暗中警觉地问。
  “耿天赐。”徐星儿惊讶地说。
  “哎,走就走吧!他那么厉害,想去哪儿,你们谁能拦得住?”张自成说完大家都沉默了。
  令人失望的是,我们焦灼地等了半个多钟头,老者并没有回来,水面仍在上升。绝望的恐惧开始在我们几个人之中蔓延。难道这次我又错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