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生活》
第42节

作者: Kelly8209ABC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03 10:35:00
  除了自控力好之外,高情商还需要有体谅他人的本事,说白就是为他人着想。楼主认为为他人着想并不是对自己不好,并不是委屈自己。我们很多人都在平衡如何既为他人着想,又不委屈自己,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握。楼主认为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自己舒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好。如何才能体谅他人呢?有些东西是天生的,有些是小时候父母教育的,有些是自己察言观色学的,再有些就是遇到坎坷自己悟出来的。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些经历肯定都有。楼主想说学会体谅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在与人交往中体会,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多读书。在现实生后中我们由于工作和学习的局限认识不到那么多人,我们可以在书里认识,看看都有哪些性情的人,什么人都会有什么反应。虽然小说和现实存在差别,但是肯定也是源于生活的。所以,楼主不建议大家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连韩国人都不看的韩剧上,那个真是耽误人,我们还是多看好书,好小说比较好一点。另外,体谅他人对于85后出生的中国孩子确实困难,他们在没有兄弟姐妹陪伴的环境中成长,从小根本没有体谅他人,与他人SHARE玩具啊,书本啊的机会,没有机会学习,自然缺失了很多东西。我们的学校教育更是以教导知识和不切实际的大道理为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少只有少,非常可怜。所以,可想而知,我们的社会将来会是什么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拜金主义……。这些如果持续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话,后果好可怕。金钱在美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人也有为金钱不择手段的黑历史,但是作为三权分立的国家,作为相对民主的国家,作为基督教立国的国家,美国人长时间以来通过立法,监督等手段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教育和社会体系以及教育思想,在这些思想里,尤其是在基督教思想里,谦卑永远都是主题。而在日本国民性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打扰和麻烦别人”。在这样思想教育下的国民永远都守秩序,都有礼貌,都知道公众场合小声说话,都知道在地铁里和公交里把手机放在静音。我们说不理解人家为什么成功,人家为什么团结,其实是人家的几百年文化和教育累积成的。而我们在文丨革丨彻底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打破之后,就已经没有任何真正优秀的文化存在了,我们鼓吹的都是几千年前的,我们正在执行的都是近70年形成的,两者相比较,大家自由结论了。

  高情商第三点就是有相对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英文中叫:self-awareness。楼主不是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破壁,反思,成长,楼主认为这个自我意识非常重要。Self-awareness在美国很流行。我觉得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在学雅思的过程中,当时都不知道什么叫自我意识,觉得很有趣,很陌生。后来,慢慢的,楼主觉得self-awareness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到7、8岁的时候开始有的一些对自我有主观意识的思考,我们在出生之后到5岁左右都是没有记忆,那些所谓童年美好的记忆都是家人的描述,或者照片和录像交织到一起的碎片化的东西的组合,真正的记忆大约从5岁开始,到真正有“自我意识”是到7、8岁。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见解,并没有查阅科学书籍。从7、8岁开始有自我意识开始,我们逐渐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长什么样子,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由于大脑发育更加完善,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为什么自我意识很重要呢?因为我们成年之后有些人出现的人格上比较极端的思想,有些称不上是好,或者不好,但是都是非常极端的,这些性格的培养都是那个时候开始形成的。这个世界上啥药都有卖,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所以一个30岁的性格其实是他自我意识的体现,而这个自我意识其实从7、8岁开始慢慢露出端倪。

  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教育体系太多以分数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或不优秀,而忽略了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最关键的东西---充分的自我意识。楼主认识一些优秀的人,这个优秀是以分数来衡量的,那些人在分数面前非常自信,但是其他东西一塌糊涂,以至于到了30多岁还是没有感情生活,结实不到相爱的人,从他们的言谈中似乎感受到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婚姻和爱情。他们一方面困惑,苦恼,一方面盲目自高自大。这其实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来讲非常不利。我们在各种爱情电视剧里经常听到一个词,靠谱,都说这个年头找到靠谱的人就不错了,其实说的就是一个性格温和,懂事的人越来越少。而没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无论多高学历都找不到生后的目标和满足感,其实很可悲的。幸福就在眼前,就在周围,可是他们还是总喊:幸福在哪里?

  有了良好的自我意识,我们不会再为暂时的失败而气馁,不会和别人比来比去,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话题不再是无尽的抱怨和不满,不再只是柴米油盐等琐碎的小事,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态,我们不再没有眼力价,不再是别人不爱听什么自己还偏偏说什么,不再只说自己关注的东西,而毫不在乎对方的感受,不再那么敏感,开不起玩笑,不再事事非当第一,不是焦点就活不下去,不再有社交恐惧症,不再为自己身上的一点点缺点而无限方法,不能忍耐。当然这些都是不断的修炼的结果,没有人天生就是这样的,问题是你要有这个意识,我们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做更好的自己。

  以上就是关于“沟通能力”的讲解,其他几条后面继续写……。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