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17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按照当时的军事形势普鲁士彻底占领法国也完全是有可能的。但俾斯麦明白迫使法国接受《法兰克福和约》已是列强们所能容忍的极限,列强们绝不愿意看到德国的进一步强大,如果德国再不见好就收那英国、俄国甚至奥地利和意大利都会卷入进来,德国不但要吐出已经吃进嘴里的胜利果实反而很有可能在列强的干涉下重新陷入分裂。
  日期:2016-02-18 15:32:05
  第四章 俾斯麦对于《法兰克福和约》的考虑
  相较于俾斯麦对于奥地利的宽大其对法国的苛刻实在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他是清楚的知道的,如此苛刻的条件必然会引起法国对德国的极端仇恨,但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首先,俾斯麦认为即使德国向法国提出了宽大的条件也无法保证法德之间的和平。与腐朽的奥地利不同,长期保持欧洲大陆霸权的法国是无法容忍一个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德国的,因此两国之间的根本矛盾不在于和约宽大与否,而是对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法兰克福和约》签字后三个月,俾斯麦曾公开对法国大使说:“我完全确信,这次战争不过是德法之间将要发生的许多次战争中的第一次,在它之后还要爆发一系列其他的战争(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86,第110页)。(1)”所以俾斯麦就趁此机会尽最大努力削弱法国,为下一次的战争争取有利条件。

  其次,俾斯麦之所以在普鲁士总参谋长老毛奇的坚持下强迫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除了出于民族主义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外,主要还是从军事角度着眼于这两块地盘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就严正指出“占领了麦茨和斯特拉斯堡后,德国就有了一道极其坚固的防御线。只要比利时和瑞士保持中立,法国人就只能在麦茨和佛日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采取大规模的行动(恩格斯:《暴力在历史中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9页)”(2)。如果阿尔萨斯和洛林留在法国人的手里那么法国就将保有一块从西南部进攻德国的前哨阵地。德国人占有它,则可掌握孚日山脉(南)和阿登山脉(北)之间的大平原——“孚日空隙”,在最好的作战方向上进击巴黎。 俾斯麦是在为将来的法德战争争取有利地形。

  第三,由于南德诸邦长期受法国的影响其分裂的倾向也让俾斯麦非常忧虑。与普遍信仰新教的德国不同,南德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与法国人的宗教信仰相同。南德诸邦不过是在普鲁士武力威胁下才不情愿的加入德意志帝国的,反普的情绪非常强烈。拿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将其列为帝国的直属地就从地理上把南德和法国隔开了,有利于保证德国的统一。
  第四,强迫法国赔款50亿法郎则是从经济上削弱法国增强德国的措施。俾斯麦知道法德矛盾无法调和,于是就要从经济上削弱法国,使法国无力与德国对抗。
  (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86,第110页
  (2)恩格斯:《暴力在历史中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09页
  日期:2016-02-18 15:39:45
  第四篇  俾斯麦外交的背景
  德国统一深刻的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并极为深远的影响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走向。俾斯麦知道一个强大的德国是遭人嫉恨的,所以在他主政的年代德国的外交政策基本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韬光养晦,在不涉及德国根本利益的情况下尽量不与列强发生冲突,在国际关系中尽量保持超脱;二是孤立法国。俾斯麦知道法德矛盾无法调和,但法国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打败德国,于是在外交上孤立法国,不使法国与奥匈,尤其是俄国结盟来夹击德国就成为俾斯麦时代德国外交的核心。

  第一章  争取俄国的中立

  德国在地理上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他位于欧洲中部,强邻环伺。西南方向是死敌法国,东南方是奥匈帝国,东方则是庞大的俄罗斯。对于德国来说最可怕的就是法国与奥匈,尤其是与俄国结盟。俾斯麦曾在一份备忘录中说:“这类结盟的噩梦对一个德国大臣而言始终是情理中事。反对我们的同盟是可以在西方大国(注:指法国)加上奥国,抑或更可怕的是俄、奥、法联合的基础上结成(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3页)”(1)。

  由于奥匈帝国早已腐朽,其境内的少数民族不断谋求独立,所以并没有力量对德国构成严重威胁,真正让俾斯麦担忧的是俄国。俄国虽然腐朽落后但其军队却极为庞大,能够动员数百万士兵作战。如果法俄联盟从东西两个方向夹击德国则德国必败,所以俾斯麦孤立法国政策的核心就是一定不能让法俄结盟。
  但俄国人不是傻瓜,他当然明白自己对于德国和法国的价值。如果德国主动靠上前去接近俄国那只会让俄国漫天要价,德国将被迫为了俄国的利益而承受完全不必要的损失,也就是说德国将被绑在俄国的战车上。对此俾斯麦是了然于心的,那怎么才能达到阻止法俄结盟的目的呢?俾斯麦的做法是是打压俄国,逼着俄国自己乖乖的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与德国友好。在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俾斯麦看来,人人都是贱骨头,不给他两个大嘴巴他就不知道我俾斯麦大人是何方神圣。但大嘴巴打到哪里,力度如何,什么时候打下却是极难掌握的,而这却正是俾斯麦的过人之处。他一把就攥住了俄罗斯的**随后转身便走,他知道,俄国人是一定会跟上来的。

  (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3页
  日期:2016-02-21 15:16:31
  第二章 不冻港
  俄国是由内陆小国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的,对于内陆国家来说获得出海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俄国的版图扩张中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获得出海口,尤其是获得不结冰的温暖海港。

  1478年,沙皇伊凡三世在位期间俄国第一次获得了出海口,取得了北冰洋沿岸的广大地区(注:当时也获得波罗的海芬兰湾的一小段出海口,但1583年丢失于瑞典);1689年俄国版图扩展到太平洋沿岸,但由于俄军在雅克萨之战中败于大清,俄国人的势力被赶出了黑龙江流域,所以其太平洋海岸线位于靠近北冰洋的最北方;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位期间俄国打败了瑞典,稳固的取得了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大片领土;十八世纪的最后二十年,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称为“大**”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俄国打败土耳其,取得了黑海和亚速海北岸的大片领土,并且并吞了克里米亚半岛,使亚速海完全成为俄国的内湖;1860年俄国强迫大清割让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俄国在太平洋的海岸线由此大幅南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